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遇国庆,赴一场乡村之约:在山野湖光里治愈城市疲惫


凌晨六点的闹钟还没响,手机里的工作群已经弹出三条未读消息;通勤地铁上,人们盯着屏幕刷着报表,连窗外掠过的秋日晨光都无暇多看;加班到深夜,外卖盒堆在桌角,抬头只见写字楼的灯光亮得像一片不会熄灭的森林——这是太多都市人的日常,也是我们渴望在国庆中秋长假逃离的理由。当双节的钟声敲响,与其在热门景区挤着看人头,不如转身走向山野间的治愈系乡村,去南部县升钟湖的湖边钓一场慢鱼,去沐川的竹林里吸一口清甜空气,在鸡鸣犬吠、稻浪晚风里,把积攒了大半年的疲惫轻轻揉碎。

去年中秋,在成都做互联网运营的小周差点取消休假。项目上线前的冲刺让他连轴转了半个月,直到出发去升钟湖的前一晚,还在电脑前改方案。“当时满脑子都是KPI,想着就算去了乡下,也得抱着电脑加班。”可当他拖着行李箱走到升钟湖岸边的渔家乐时,心里的紧绷突然松了半分——凌晨五点半的湖面还裹着薄雾,像给湖水盖了层柔软的纱,岸边的芦苇丛里藏着早起的水鸟,扑棱着翅膀掠过水面,惊起一圈圈浅纹。渔家乐的王大叔已经在院子里收拾鱼竿,见他来,笑着递过一杯热茶:“别急,钓鱼得等太阳把雾晒散,先尝尝我家老婆子煮的玉米粥。”

那天上午,小周跟着王大叔坐在湖边的石阶上钓鱼。起初他还习惯性地频繁看手机,可鱼竿传来的轻微颤动让他渐渐专注起来——鱼线被拉得弯弯的,阳光透过水面能看到鱼的影子在游动,王大叔在一旁轻声指导:“慢点儿收线,这是翘嘴鱼,性子急,一慌就跑了。”半个多小时后,他终于钓起一条两斤多的翘嘴鱼,手忙脚乱地抓着鱼鳃,王大叔在旁边笑得直拍腿:“城里娃少见这个吧?晚上就吃它,用湖水煮,鲜得很!”那天下午,小周没碰电脑,跟着王大叔去田里摘辣椒、掰玉米,晚上和渔家乐的其他客人一起围在院子里吃鱼火锅,锅里的鱼块炖得奶白,撒上新鲜的紫苏叶,月亮刚好从湖对面的山尖爬上来,洒在火锅的热气里,泛着暖黄的光。“那时候突然觉得,原来不用盯着屏幕、不用想方案的时光,这么舒服。”小周说,假期结束时,他带了王大叔家晒的笋干和腌的泡椒,“现在加班累了,就想起升钟湖的湖面和火锅的香味,心里就踏实多了。”

这样的治愈,藏在每一个有温度的乡村里,它们用不同的姿态,接住我们渴望放松的心情。

南部县升钟湖:钓一场湖光里的慢时光

作为“中国西部钓鱼城”,升钟湖的乡村治愈感,藏在鱼竿的颤动和湖水的温柔里。这里的乡村不像热门景区那样喧闹,沿着湖边散落着几十家渔家乐,大多是本地村民开的,保留着最朴素的生活气息。国庆中秋来这儿,不用赶行程,每天的节奏可以慢到跟着太阳走——清晨跟着村民去湖边选钓位,用玉米、蚯蚓做饵料,等着鱼儿上钩;中午在渔家乐吃一顿地道的农家菜,除了现钓的湖鱼,还有凉拌折耳根、清炒南瓜尖、蒸红薯,都是院子里种的新鲜食材;下午要是不想钓鱼,就沿着湖边的步道散步,看远处的渔船慢悠悠划过水面,岸边的孩童在浅滩上捡贝壳;傍晚时分,夕阳把湖面染成金红色,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听着湖水拍岸的声音,连呼吸都变得平缓。


