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本彝族文献记载彝族祖山与华夏族祖山是同一座山:昆仑山。
这与崧山细流的《洛尼白昆仑丘》观点一致。
彝族与汉族同为汉藏语系,源自于同一个上古部族。
一、《铜鼓王》
广西那坡县和云南富宁县流传的白彝创世古歌《铜鼓王》中写道:

铜鼓王
彝家先辈人,居住在昆仑。巍巍昆仑山,绿草嫩生生。祖辈养牛马,游牧度光阴。古老昆仑山,处处是畜群。
这一段说了:昆仑山是彝族的祖山。昆仑山不是雪山,是一座绿草茵茵的牧山。西北那座汉武帝钦定的白雪皑皑的昆仑山与传说中放牧的昆仑山没有关系。
《铜鼓王》还有一段记载:彝家老祖辈,起始居昆仑,那时名罗罗,又称昆明人。

彝族祖先昆明人生活在昆仑山
这段说:彝族人的祖先为昆明人,就住在昆仑山。
云南昆明,因为昆明人聚居而得名昆明。所以,昆仑山就在昆明。
以前有的研究者认为昆仑山在西北,得出羌人南下形成彝族的结论。这是中国民族研究史上最荒谬的理论之一。
彝族并非源自于西北,彝族是大西南的土著民族。
二、昆仑
昆仑是一个彝语词汇,彝语发音为KOLO(阔落、可乐、匡郎)。
KOLO在彝语里指斗笠,昆仑山就是一座像斗笠一样的山:

斗笠
斗笠的彝文有多种写法:

斗笠发音KOLO(昆仑)
在云南彝文里根据方言又发音为“刻勒、可乐”,就像“可以”在南方汉语里又发音为“阔以”。KE与KO发音互通:

也读为可乐
昆明郊区的确有一座像斗笠一样的大山(相对当地平原约700多米高),它就是昆明市嵩明县的药灵山:

药灵山就是斗笠山
按彝文典籍记载,在上古,斗笠是君王、大臣、国师三大领导佩戴的。早期不是普通老百姓的用品。是王者的象征。

支格阿鲁
彝族神话传说,支格阿鲁查天地,累了,坐在地上休息。他把斗笠扔出去,化作一座山,就是斗笠山,彝语发音KOLO山,汉族记为昆仑山。今天叫做药灵山。
药灵山又称瑶玲山,古代山顶有池,民间叫“孟获洗甲池,”中原地区记为“瑶池。”
按照古籍记载,昆仑山在寿麻国,这一带是一个母系王国。又叫“西王母国。”
因为彝族的前身昆明族居住在昆仑山,所以,彝族人是“西王母国”后裔,是母系崇拜的族群。
支格阿鲁在彝族古籍里的身份既是毕摩,也是君王,是一位有文化的君王。他是武僰人僰雅勒的后裔,而武僰人是西王母昆明舍楚27个儿子的后裔。
云南人把支格阿鲁称为阿龙。阿龙生于滇池边,死于滇池里,滇池彝名“龙堕湖,”意思是阿龙掉下去的湖。

大波那铜棺
阿龙后裔迁往大理,在祥云建立勃弄尼(白子国),是古夜郎在滇西10大部落之首。大波那铜棺为阿龙后裔的棺材。
诸葛亮南征,遇到了阿龙后裔龙佑那,赐姓为张(善射者后裔)。
到了唐代,龙佑那后裔张乐求进把白子国传给女婿细奴阿罗,细奴阿罗借助白子国的力量统一六诏,组建了强大的南诏国。南诏国打败了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大唐,从而名垂青史。
三、昆明
“昆”彝语发音为KO,在云南彝文里是“威望、权威、威势、气概、尊严”之类的意思。
昆弥(昆明、苦姆)在彝语里为“威望高、地位高”的意思。
在彝文典籍里,昆明(苦姆)也指大山,比如哀牢山又称艾鲁苦姆、嵩明小药灵山又称妥濮苦姆。意即威望像大山一样高。

