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内,美方启动三项调查,特朗普对华摊牌,黄仁勋说了大实话

48小时内,美方连续启动三项调查,而特朗普也正式对华摊牌,另一边,英伟达CEO黄仁勋则在北京说了句“大实话”。那么,特朗普政府到底想干什么?中国产业又会受多大影响?

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启动两项涉及无人机和多晶硅的“国家安全调查”,紧接着又在15日对巴西发起“301调查”。而其中前两项与中国的关联度极高:无人机这块,中国是绝对的全球领导者,占据了商用市场70%到80%的份额;而在多晶硅领域,中国企业占据了全球92%以上的产量。可以说,美方启动这两项调查,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而特朗普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出招,显然不是巧合。根据中美5月在日内瓦达成的协议,双方90天互相暂停部分关税,截止时间是8月12日,也就是说,现在正处于“谈判关键期”。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通过发起“232调查”,给自己争取谈判筹码。这种“边谈边施压”的手法,是特朗普政府一贯的套路,目的就是让中方让步。

但现实很可能不像特朗普想象得那么理想。据多家智库和业内人士的判断,美国就算要“本土化”无人机产业,也缺人、缺技术、缺原材料。比如Skydio这样的本土企业已经退出消费级市场,只能转向军用领域。而其他一些标榜“美国制造”的产品,核心零件依旧依赖中国。换句话说,美国想摆脱中国的无人机供应链,短期内不太可能。

多晶硅也是类似情况,中国产量全球第一,产业链成熟,成本压得极低,技术和效率也不输。美国此前试图扶植本土太阳能产业,但价格和规模根本拼不过中国,补贴也只是杯水车薪,即便加征关税,也很难撼动中国企业的全球优势地位。

只不过对我们来说,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特朗普这次摊牌,是全方位、多领域的,不只是无人机和多晶硅,还包括能源、芯片、AI等。他在宾夕法尼亚州能源与创新峰会上公开放话:“中国在追赶我们,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在演讲中,特朗普一边吹嘘美国AI产业处于“黄金时代”,一边又强调要以“非常友好的方式与中国斗争”。这种话术背后,其实是既怕中国技术突破,又怕失去中国市场。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口头上对中国“强硬到底”,但在芯片方面却“开闸放水”。就在他演讲当天,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中国宣布,美国政府已经批准H20芯片对华出口——这是此前被暂停三个月、令英伟达损失惨重的产品,如今重新放行,背后显然也不是因为“良心发现”。

资料显示,黄仁勋曾多次表态反对对华禁令,甚至公开说“美国的芯片政策失败了”,他算得很清楚,中国市场占据英伟达13%的销售额,是未来增长的关键。黄仁勋还明确指出,如果美国不参与中国市场竞争,那么中国技术迟早会主导全球。换句话说,美国对华出口芯片,不是对中国“施舍”,而是“非出口不可”。

而特朗普政府在限制之后又批准H20出口,说明它清楚“芯片不能断”。表面上说是“确保美方技术领先”,实际上是在做权衡:既要遏制中国AI,又不能把美企的蛋糕砸了。所以说,黄仁勋表态的背后,是特朗普一场典型的双面操作——嘴上说不让中国追上,脚下却在给中国发货。

由此分析,中国产业短期内不会受到实质影响。从无人机到多晶硅,从锂电到AI,中国在多个领域已经建立了产业链自主性,哪怕关税提升,也只是增加部分出口成本,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竞争格局。尤其在AI领域,中国的技术团队、算法模型、开源平台已逐渐形成生态,DeepSeek、阿里巴巴、腾讯等也开始在芯片层面布局,慢慢脱离对外依赖。

黄仁勋在链博会现场就说了大实话。他表示,中国的AI模型是“世界级的”,开源生态是全球进步的催化剂。这不是客套话,而是事实陈述,从产业角度看,AI已成为类似电力一样的基础设施,而中国正处于核心环节。

可以预见,未来美方对中国的博弈策略会持续复杂化。一方面会继续打着所谓“国家安全”的旗号进行压制,另一方面也会在适当时候抛出“胡萝卜”,保持技术和商业接触,这种模式,注定会让中美关系始终处于“拉锯”状态。

但对中国来说,关键不在于美方怎么出牌,而在于自己能否打好手里的牌。产业链安全、自主创新、市场规模,这三大优势决定了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话语权,面对来自美国的关税、调查、限制,中国只要做好“内功”,自然无惧风浪。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财经   美方   实话   小时   中国   美国   无人机   英伟   芯片   全球   产业   技术   关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