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音乐节曝乱象!艺人坐地起价引争议,主办方敢怒不敢言

流量艺人真能“绑架”音乐节?国庆30场狂欢背后,藏着行业难破的死局

国庆档超30场音乐节扎堆开唱,朋友圈里满是晒现场的照片,可热闹劲儿还没过去,场外帐篷连成的长队、“艺人坐地起价”的热搜就接连刷屏。

明明该是乐迷尽情享受的狂欢场,怎么反倒成了粉丝熬通宵、主办方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局”?被推上风口的流量艺人,真就是搅乱行业的“罪魁祸首”吗?

那些粉丝们为了离偶像再近一点,有人提前一周就扛着帐篷蹲守在音乐节场地外:10月1日南京咪豆音乐节,嘉宾里有薛之谦、单依纯等当红艺人,部分乐迷早在9月25日就冒雨赶来占位。

10月2日常州太湖湾音乐节、宝鸡银杏音乐节,还有10月5日泸州音乐节的场外,同样能看到提前七天来排队的人,帐篷连成的长队成了场外一道特殊风景。

之所以会有这么疯狂的夜排,核心原因很简单:音乐节不像演唱会有固定坐席,大多只划分VIP区和普通区,想抢VIP前排近距离见偶像,“夜排”几乎是唯一选择。

更有意思的是,夜排还慢慢催生出一套默认的“潜规则”。

就像某场音乐节里,有粉丝提前六天带着帐篷和行李到场,先找工作人员问流程,没找到对接的人,就去场地指定区域搭帐篷。

后来的人得守“先来后到”的规矩,首排的人还得主动跟后续者说清顺序,避免混乱。

人少的时候,排队的人还能自由活动;等夜排的人多了,就基本不能随意走动了,吃喝睡都得在帐篷里。

想洗澡、上厕所,得跟同行的“搭子”轮流值守,帐篷里必须留一个人,不然很可能被当成“插队”处理。

等夜排人数攒到一定规模,主办方会开放专属夜排区,进区前要核验门票和身份证,工作人员会按原来的排队顺序帮大家迁帐篷。

还得跟入口标识合影,合影时间会当成后续进出的凭证,到这一步,排队的人才算能稍微松口气,偶尔出去逛逛。

但想彻底安心还不够,有经验的粉丝会跟前后帐篷的人一起拍露脸视频,清楚记录自己的身份、排队序号,还有前后邻居的身份,这是为了防黄牛或其他粉丝插队,“拍完视频,才能心安理得地出去吃顿饭”。

可到了音乐节开场当天凌晨4点左右,新的麻烦又会来,这时候主办方会帮着收拾行李、安排寄存,却也会涌来大批想闹场、插队的人。

想证明自己的排队资格,得拿出之前的合影记录,再让前后邻居帮忙认证,之后才能等安检开启,跟着工作人员按原顺序分批进场。

有人就这么熬了六天六夜,只为站在VIP第一排,等展开后援会的大灯牌时,才觉得所有疲惫都值了。

其实不少主办方和艺人都在抵制夜排:9月27日,太湖湾音乐节就发了“禁止夜排”的公告。

薛之谦、梓渝等艺人的公司和后援会也纷纷发声,可粉丝根本不买账,反倒把矛头指向了主办方的“超售”操作。

有资深乐迷说,九月份参加的一场音乐节,原本划定的VIP区,就因为票卖超了,面积硬生生扩了三倍。

还有粉丝吐槽,自己蹲点抢的VIP正价票,比普通区贵200元,同行的搭子没抢到票,从黄牛那溢价收了普区票,结果到现场发现,花70块就能让票贩子把人从普区带进VIP区,好好的高价票,直接成了“冤大头票”。

粉丝闹、场地挤,主办方难道看不到这些问题?不是看不到,是没办法,现在办音乐节,几乎到了“离了流量活不了”的地步。

有主办方负责人坦言,只请普通艺人的音乐节,门票基本卖不动,最后大概率得取消,只能靠“带票艺人”撑场。

这些“带票艺人”,大多是粉丝多、粘性高的流量明星,甚至丁禹兮、罗云熙、任嘉伦、赵露思这些演员都跨界来参加音乐节;连因暑期档爆火刚三个月的梓渝,也成了音乐节的常客。

可请流量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一场大型音乐节,头部厂牌的成本都要几千万。

光工作人员,头部音乐节就得要2000到3000人,普通公司根本扛不住这运营规模,成本里最重头的是艺人出场费,普遍能占总成本的70%左右。

一个顶流艺人,30分钟的出场费就能到400万以上,最贵的甚至能到800万。

而门票的收入就算按平均票价500元算,一场能容纳4万人的音乐节,总门票收入也才2000万,连成本的一半都够不上。

主办方只能靠品牌赞助、独家冠名补窟窿,可想要拉到好的商务合作,又得先请流量艺人撑场面,请了流量艺人,舞美、安保、场地规格又得跟着升级,成本再涨一波,这简直是个无解的“死循环”。

更糟的是,艺人还可能临时坐地起价,这次枣林湾音乐节就是例子。

从法律层面说,只要有微信聊天记录、邮件这些证据,能证明双方谈好了出场费、演出时间这些核心条款,就算没签书面合同,合同也算生效,艺人临时加价就可能涉嫌违约。

可主办方根本不敢公开追责:一旦曝光艺人,以后再想对接其他艺人就难了,相当于断了自己的合作后路,敢怒不敢言,最后只能吃哑巴亏。

有人说,现在音乐节场次在涨,今年五一办了40场,国庆超30场,比去年同期多不少,是不是行业回暖了?其实不然。

很多主办方手上压着之前签的艺人合约,只能趁节假日集中消化;还有的为了保住品牌口碑,就算亏钱也得硬着头皮办。

说到底,现在的音乐节乱象,不是“流量艺人绑架行业”,也不是“粉丝太狂热”,而是整个行业没找到平衡:想靠流量拉热度,却控不住成本;想赚快钱,又丢了乐迷的核心体验。

如果哪天能让艺人出场费回归合理,让主办方不用靠超售续命,让粉丝不用熬通宵抢位置,那时候的音乐节,才真的配得上“狂欢”两个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娱乐   敢怒不敢言   音乐节   起价   国庆   艺人   粉丝   流量   帐篷   出场费   乐迷   成本   场地   门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