昆弥(苦姆、昆明、可蒙)
今天的彝语支民族来源于上古昆明族,昆明族是古代大西南的统治民族,是西南夷的王族。
大禹名叫高密,来源于彝语KOMI(昆弥),今天译为昆明。
大禹的古汉语发音为“杜尼,”在云南彝语里是“人王、元老”的意思。

大禹(杜尼)
中原记载的大禹王也戴着斗笠,与彝族记载一致(君臣师三大领导戴斗笠)。斗笠山(昆仑山)从这个意义上是“王山,”所以是彝族的祖山。

大禹王戴着KOLO帽
彝文典籍记载,见斗笠如见君王。
我曾经看过一段彝族记载:古代一支彝族部队外出执行任务,情况有变,来不及向君王回报,就对斗笠跪拜,报告事态,然后相机行事,灵活应对,最终取得了胜利。
汉代,西北的小月氏,其王也称昆莫、昆弥,也是上古昆明族的一支发展而来。
商周时期,滇西、川西一带,夷族尼能部第二代圣君尼昆明名气非常大。故滇西一带古称昆明国,因昆明又发音为苦姆、可蒙、古莽。

周代昆明国(苦姆国)
《列子·周穆王》记载了古莽国: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国。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古莽国与周穆王同一时代,所以,昆明舍楚就是周穆王拜会的西王母。(因为西王母有很多代)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发现“蜀身毒道”可以通往大夏,汉武帝因此发兵云南,准备打通从四川经过云南进入印度的通道。汉武帝打下了滇东,却被滇西的昆明族所阻。
大理洱海在汉武帝时又称昆明湖,汉武帝为了攻打洱海边上的昆明族,在西安修建昆明池训练水军。西安昆明池至今犹在。

西安昆明池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是时汉既灭越,而蜀、西南夷皆震,请吏入朝。於是置益州、越巂、牂柯、沈黎、汶山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馀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於是汉发三辅罪人,因巴蜀士数万人,遣两将军郭昌、卫广等往击昆明之遮汉使者,斩首虏数万人而去。其後遣使,昆明复为寇,竟莫能得通。而北道酒泉抵大夏,使者既多,而外国益厌汉币,不贵其物。
周穆王时代,滇西昆明国君主尼昆明(尼苦姆)的女儿昆明舍楚嫁到嵩明药灵山下,成为慕靡部希慕遮第13代朴娄窦(迫勒窦)的王后。
昆明舍楚不能生育,收养了27个儿子:9人为君,9人为臣,9人为师。组成九宫八鲁旺:嵩明寻甸为诺,东川会泽为濮。八鲁旺里有威宁、昭通、曲靖等。
六祖分支时,老六留在濮,老五留在诺。老大、老二迁昆明,老三、老四迁昭通。留在嵩明的老五慕克克继承笃慕君位。因为嵩明坝子是彝族慕靡系第一祖源地。

九宫八鲁旺
《彝族源流》记载:“ 窦生舒九支, 分布天地间, 八支发展武氏, 或发展啥氏。幼为舒米能, 跟随窦朵氏, 来自窦朵地, 在窦朵境内,在窦朵住地, 做窦朵继子, 取名窦米能, 建根仿窦氏, 窦米能立业。尼苦姆之女, 叫苦姆舍楚(昆明舍楚), 是窦米能之母。窦米能传人,是六祖根本”。
昆明舍楚成为了西南夷各民族共同的祖母,中原称其为西王母。
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昆仑山东侧为虎形
上面这段记载说:昆仑山是黄帝在南方的都城,中原炎帝衰败,黄帝打入中原。黄帝留在昆仑山的家园由天神陆吾照看。陆吾是虎形,药灵山从东南看也是虎形。陆吾管理着黄帝在南方的家园及天之九部。
昆仑山下的昆明舍楚,九个儿子是九位君王,形成夷族九大部。与《山海经·西山经》记载一致。
她的小儿子窦米能是西南彝族的始祖,窦米能的18代孙笃慕为六祖之父。今天的彝族人大部分为六祖后裔。

