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
8月27日,一场以“‘百年工运史’——带您沉浸式穿越成都工人的高光时刻”为主题的成“工”讲堂,齐聚线上线下2万名职工。
老照片里的近代成都工业:
从“三根半烟囱”到占比近半的工人群体
西华大学讲师、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陈雨石对成都近代工业历史有过深入研究。在他的讲述中,泛黄的老照片总能唤醒沉睡的城市记忆——当成都工业“三根半烟囱”(兵工厂、造币厂、启明电灯公司、培根火柴厂)徐徐展开在大家面前,看着高攀路白药厂旧址、北新街启明电灯公司等珍贵画面,大家仿佛瞬间穿越时空,置身于近代的成都街巷,触摸到这座城市近代工业的早期脉搏。
陈雨石总结出近代成都工业发展呈现出鲜明特点:以轻工业和传统手工业为绝对主体,重工业则发展缓慢,这一产业结构也深刻烙印在当时城市的经济形态中。而一份1934年的《成都市人口职业调查表》,更以详实的数据为这段历史提供了有力佐证。表格清晰显示,当年成都工人总数占全市总人口的46.72%——这一接近半数的比例,直观地证明了工人阶级已成为近代成都最广大的劳动群体,他们用双手支撑起城市工业的根基,也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着属于劳动者的篇章。
红色坐标里的先驱足迹:
王右木与钟善辅的工运坚守
成都工人的呐喊与坚守,镌刻在城市红色记忆里。“三根半烟囱”见证工人阶级艰辛崛起,也引出王右木、钟善辅两位工运引路人。
四川首个党组织创始人王右木,以高校学监为掩护,1922年创办马克思主义读书会与《人声报》,深入工人开办夜校、建立20余所工会,1923年更领导成立成都劳工联合会推动工人阶级从“自在”走向“自为”,1924年返蓉时遭军阀杀害;此后,贫农出身的钟善辅接下工运旗帜,1926年在中城公园(今老文化宫原址)创建成都市工会,设42个分会、拥有4万余会员,曾领导“反朱尺”斗争与人力车夫大罢工,还在印盒刻下“生做坚强土,死为精忠魂”,1930年因叛徒出卖牺牲,31岁的他留下“马列能救国,共产始业成”的铿锵遗言。
陈博士的“沉浸式”叙事,让兵工厂拼劲、火柴厂办夜校智慧浮现,也让职工深切感受成都工人阶级“个人奋斗融入民族解放”的精神底色。
现场职工纷纷踊跃提问,他们清晰地感受到百年工运照亮成长之路的精神坐标与行动指引。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