特朗普还敢说话?中国这次“电”倒欧美,新疆横扫全球变”绿谷”

中国悄悄把新疆的风和光,变成了“电”,然后一路向西,送到了欧亚大陆的另一端。

没错,就是那个曾被某些西方政客不停抹黑、炒作所谓“人权问题”的新疆,如今正用一度度清洁电能,点亮别人的灯、转动别人的机器,甚至悄悄改写着全球能源博弈的棋局。

而最戏剧性的是,这边“疆电外送”的规模越来越大、覆盖越来越广,那边曾经指着鼻子骂人的某些欧美政客,比如特朗普突然有点哑火。

你说,他现在还敢像以前那样张口就来吗?

当欧洲部分家庭用的可能正是新疆来的绿电,当中国企业用特高压技术把能源走廊铺到中亚、南亚甚至欧洲门口,原来的“政治口水战”突然显得无比苍白。

这一回,中国没多说什么,却用实力“电”到了西方的痛处。

其实,“疆电外送”不是刚刚发生的事,背后是中国近十年在能源布局上的一盘大棋。

新疆,这片占中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广阔土地,不光有美丽的草原和雪山,还有几乎取之不尽的风和阳光。过去我们总觉得它偏远,是边疆,但现在却成了能源宝藏之地。

怎么把这里的电送出去?靠的是中国独步全球的特高压输电技术。

这种技术就像电力的“超级高速公路”,能够把电能跨越几千公里高效、低损耗地输送出去。

目前新疆已经建成了多条特高压外送通道,比如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这可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距离最远的输电工程。

而“外送”的方向也不只是中国东部。

通过“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新疆的电正加速走向巴基斯坦、蒙古国、中亚各国,甚至未来可能联通阿富汗、土耳其乃至欧洲电网。

2022年,新疆外送电量达到惊人的1260亿千瓦时,这相当于整整四个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而且这不只是“量”的问题,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越来越高,风电、光伏等绿电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所以所谓“疆电外送”,不是一个突然的热点,而是一场静悄悄却影响深远的能源革命。

它背后有技术、有基建、有战略,更有一个国家将能源主权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向外提供新选择的能力。

要知道,以往国际能源市场是谁的游戏?是石油美元体系,是中东、俄罗斯、美国主导的油气供应链。

欧洲之所以在许多国际事务中不敢真正和美国翻脸,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能源依赖。但新疆往外送的,不是石油也不是天然气,是电,而且是绿电。

这就很有意思了。

全球正在推进能源转型,欧洲喊碳中和喊得最响,却恰恰缺绿电、缺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

而中国,一边在国内大力发展风电光伏,一边通过特高压将绿电规模化外送,意味着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绿色能源的新供应商,而且是不受地缘政治强烈波动影响的那种。

特朗普过去动不动拿新疆说事,现在还好意思张口就来吗?

如果他再煽风点火,欧洲会不会有人悄悄提醒:别骂太狠,咱们未来可能还得靠他们的电呢?

现实比人强,能源需求面前,意识形态攻势是苍白的。

更让美西方震惊的是,无论西方媒体这几年反复炒作新疆所谓的“强迫劳动”、“人权问题”,但现实是,新疆正在发生一场能源与经济的双重蜕变。

这里没有压迫,只有超级工程、科技应用和能源出口。大片大片的光伏电站、成群旋转的风机,这些画面本身就在说话。

而“疆电外送”的成功,恰恰让新疆站在了全球能源转型的舞台中心。

它不再是一个被恶意标签化的边缘地区,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绿电基地”,甚至可以说是亚洲未来的“绿谷”。

这种转变,比一万句外交反驳更有力。

你说我们“压迫”?但我们输送的是清洁能源,是助力全球减排的绿电。你说我们“落后”?但我们用的是世界最顶尖的输电技术。

这种基于事实的发展成果,反而让欧美某些政客的指控显得越来越虚、越来越站不住脚。

说到底,“疆电外送”不仅仅是一场技术或能源的胜利,更是一场国际话语权的悄然转移。

中国没有选择用语言去对抗语言,而是用事实、用成就、用实实在在的输电工程来说话。

当新疆的电点亮海外城市的夜晚,当中国特高压标准逐渐被沿线国家接受,世界才会真正明白:谁才是在做实事、谋发展的一方。

特朗普们不是不敢说话,而是他们发现,过去那套攻击话语在今天已经失效。

因为能源需求是现实的,发展愿望是共通的,而中国,正在提供新选择。

中国能源报:2025-08-18:“疆电外送”赋能全国大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财经   新疆   中国   说话   欧美   全球   能源   欧洲   技术   中亚   政客   电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