彝族六祖
窦米能的8个哥哥的后裔发展为武僰人及滇西啥苏,在大西南建立了16个国家。
秦吞巴蜀、汉建滇国以后,武僰人汇聚大理,组建了南诏国。
四、罗罗
在民间,彝族被汉人称为“罗罗”。

龙与虎发音都是罗
因为彝族崇拜龙与虎,龙在彝语里发音为“罗。”虎在彝语里发音也是“罗。”
所以,彝族人被汉人称为罗罗。
汉代西王母图:西王母坐北朝南,西边是龙,东边是虎。

汉代西王母像
汉代西王母图证明《铜鼓王》里罗罗居住在昆仑山的记载是对的。
嵩明的药灵山从东南看过去像一只黑色的老虎(在东边),正是彝族人的祖山洛尼白(黑虎山):

东侧为虎
从药灵山西侧,即嵩明县城看过去,药灵山却像一个龙头。南侧的小药灵山为龙鼻。

西侧看像龙头
《彝族源流》里把洛尼白记为“洛恒山”,有研究者把它译为“龙上山。”可能因为它又像龙头的缘故。崧山细流按彝语发音把“洛恒山”译为“天龙山。”
嵩明药灵山就是彝族祖山洛尼白,从不同角度看,东南像黑虎,西侧像龙头。
龙与虎在彝语里都发音为“罗”,所以,彝族人被称为罗罗。
汉代西王母图:西王母坐北朝南,西边是龙,东边是虎。药灵山坐北朝南,西边是龙,东边是虎。完全一致。
西王母有很多代,周穆王拜会的西王母就是居住在嵩明药灵山下的昆明舍楚,西南夷共同的祖母。所以,西南夷人又被称为昆明人(昆明舍楚的子孙)。
罗罗就是西王母昆明舍楚后裔,所以也称昆明人。
五、西王母
约公元前450年左右,彝族阿普笃慕在嵩明与昆明之间的麻苦密拟举行“六祖分支。”
笃慕君王传给老五慕克克,慕克克家族就住在嵩明(妥濮恩博)。
他的长子当了一届升麻君长之后,迁往大理巍山,成为南诏三大领导(君臣师)当中的大国师。
2002年出版的《赫章彝族词典》第338页有一条“岳普期媚迭”,翻译为汉语为“父姑命媳名”。
说的意思是,从公元前450左右的慕克克起,西南彝族的王族内部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王族娶了儿媳妇,夷王就给儿媳妇取一个吉利的名字,都是以“奢”命名的。比如:
v v慕克克起儿媳名叫奢堵,意为金钱井。
v v克排默命儿媳名叫奢则,意为金钱树。
v v排默珠取儿媳名叫奢戛,意为金钱枝。
v v珠旮茄取儿媳名叫奢伟,意为金钱花。
v v娄阿德命儿媳名叫奢蒙,意为金钱果即金珠。
v v阿德毕(布)命儿媳名叫奢排,意为金钱旗。
v v毕(布)体妥命儿媳名叫奢多,意为金钱片。
v v体妥诺命儿媳名叫奢色,意为金钱主。
v 诺克博命儿媳名叫奢珠,意为金钱堕。

摇钱树西王母
西南夷著名的王后、王母名字里都带“奢(舍)”字:
² 最早:昆明国公主苦姆舍楚(昆明舍楚),与周穆王同时代。
² (昆明国)尼能十二代传到吕武额和列通奋。尼君长的女儿伦克舍依,后裔建立哀牢国(艾鲁)。
² 阿普笃慕的奶奶,撮珠笃的母亲,武洛撮的妻子:丽额舍助。
² 奢香夫人的祖先德赫辉,妻奢谦,系东汉桓、灵时人,为鳛部之始祖……十二世曰墨者扯勒,妻曰宜赫。
² 1490年前,苦姆舍楚(昆明奢楚)的后裔,六祖默家史娥舍(奢)则返嫁滇西巍山,生下蒙确舍,成为后世南诏、大理的始祖。
² 明代奢香夫人也是一位西王母。
²
“奢(舍)”在这里是“金钱”的意思,这就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出土那么多“西王母摇钱树”的原因。有“西王母摇钱树”的地方就有苦姆舍楚(昆明舍楚)的后裔,按目前考古发现,已经远远超出了云贵川地区。