中秋当晚,很多渔家乐会组织“湖上月宴”,在院子里摆上长桌,村民们端出自家做的月饼、煮的花生,还有用升钟湖水酿的米酒。大家围坐在一起,聊着各自的故事,抬头是漫天繁星和圆圆的月亮,低头是满桌的烟火气。如果运气好,还能看到村民们放孔明灯,看着灯笼慢慢飘向湖面,像把心里的烦恼都带走了一样。

沐川乡村:在竹林深处吸一口清甜空气

要是想逃离城市的尾气,去乐山沐川的乡村准没错。这里是“中国竹子之乡”,全县80%的土地都覆盖着竹林,走进乡村,就像闯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空气里满是竹子的清香和泥土的湿润。沐川的乡村没有高楼,只有错落有致的川西民居,白墙黛瓦藏在竹林和梯田之间,清晨推开窗,就能看到山间的雾气像丝带一样绕着竹林,深吸一口气,满是负氧离子的空气从鼻腔滑到肺里,连带着疲惫都消散了大半。




在沐川的乡村,最好的玩法就是“慢下来”。可以跟着村民去竹林里挖春笋(要是秋天去,还能采竹荪),村民会教你怎么辨认竹笋的好坏,怎么用锄头轻轻挖开泥土,避免伤到竹根;也可以沿着竹林间的步道徒步,步道旁的小溪流清澈见底,偶尔能看到小鱼游过,累了就坐在溪边的石头上休息,听竹叶被风吹得沙沙响,像大自然的白噪音;下午可以去村里的竹编工坊,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做简单的竹编,比如竹篮、竹扇,看着细细的竹丝在手里变成实用的物件,心里满是成就感。

晚上住在沐川的民宿里,没有城市的霓虹,只有窗外的虫鸣和偶尔的犬吠。躺在床上,能闻到从窗外飘进来的竹香,睡得格外安稳。第二天早上,被公鸡的啼叫声叫醒,去民宿的院子里喝一杯现磨的豆浆,配着刚蒸好的红糖馒头,看着阳光透过竹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才明白“岁月静好”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浙江松阳古村:在老房子里寻一段旧时光

除了川蜀的乡村,浙江松阳的古村也藏着别样的治愈感。这里有7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老房子大多是黄泥墙、木花窗,爬满青藤的墙面上,还能看到几十年前的标语,透着浓浓的年代感。国庆中秋来松阳,就像走进了一幅江南水墨画——清晨的古村里,村民们提着菜篮子去村口的市集,老人们坐在巷口的石阶上晒太阳、聊天,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上午可以去村里的“契约博物馆”,看百年前村民签下的土地契约,听村干部讲古村如何在保护中“活”起来;下午可以跟着村民去梯田里割稻子,体验秋收的乐趣,把割下来的稻谷捆成捆,扛到晒谷场,看着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晾晒,满是丰收的喜悦。

中秋当晚,松阳的古村会举办“晒秋赏月会”,村民们把收获的玉米、辣椒、南瓜摆在晒谷场的竹匾里,拼成“中秋快乐”的字样,五颜六色的农作物在月光下格外好看。大家围在晒谷场里,吃着村民自己做的桂花糕、月饼,听着村里的老艺人唱昆曲,恍惚间像回到了小时候的中秋,简单又快乐。

其实,治愈系乡村的魔力,从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奇景,而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慢时光:是升钟湖岸边鱼竿的颤动,是沐川竹林里清新的空气,是松阳古村里老人的笑容,是中秋夜晚抬头看到的那轮圆月,是吃到嘴里的一口家常饭——这些简单的美好,恰恰能治愈我们在城市里被忽略的疲惫。

这个国庆中秋,不妨把行程交给乡村吧。去升钟湖钓一场慢鱼,去沐川吸一口竹香空气,去古村寻一段旧时光。你会发现,那些在城市里被快节奏偷走的快乐,都藏在这些乡村的慢时光里,等着我们去遇见,去感受,去治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旅游   湖光   山野   乡村   中秋   国庆   疲惫   城市   沐川   松阳   竹林   渔家   村民   湖边   鱼竿   湖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