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不起眼的行为,正在掏空你的肾脏,希望你一件件改掉

清晨六点,58岁的王大妈像往常一样起床准备早饭。刚下床时,她突然一阵头晕,站立时小腿也有点酸。

王大妈讪笑着安慰自己:“年纪大了,哪能跟年轻时比!”可回想起来,最近她上厕所的次数多了,晚上甚至要起夜两三次,身体也总觉得累。家里的儿子劝她去体检,检查结果让她惊愕,肾功能指标偏高。

医生摇头提醒:“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其实已经悄悄‘掏空’了您的肾脏!

到底是哪些习惯在作祟?很多人忽略的细节,往往才是伤肾的隐形杀手。你会不会也正在犯同样的错误?也许,今天的这篇文章能帮你解开谜团。

我们总以为肾脏问题距离自己很遥远,只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才需要担心

事实恰恰相反,频繁熬夜、口味太重、乱吃补品等习惯,正悄悄伤害着无数普通家庭里的爸爸妈妈。

数据显示,我国成年慢性肾病患病率高达10.8%,这一比例还在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案例提醒我们:肾脏的损伤是“慢性积累型”,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彻底逆转。

那么,哪些不起眼的日常行为正在伤害我们的肾?又该如何科学调整?跟着下文逐步拆解,尤其是最后一点,很多人还在天天犯!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正一点点损耗着肾脏的健康?

专家提示,这7个小习惯,是肾脏的大敌

长期熬夜:肾脏“自我修复”时间被偷走

正常情况下,夜间11点至凌晨3点是肾脏进行修复和排毒的“黄金时段”。

英国伦敦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慢性肾脏病风险提高22.8%。熬夜不仅让肾无法休息,还会影响激素调节,让肾小球滤过能力降低。长期“夜猫子”生活,肾慢慢就会“罢工”。

偏爱重口味饮食:盐分过多加重肾脏负担

钠盐摄入过量,直接影响肾脏代谢。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人平均每日摄入盐量为10.5克,是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2倍。过多的盐会导致血压升高、肾脏小血管硬化。长期如此,容易引发慢性肾脏病和蛋白尿。

乱用补品保健品:肾脏排毒压力骤增

很多“进补一族”喜欢服用各种保健品、海参、灵芝、人参、蛋白粉等。

殊不知,这些“养生神器”在未经医师评估的情况下可能适得其反。北京市协和医院肾脏科公布案例:补品服用不当导致肾损伤者占中老年患者的19%,严重的甚至出现尿毒症。尤其含有重金属或不明成分的补品,对肾脏伤害极大。

习惯性憋尿:易致泌尿感染加重肾炎风险

有些人忙于工作或懒得起来,总喜欢憋尿。一项覆盖4840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憋尿者泌尿系统感染率高出常人2.3倍,进而影响到肾盂肾炎、慢性肾炎的发生。

常吃止痛药:药物伤肾潜移默化

不少人头疼、腰腿痛就随手一粒止痛片,却忽视了药物副作用。IBU类、阿司匹林等药物代谢最终都要经过肾脏,长期滥用可致“药物性肾损伤”。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3成慢性肾脏病患者与药物滥用有关

饮水过少:肾脏无法及时“冲洗”毒素

有些人每天饮水量不到1000ml,却配以大量咸食、重调料。专家研究发现,每天保持足量饮水(1500-1700ml)可让肾病风险下降13%。水喝太少时,尿液浓缩,各类代谢废物不易排出,长此以往,结石、肾炎风险上升。

忽视慢性疾病管理:高血压高血糖“偷走”肾功能

高血压、高血糖双向叠加,是慢性肾病最主要危险因素。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报告提示,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可达24.6%。那些没把慢病当回事、不按时吃药的朋友,肾受损的几率远高于常人。

很多人会问:我已经有点上述“坏习惯”了,肾功能是不是就彻底毁掉了?

专家说,肾脏损伤多为渐进性,如果及时调整习惯、加强监测,有不少人可以让肾脏损伤停步不前,甚至部分恢复。科学做法,建议逐步落实这几点:

调整作息,每晚争取7小时高质量睡眠。让肾脏获得充足修复,定时作息,避免晚10点后还在玩手机或处理琐事。可以把闹钟定在21:30,给自己设个“入眠信号”。

减盐膳食,建议每日摄盐不超过6克。选用低钠盐、戒重口味,做到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用天然调料如柠檬、黑胡椒提味。

补品需谨慎,服食前咨询医生。切忌自行进补,特别是患有既往慢性疾病的中老人群。定期体检,关注肾功能指标。

有尿意应及时如厕,养成好习惯。不要“工作时间长了忙起来就憋着”,每2小时主动去一次厕所,降低感染风险。

用药安全,切忌频繁自购止痛药。出现疼痛或不适,应先咨询医生,避免自行添加或长期服药伤肾。

养成规律喝水习惯,适当饮用温水。晨起、三餐间、下午均衡补水,分次慢饮,避免一次大量灌水。

慢性基础病要严控血压、血糖。坚持定期监测并按医嘱用药,合理运动,减轻体重,控制三高。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北京协和医院肾脏内科病例分析

《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卫健委慢性肾脏病防控工作报告

《临床肾脏病杂志》2023年第4期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022年第12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养生   肾脏   不起眼   补品   习惯   损伤   钠盐   肾功能   肾脏病   风险   高血压   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