摇钱树西王母发掘地分布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迄今为止,全国出土的摇钱树共计189例,主要分布在四川、 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湖北等地,集中于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地区,最早的摇钱树年代在东汉早期,东汉的中晚期该器物迅速流行,东汉末到三国时期数量锐减,到西晋时,摇钱树便彻底消失了。
西王母昆明舍楚的后裔分布在半个东亚,融入了亚洲各民族。
六、南服寿麻与嫦娥奔月
嵩明药灵山出产上等升麻,周代已经名扬天下。所以,药灵山周边古称升麻川。
升麻在彝语里发音为“叟麻,”中原人记为寿麻。

升麻发音为叟麻
周穆王时,为了联络族人感情,周天子亲自到访西南夷地区。来到若水流域寿麻国,拜访了昆明族共同的祖母昆明舍楚。

秦国南服寿麻
到了秦代,《吕氏春秋》记载:“南服寿麻,北怀阘(tà)耳”。
说的是,秦吞巴蜀后,修五尺道到达曲靖,史称南服寿麻。因为嵩明与寻甸离曲靖就几十公里。
由于西王母住在药灵山下,中原传说里,西王母掌管不死神药。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是根据西王母管药的传说创作的文学作品。
七、四帝八台
《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山海经》这段记载说:在昆仑丘的东北方,有八个大台,分别是喾、尧、丹朱、舜的,每人两个台,共八个。方形的。
上古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既然昆仑丘是嵩明药灵山,那么,药灵山的东北侧有没有八个大台?
药灵山的东北为云南曲靖。

曲靖在药灵山东北侧
曲靖真的有八个大台:
据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南宁县志》载:“八塔,在城东北二十五里五台山下。相传为蜀汉武侯所建,镇地脉者。”
南宁为曲靖的古称。

江西台经典传奇
江西卫视著名电视节目“经典传奇”报道:
云南曲靖有个小村庄,有八个像四川三星堆一样的大土堆。自古有之,谁也不知道从什么年代开始有的。民间称为八塔台。
八、后羿大战凿齿
《山海经·海外南经》载: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彝族传说中,支格阿鲁是西南夷射日英雄。中原传说中,后羿是东夷射日英雄。东夷与西南夷都是夷族,有人认为他们俩是夷族射日英雄,可能是一个人。支格阿鲁生于滇池边,卒于滇池中。

黔南就是“凿齿”
凿齿是一种上古习惯,光绪七年出版的《黔南苗蛮族图说》记载:“女子将嫁必折去门牙两颗,谓恐害夫家。”

黔南在药灵山东方
嵩明往东,过曲靖及黔西南可以到达贵州黔南(凿齿)。这就是《山海经》说“凿齿在昆仑虚东”的缘故。
九、河出昆仑
《禹本记》记载:昆仑山在一条大河的源头,汉武帝认为这条大河是黄河。让张骞去找,张骞找不到,汉武帝自己把黄河上游的一座山命名为昆仑山。
实际上,真正的昆仑山在云南牛栏江的源头。

