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说起岳飞之死,很多人觉得就是秦桧害的。真相真是这么简单吗?
当年金国大将金兀术在战场上连败好几场,按理说应该撤军才是。
可他没有,反而给秦桧写了一封密信。
这封信里到底写了什么,让秦桧下定决心要除掉岳飞?

宋高宗赵构这个人,说起来也挺可怜的。
靖康之难时期,他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宋徽宗、哥哥宋钦宗被金国人抓走,整个北宋的皇室成员被一锅端走当奴隶。
这种经历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大半辈子都活在恐惧里。

绍兴九年的时候,朝廷里关于主战还是主和吵得不可开交。宋高宗表面上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什么要收复失地、迎回二圣。
私底下呢?他巴不得赶紧和金国人讲和,保住自己这个皇位就行。有个叫张浚的大臣,铁杆主战派,宋高宗对这人深恶痛绝。

他曾经当着群臣的面说过一句话:"宁至覆国,不用此人!"意思很明白,就算国家亡了,也不能让张浚这种主战派掌权。
这话听起来挺荒唐,但确实是宋高宗的真实想法。他这个皇帝当得憋屈,怕金国人打过来,更怕迎回二圣后自己皇位不保。
所以从一开始,他心里就打定主意要和谈。只不过这话不能明说,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人来办这事。

说起秦桧,这个人可是精明得很。他本来是主和派的头子,整天琢磨着跟金国人谈判讲和。绍兴九年七月,金国那边突然出事了。
金兀术发动政变,把主张讲和的金国皇帝给架空了,撕毁了之前谈好的和约,领着大军杀进了中原。
这下秦桧傻眼了。他之前一直鼓吹和议,现在和约被撕了,金兵打过来了,朝廷上下都盯着他看笑话。

秦桧心里慌得很,担心自己因为和议失策被罢相。他赶紧派了心腹去试探宋高宗的意思,看皇帝到底想干什么。
试探完了,秦桧心里有了底。他知道宋高宗骨子里还是想求和的,只是眼下局势不允许。于是秦桧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在朝堂上大谈主战。
有人质疑他前后矛盾,秦桧倒是不慌不忙,引用了一句古话:"德无常师,主善为师。"意思是说,道德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是正确的就该学习。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的变脸找借口。
岳飞一听就火了,当着众人的面痛骂秦桧:"恶其言饰奸罔上!"
意思是说:秦桧这是用花言巧语掩饰自己的奸诈本性,欺骗皇上。这一骂,算是把秦桧得罪死了,也为后来岳飞的悲剧埋下伏笔。

金兀术领着十万大军南下,气势汹汹。他觉得宋军不堪一击,这次肯定能一路打到临安。没想到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绍兴十年五月,金军打到顺昌。当时守将刘锜手里只有一万八千人,朝廷本来下令让他撤退。
刘锜偏不听,硬是守住了顺昌城。金兀术带着主力部队来攻城,刘锜用神臂弓射得金军抬不起头来。
金军骑兵冲了好几次,全被打退。最后金兀术灰头土脸地撤退了,顺昌大战成了南宋军队的扬眉吐气之战。

这时候岳飞正在湖北一带。朝廷本来没让他出兵,岳飞却主动请战。他看准了金军主力都在中原,后方空虚,正是反攻的好时机。
六月初,岳飞不等朝廷批准就率军北上了。这一仗打得漂亮,岳家军连战连捷,把金军打得节节败退。
七月,郾城大战爆发。金兀术调集了精锐骑兵,号称"铁浮屠"和"拐子马",认为凭这些重装骑兵能碾压岳家军。
岳飞的儿子岳云带着敢死队冲进敌阵,手持大刀砍杀敌军。

宋军步兵用麻扎刀专砍马腿,把金军骑兵的优势给破了。这一仗打下来,金军损失惨重,金兀术差点被活捉。
没过几天,临颍又打了一仗。岳家军的猛将杨再兴带着三百骑兵遇到金军主力,杨再兴身中数箭仍然奋战不退,最后战死沙场。
金军虽然在临颍赢了这一小仗,但整体上还是被岳家军压着打。
战报传到金兀术那里,他心里拔凉拔凉的。这几个月下来,金军接连吃败仗,士气低落。

