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80座广场,仍欠6000亿!多次限高,万达为何永远都还不完债?

王健林和自己的万达真是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当中,高高的债务压的人喘不过气,年年都在出售核心产业,但债务却看不见下降。

80座万达广场已然写上了别人的名字,大把现金流转到王健林手里,但依旧填不上半点窟窿,王健林也依旧在东奔西走。

王健林卖了这么多产业到底赚了多少钱?为什么这笔债还没有还完?

商业大佬咋就成了纸老虎

有一个让人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过去几年,王健林和他掌舵的万达集团硬是靠着变卖资产回了超过千亿的血,光是万达广场就出手了80多座,按理说这么多真金白银砸进去,债务的窟窿怎么也该填上点了吧?

可现实是近6000亿的债务大山不仅没见小,反而压得人喘不过气,说好的“拆东墙补西墙”呢?这不是丢了东墙又丢了西墙吗?万达的危机依旧还在,王健林的身体也依旧消瘦,这被债务压垮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但是这场债务危机其实并不能光看王健林这几年的事,还得了解他的资产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债务到底有多硬,还有最关键的就是他的商业信用还剩下多少,万达的“卖卖卖”,根本不是“断臂求生”,而是一场无奈的、持续失血的价值损耗。

每一次甩卖,牺牲的是未来的钱袋子,就在今年5月,万达一口气打包卖掉了48座广场,拿回了几百亿现金流,听着是笔巨款,可卖掉的是什么?那可都是在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的核心资产,是曾经一年能稳定贡献上百亿租金的摇钱树。

这些广场一出手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光是今年上半年,万达的广场租金收入就有了很大波动,跟巅峰时期根本就没得比,没有了源源不断的钱进入自己的钱包,那万达的一切都会慢慢垮掉。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人人都知道你万达需要钱来填补窟窿,所以变卖基本没有话语权,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很早之前,万达把十多个文旅项目和几十家酒店甩给融创和富力时,成交价就比账面价值缩水了快三成,打折甩卖成了万达自救的常态。

回笼的上千亿资金,看似解了燃眉之急,但真正用到刀刃上的有多少?算一笔账就知道,超过六成的钱都拿去填利息的无底洞了,只有不到三成用来偿还本金,钱刚到手就蒸发了,根本没法有效降低债务总额。

现在万达搞起了“轻资产”模式,把广场卖给太盟投资这样的财团,自己只负责运营,听起来很美,名下还管理着近500个广场,但实际上主导权没了,只能赚点管理费,分成比例被无限压低,这跟自己当业主收租的收益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两场豪赌欠下的旧账

很多人觉得,万达的危机是债太多,其实不然,真正的根源在于它的债务结构极度僵硬,把王健林和整个万达锁得死死的,不过这也是王健林赌输之后的结果,第一场豪赌是在2016年。

当时万达从港股退市,跟投资人拍着胸脯保证,2018年一定能在A股上市,结果上市失败,直接触发了近400亿的股权回购,还带着高额利息,一次失败不够,2021年又来了一次,这次冲击港交所,约定2023年底必须成功,结果再次折戟。

这两笔对赌协议每年光是利息支出就差不多有几十亿,这意味着王健林什么都不干,每天一睁眼,就有一个多亿的利息等着他去付,除了历史赌局留下的深坑,万达的“短债长投”模式更是雪上加霜。

简单说,就是借1到3年就得还的短期贷款,去投资那些需要5到8年才能回本的商业地产项目,这在市场好的时候没问题,一旦融资渠道收紧,立马就是灭顶之灾,眼下的情况有多紧张?

万达账上的流动资金根本就不够他马上就要还的短期负债,有人估算可能连一半都还不上,更别提那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多元化投资了,超过千亿砸进去的文旅项目,在房地产调控下成了巨大的包袱,不仅不造血,还因为各种债务纠纷导致股权被冻结。

从座上宾到老赖

负债彻底爆发,王健林的信用也跟着一点一点没了,万达彻底失去了在市场上辗转腾挪的空间,掉进了一个“资产被冻结、融资被切断、经营被挤压”的死亡循环,过去万达是银行的宠儿,授信额度高达3000亿。

可到了今年,这个数字骤降到不足800亿,更重要的是市场对万达已经失去了信心,没了银行的输血,发债的成本也高得吓人,信用评级一路走低,债券的票面利率直接飙升,即便能拿到一点展期,也得抵押上自己最后那点家当,融资的大门基本上算是关死了。

被执行金额在后面猛追,几十条股权冻结记录,官方一度对王健林发出了限制高消费令,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万达曾经那么辉煌,如今却只能在公众面前扮演着还不上钱的“老赖”形象。

信用的崩塌会引发连锁反应,曾经的合作伙伴现在都成了追债人,并且纷纷申请财产保全,这意味着万达的核心资产被轮番查封,连供应商都要求现款提货,进一步榨干了企业最后一点流动性。

王健林本人的品牌形象也一落千丈,从曾经的“华人首富”到被限制消费,这种落差是巨大的,今年71岁的他亲自跑到新疆去考察招商,但市场的反应已经相当冷淡,应者寥寥,内外交困之下,万达的经营也开始掉队。

每一次变卖核心资产,都是在摧毁自己未来的盈利能力和信用根基,这让它在面对庞大债务时显得更加无力,尽管王健林本人至今没有躺平,还在努力维持着一个商业巨头的“体面”,员工工资照发,企业也未申请破产。

但谁都看得出来,万达已经陷入了一个无底深洞,当核心产业被一个个变卖之后,这个曾经的商业巨头想要逃离债务的苦海,应该是很困难了。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财经   广场   债务   资产   利息   核心   信用   窟窿   商业   股权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