弱水环绕昆仑丘
牛栏江就发源于嵩明药灵山下面的嘉丽泽,向北流入金沙江(若水)。

匡郎河及牛栏江环绕药灵山
《山海经》记载“昆仑丘被弱水之渊环之。”
嵩明的匡郎河及牛栏江把药灵山几乎围绕了一圈。匡郎就是昆仑(KOLO)的另一种记音。弱水就是嵩明的匡郎河及牛栏江。五帝时,黄帝的次子昌意在弱水河边与众美女相戏,民间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说明昌意也生活在匡郎河及牛栏江流域。
黄帝入主中原之前,住在昆仑山。昌意其实就是留守老家的小儿子。昌意的儿子颛顼成为华夏族最重要的始祖之一。这就是汉夷同源的历史。
十、夜郎滇国及南诏大理
贵州彝文指路经记载:祖母住靡莫,父往堂琅地,孙往夜郎国,撑天地建国家,多同管理诸小国。
从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武僰人僰雅蒙后裔组建的夜郎国也是西王母属国。僰雅蒙生于大理巍山。夜郎的根在大理哀牢山区。
前面说过,西王母昆明舍楚有27个儿子:9人为君,9人为臣,9人为师。
小儿子窦米能是黑夷始祖,窦米能的8个哥哥的后裔发展为武僰人及啥苏。
武僰人及啥苏建立了至少16个国家,从成都、宜宾、昭通、赫章、昆明、晋宁到大理均有分布。汉史记载的夜郎、滇国(德晋国)、僰侯国、邛都国、南诏等都是西王母的后裔所建。

西王母后裔武僰人曾经建立了16个国家
古夜郎是武僰人的国家联合体,除了滇东北的夜郎国外,大理一带还有古夜郎的10大部落。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前面说过的勃弄尼(白子国),细奴阿罗继承白子国基业,统一了六诏。
南诏国建立以后,大理的寺庙里还供着西王母的几个儿子的像:仇诃天君(彝族始祖窦米能的大哥)、皮耐地王、毕余天臣、毕德地臣、始楚天师、乍姆地师、阿娄与阿德(工匠祖师)。《罗纪修庙纪》里有记载:

南诏最初供奉的佛为西王母的几个儿子与儿媳
罗纪又称卓罗纪,指“南诏”或者“白族。”
汉代,滇东北的古夜郎(益那)灭亡,遗脉退居大理祥云。
汉人根据“益那”发音,把祥云称为“云南”,后建云南驿、云南县。
由于云南名气太大,元代上升为省名。1918年,因县名与省同,故云南县改称祥云县。民间又称小云南。

从夜郎到云南的演变
为了与古夜郎有所区别,云南的彝文又改成了一个同音词“益那”:

云南发音益那
到了明代,古云南地盘上又划出了一个省:贵州省。夜郎不是贵州,是云南。贵州不过是古云南的一部分而已。
巴蜀的南部山区也属于古云南的一部分,所以,“云贵川”里云南最大。云南最初不是省名,而是地区的名称,如同“江南”一样。古籍里又称为“南中”,是南方中国的意思。
十一、昆仑南渊
《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按《山海经》记载,昆仑山的南侧是一个大湖,称为“昆仑南渊。”
药灵山的南侧也有一个大湖,叫嘉丽泽(嘉利泽),又称杨林海。

嘉丽泽就是昆仑南渊
近代的老地图上,嘉丽泽大小与威宁草海差不多,超过滇池的一半,比宜良阳宗海大得多。
嘉丽泽古代水患严重,古书记载的“寿麻国消失的一片陆地”讲的就是嘉丽泽水患的事。
到了近代,清朝云贵总督鄂尔泰来嘉丽泽视察水情,在海潮寺留下了诗篇。

