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震荡中,暗藏的资金流向和政策信号正勾勒出下一轮行情的轮廓。
本周,A股市场在震荡中展现出韧性。中美经贸关系的变化一度引发全球市场波动,10月10日美方宣布对中方加征100%关税后,纳斯达克指数应声大跌3.56%。
随后几天,A股三大股指悉数低开但随后震荡回升,甚至一度距离翻红仅一步之遥。
在市场表面波动之下,多个维度显示A股可能正在经历本轮调整的“最后一战”。经历9月以来的震荡整固后,随着交易拥挤度压力缓解、景气主线重新凝聚共识、10月密集重磅会议提振预期,A股新一轮上行动能正在蓄势。
01 市场信号:分化中觅方向
近期市场释放出多个关键信号,值得投资者关注。
三大指数出现明显分化,沪指在权重股护盘下保持高位震荡,而深成指与创业板指则受科技成长股拖累进入短期调整。
这种分化揭示了市场内部正在进行的激烈多空博弈。
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成交额已萎缩至2万亿元以下,创下8月13日以来新低。成交量的萎缩往往预示着市场动能的重新积聚,也是变盘前的重要征兆。
从盘面观察,虽然主要指数表现疲软,但市场底层结构并不弱势。10月17日,全市场上涨个股家数虽然不多,但涨停个股数量一度超过30只,而跌停个股仅10只左右。
这一数据表明活跃资金并未离场,仍在寻找结构性机会。
02 内外因素:扰动与韧性并存
外部环境成为近期市场调整的重要诱因。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双方在船舶费用、稀土管制、关税等领域的博弈加剧了市场对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和外贸环境的担忧。
但市场对中美关系的理解已与4月“防备不多,影响未知”的状态明显不同。华西证券研报指出,本轮中美贸易摩擦对股市的影响程度或不及4月“对等关税”。
内部因素方面,科技板块的调整源于估值压力与基本面担忧的双重打击。半导体、算力等科技板块虽长期受益于政策支持,但短期累积了较大涨幅,估值处于高位。
部分个股甚至出现300倍以上的静态市盈率,确实有调整的需要。
同时,新能源权重板块走弱。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略低于预期,2026年起国内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提标,并自11月8日起实施对锂电池、正极材料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市场担忧行业增长放缓。
03 资金动向:避险与布局同在
在市场调整期间,资金流向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
一方面,科技成长板块整体走弱,而银行等金融股在持续调整后开始托底回升,消费板块也随着核心CPI回暖而出现反弹。这种科技板块回落与红利板块回升的鲜明对比,充分反映出资金在当前节点的犹豫心理。
另一方面,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分流资金,国际金价创历史新高(现货黄金突破4100美元/盎司),反映出全球资金风险偏好下降,从新兴市场科技股向美债、黄金等资产回流。
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外资中长期看好A股。高盛、汇丰等机构认为,中国资产在全球配置中具有较高吸引力,显示其对中国资产的长期信心,北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04 政策预期:呵护市场的决心
政策面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空前,这可能是市场调整接近尾声的关键因素。
4月以来,政策层面始终在强调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性。9月底,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十四五”期间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了2.8个百分点。
波动率已作为衡量资本市场健康状态的指标之一。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政策对行情态度仍将以呵护为主。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二季度以来,中国版“平准基金”已起到了良好的稳市作用,未来如果股票市场波动较大,稳市机制将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10月即将召开的各类重要政治、经济会议的定调,或将比即期基本面数据具有更强的定价权。“十五五”规划将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产业链列为主攻方向,央行1.1万亿元逆回购释放宽松信号,这些政策红利有望逐步释放。
05 布局方向:核心+卫星的配置策略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国泰基金总经理助理梁杏提出的“核心+卫星”配置策略值得参考。核心里边,可以放中证A500ETF作为打底,卫星里边就可以用哑铃策略——哑铃的一端是科技一端是红利。
科技领域可以关注北美算力,如通信ETF(主要包含光模块+服务器这些算力核心),以及芯片ETF、半导体设备ETF等国产算力的代表。这些板块虽然短期调整,但长期景气度依然向好。
红利端则可以布局现金流ETF、红利国企ETF这样每个月评估分红的资产。银行、煤炭等低估值板块股息率普遍超过4%,对长期资金形成支撑。
此外,“反内卷”主线也提供了一些结构性机会,包括钢铁、煤炭、光伏、建材、养殖、化工等。这些都是偏产能过剩、国家会去做反内卷政策推进的行业,它们有各自的基本面逻辑,叠加“反内卷”政策的支撑,可能也会有一些独立的行情。
回到我们最初的观点——A股可能正在迎来最后的调整。市场在当前位置进行“换挡”,将焦点部分转移至大金融、顺周期、红利等方向,正是为了下一轮更健康的上涨做准备。
有私募人士判断,若无重大变数,调整应该会在两个交易日内结束。
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也指出:“短期冲击不改中期趋势,中国资产重估仍在延续。若后续短期A股因非理性情绪出现超调,反而提供较好再度配置A股时点。”
市场从不缺少机会,只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在当前节点,保持耐心和远见同样重要。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