军中开始流传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意思是说,搬动一座山都比撼动岳家军容易。这话传到岳飞耳朵里,他还挺自豪。
七月中旬,岳飞率军打到朱仙镇,距离开封也就是当年的汴京只有四十五里路。
岳飞站在高处眺望汴京方向,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黄龙府在今天的吉林一带,是金国的腹地。
岳飞这话的意思很明白,要一路打到金国老巢去,彻底把金人赶出中原。

当时汴京城里的宋朝遗民都激动坏了。他们听说岳家军要来了,家家户户准备着箪食壶浆欢迎王师。
金兀术在汴京待不下去了,准备撤军。有个汴京的书生找到金兀术,跟他说了一番话。
这书生说:"岳飞用兵厉害不假,但你们不用怕。南边朝廷里有权臣当道,岳飞这样的大将立不了功。你们撤什么撤,等着看好戏就行。"
这话说得够阴险。金兀术听完若有所思,决定不撤了,继续在北方待着观望。

金兀术虽然是个武将,但脑子不傻。他在战场上打不过岳飞,就琢磨着从别的地方下手。
绍兴十年七月底,也就是颍昌大战之后不久,金兀术做了一件事。他派人秘密给秦桧送去一封信。
这封信的内容很简单,就一句话的意思:"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意思就是:你们必须杀了岳飞,我们才能谈和议!金兀术这是吃准了宋高宗和秦桧想求和的心思,直接把条件开出来了。

这封密信送到秦桧手里,秦桧如获至宝。他正愁找不到对付岳飞的借口呢,金兀术这就把理由送上门来了。
秦桧拿着这封信去见宋高宗,两人一商量,心照不宣。
宋高宗本来就担心岳飞功高震主,现在金兀术又以杀岳飞为和谈条件,这不正是个绝佳的理由吗?
绍兴十年八月初,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班师回朝。

岳飞当时正准备继续北进,收到命令后悲愤交加。他对部下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意思是说:十年的努力,就这么毁了!
岳飞回到临安后,很快就被解除了兵权。
秦桧开始罗织罪名,说岳飞谋反、勾结金人、图谋不轨。这些罪名都是子虚乌有,但秦桧不在乎。

他找了岳飞的副将张宪,严刑逼供,想让张宪承认岳飞谋反。张宪宁死不屈,秦桧就把张宪和岳飞的儿子岳云一起抓了。
根据《说岳全传》的记载,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公元1142年1月27日),抗金英雄岳飞是死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年仅39岁。
岳云和张宪也在同一天被杀。岳飞临死前在供状上写下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意思是说:老天有眼,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

岳飞去世后,金兀术如愿以偿。绍兴十二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国称臣,每年进贡银绢。
宋高宗和秦桧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和平,金兀术得到了他想要的利益。这桩交易,三方都满意,只有岳飞成了“牺牲品”。
很多人说岳飞是被秦桧害死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秦桧确实是直接凶手,但真正要岳飞死的是宋高宗。宋高宗怕岳飞功高震主,怕他迎回二圣后自己皇位不保,更怕岳飞一直打下去破坏和议。

金兀术呢,他在战场上打不过岳飞,就用这封密信把岳飞送上了绝路。
宋高宗、秦桧、金兀术,这三个人里应外合,形成了一个杀死岳飞的“铁三角”。
岳飞再有本事,再能打仗,也逃不出这个圈套。他的死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一个皇帝不想打仗,一个权臣想保住乌纱帽,一个敌国将领想要和平,这三股力量联合起来,任何主战派都得死。
岳飞生前说过一句话:"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矣。"可惜他遇到的是文官爱权、武官怕战的时代。

他想要精忠报国,收复失地,偏偏朝廷上下都想苟且偷安。这种情况下,岳飞越能打仗,就越是眼中钉、肉中刺。
金兀术那封密信,其实就是一张“索命符”。他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不杀岳飞就不谈和。这正中宋高宗和秦桧的下怀。
与其说是金兀术害死了岳飞,不如说是他给了宋高宗和秦桧一个杀岳飞的完美理由。

一个想求和的皇帝,一个贪图权位的奸臣,一个打不赢就耍阴招的敌将,这三个人凑在一起,注定了岳飞的下场。
金兀术那封密信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要岳飞命的是整个朝廷的腐败和懦弱。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英雄往往死在小人手里,而小人却能活得好好的。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时也命也"吧!
信息来源:
1. 《宋史·岳飞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金史·完颜宗弼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心传著
4. 《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著
5.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岳珂著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