松坡桥
民国二年(1913年),蔡锷视察嘉丽泽水灾时提出加宽加深改直牛栏江河道,并在弥良河交汇处提议建桥。次年建成木桥后,以蔡锷别名“松坡”命名。
嘉丽泽水患就是彝族记载的笃慕大洪水的故事来源。
十二、孔明南征
公元223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五月,刘禅即皇帝位。六月前后,益州郡的汉族豪强雍闓,策动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头领孟获等一起叛乱。他们杀死了益州郡太守正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张裔抓起来送往东吴,越嶲郡则杀死了郡将焦璜,而牂柯郡则杀掉从事常颀,一起反对蜀汉政权。
诸葛亮采取了“北抗曹魏、东和孙权”的战略,于223年10月派邓芝到东吴进行修好,并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224年积极进行兵力补充、整训等战役准备工作。225年初,已经具备了南下平叛作战的条件,诸葛亮开始南征战役。
传说,南中首领孟获兵败被押解金城(今嵩明城),孔明令部下为其松绑赐坐,赏酒压惊。孟获心服口服,汉夷双方在秀崧山(今药灵山)下金城南筑台盟誓。嵩明始称崧盟,后叫嵩盟。在嵩明城南(现今农机化学校内)留有武侯祠和古盟台。
清人蒲易藩有诗为证:“南阳往迹可追寻,瞻拜先庙其貌森。扶汉一身终尽瘁,平蛮七纵是攻心。风清荒徼苍烟净,雨湿残碑碧藓深。带砺争如盟石永,台前樵牧禁丰林”。

诸葛亮在嵩明与南中领袖结盟
清代经科状元袁嘉谷游览瑶玲山后,欣然写下《瑶玲山歌》:
“首吞嵩昆尾寻曲,瑶玲一山奠南服。上耸千仞撑天枢,下亘百盘压地轴。光烛佛龛慧灯朗,形戴僧帽老头秃。由怪马虎而嶒峻,俯视群峰尽臣仆。始焉神禹导山曰,潜名不肯伍王屋。续焉毕路开南荒,颇讶庄蹻来不速。秦五尺道汉列郡,山与吾人交渐熟。唐家透计大可晒,败者仲通歼者宓。我自昆明池上来,车中百里山在目。双塔远峙灵圄居,二酉旁探太乙读。烟霭一瞥车遥遥,苦情千年两爨俗。建宁晋宁二郡间,文雄牛斗武鱼肉。
州降为郡夷为县,山河大变楸桠局。蛇豕西从交掸透,斯境襟喉易心腹。三十七部盟血红,只留大碑染苔绿。古城风扫尘千丈,平畴云拥稻千斛。世外陈咸守汉腊,山中卞和抱荆璞。登山漫停輶轩路,采风更爱筼筜谷。大瑶玲北小瑶玲,何有庵内富郁郁。止庵学传三大师,韵学往往瑶篇续。竟以方音变古法,山灵钟此气清淑。吁嗟儒佛本一贯,将使妙法来天竺。他年流派溯渊源,名山石室此芳躅。虎豹林风日日腥,马龙河水声声玉。笑语御风同游客,天不可阶地能缩。”
十三、靡莫国
靡莫为彝语“坤母、地母、地王、王母、女王”的意思。
靡莫国在今云南嵩明县、寻甸县一带。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
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未肯听。劳洸、靡莫数侵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於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靡莫之属
滇国为靡莫之属,滇国青铜器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名贵妇,她就是西王母昆明舍楚,昆明族共同的祖母。今天西南彝语支各民族都是昆明族的支系。

滇国青铜器上的靡莫(地母)
昆明族更早的一名先祖大禹则是中原华夏族的始祖。
大禹的祖先颛顼就出生在若水流域(金沙江),发源于药灵山(昆仑山)下的牛栏江是古若水的南侧最大支流,又称弱水。
彝族与汉族均为汉藏语系,是同一上古部落的两大分支。汉族发展快,丢失了大部分上古文化因素;彝族发展慢,保留了更多的上古文化。
世界已知谱系最长的堵阿青家族就生活在嵩明坝子为核心的滇中地区,这是一个母系王国。文献中记载的寿麻国、西王母国、靡莫国均是堵阿青后裔的国家,核心区都在嵩明药灵山(昆仑山)周边。堵阿青比炎黄二帝早44代人。
彝族人的哲学:世间母最大。
再一次说明彝族人就出自于上古母系王国:昆仑山下的西王母国。
昆仑山在昆明郊区,东南看像虎,西侧看像龙头,所以,昆仑山下的昆明人又被外族称为罗罗,与《铜鼓王》记载完全一致。
《铜鼓王》记载:昆仑山是彝族先民昆明人(昆明舍楚子孙)居住的地方。是彝族的祖山。
《山海经》记载:昆仑山是华夏族始祖黄帝、昌意、颛顼、大禹、尧等上古名人曾经活动过的地方。也是华夏族的祖山。
崧山细流考证的昆仑山在昆明郊区。

云南是黄种人最初的老家
今天的分子人类学显示,数万年前,黄种人的祖先在滇印缅结合部演化成功,从云南一点点走向了东亚各地(有研究者认为,古人类一生约扩散50公里)。最终在中原大平原上开创了更辉煌的历史。
十四、亚洲的十字路口
嵩明是昆明的东北大门:北方经过巴蜀来到云南的路与东部湘黔进入云南的路在药灵山下汇合,然后向西南进入昆明。

中国北方与东部入滇,汇合在药灵山下
京昆高铁与沪昆高铁、京昆高速与沪昆高速均交汇于药灵山下,昆明长水机场就在药灵山西南侧20多公里。

药灵山是云南与内地交往的大门
药灵山是古人类迁徙的一个重要地标。

药灵山是古人类迁徙的地标(南望昆仑,其光熊熊)
东亚人群经过这里,可以西迁印度、南迁东南亚。这是比新疆线还早的丝绸之路,新疆线丝绸之路以张骞出使西域为开篇。张骞到了大夏,才发现,早就有人把巴蜀的货物经过云南、印度运输到西域地区。
4000年前,中国的丝绸经过这里运到非洲,现代在非洲木乃伊头上被发现。3000多年前,马来西亚的海龟壳经过这里运到安阳,供给商王室刻画甲骨文用,业内称为“武丁大龟。”还有印度的木棉袋子,装着龟甲,在殷墟里被发掘出来。
三星堆的象牙及海贝大部分也是经过这条路运往四川盆地的。

亚欧大陆桥重要节点
中国新的亚欧大陆桥将经过药灵山下,进入昆明,西往缅甸,过印度,到达欧洲、非洲。
很多中原人认为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偏远地区,这种看法其实是错误的。
云南处在亚洲的十字路口上,是上古亚洲地区基因及文化交流的枢纽。
也许有读者会反驳: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位于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30公里处的乌鲁木齐县永丰镇永新村,不是云南。
崧山细流请你看一幅图,看完你就明白为什么云南才是亚洲的十字路口。

全球一半人生活在云南周边三大板块
2025年世界总人口约为82.17亿。
2025年东亚总人口约为16.11亿,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5个国家及地区,其中中国人口占比最高,但整体面临持续下降趋势。
2025年欧盟27国总人口达6.48亿,东南亚11国合计6.52亿.
2025年南亚总人口约为18.17亿人,涵盖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7个主要国家和地区。
亚洲的主要人口就集中在东亚、南亚、东南亚三地,合计40.8亿,占全世界的49.65%,约占全球的一半。这里是地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是地球的人文重心(其它地方轻飘飘的,缺少份量)。这样的人口分布不是今天才形成,数千年前已经是这样。
地球虽然很大,但全世界约一半的人集中在东亚、南亚、东南亚这片区域,云南就在东亚、南亚、东南亚三大板块的中心。数千年来,这三大板块之间一直存在基因及文化交流,昆仑山处在三大板块之间交流的主要通道上。
东南亚人与中国人在文化及基因上相似度极高,这个不用说。
印度的佛教影响中国千年以上,中国甲骨文与印度哈拉帕古文字有很多字是一样的(印度早于中国),印度人的母系与中国人的母系超过一半为相同基因。印度人在基因上与中国人是表亲,中国人的母亲与印度人的母亲在基因上是姐妹。
印度三哥也是咱中国人的表哥。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