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日本曾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伪满洲国一开始的范围是中国的东三省——辽吉黑三省。不过,到了1933年的时候,日本出动一百多个骑兵,就吓跑了中华民国热河省主席汤二虎。有个电视剧,叫《打狗棍》,就比较完整的还原的这段历史。
所以1933年以后,又有了东四省的说法。
东北抗联形象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红军主力也在之后被改组为八路军,开赴敌后战场,之后几年时间里,八路军就在热河境内建立根据地——这一区域属于伪满的地盘。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在伪满境内已经抗战多年的东北抗联,是否考虑过建立联系?
答案是肯定的。
在抗联历史上,杨靖宇曾打算和热河的八路军联系,此外,在1939年的时候,呼伦贝尔一带,也有抗联队伍打算和热河的八路军联系。
东北抗联形象(油画)
本文今天就说说,1939年,呼尔贝尔一带,抗联队伍准备南下热河,寻找八路军的这段历史。
1939年12月。
此时全面抗战已经爆发二年半的光景了。但是东北的抗日局势依旧不乐观:东北自然环境恶劣,而且日本关东军算是日本陆军中最强悍的一支部队。而抗联武器装备又差。
更加让抗联干部们感到无奈的是:早在红军长征的时候,因为我党中央也跟着红军大部队转战各处,所以东北抗联直接领导:红党满洲省委无法联系到中央。
所以,1939年,北满省委指派呼伦贝尔一带的抗联部队,组织了一支西北远征队,这支部队的使命就是前往热河省,联系热河省的八路军部队,并通过八路军联系上党中央。
这支部队的负责人分别是冯志刚(负责军事)和王钧(负责政工)。
冯志刚原本是国民党政府的公务员。日本人占领东北以后,对冯志刚这些公务员表示,只要冯志刚他们不反对日本、愿意为“满洲国”效劳,就可以继续留用。
“满洲国”。冯志刚冷哼了一声。什么“满洲国”,我们不承认。
非但不承认,冯志刚还打算推翻日本人和“满洲国”的统治。
冯志刚于是参加了抗日武装,并辗转被抗联吸收,在战斗中,冯志刚成了抗联的骨干将领。
冯志刚和王钧收到上级党组织的指令以后,组织了一百二十人,准备向热河前进。
当然,冯志刚这支队伍,算是抗联里面“最富有”的一支队伍:因为这120人,清一色都是骑兵。
要知道,在二战时期,在远东战场上,骑兵部队的维持成本是很高的。抗联部队的经济条件很差,所以维持一支120人骑兵的队伍,其实也是付出了很大的成本。
其实对付抗联,日本人在东北的主要依靠是伪满警察。因为相对于伪满军队来说,伪满军队大部分是兵痞。所谓兵痞,其实大多都是混饭吃的。伪满军队有时候不愿意惹麻烦,所以不愿意卖命和抗联打仗。
东北抗联(油画)
反倒是伪满警察,不少倒是信了日本人的洗脑宣传。
有部电视剧,叫《悬崖》,里面就有一个伪满小警察。这个小警察并不是坏人形象,但却总是破坏抗联的活动。而这个小警察就是被洗脑的体现。
冯志刚、王钧的队伍在离开呼伦贝尔的一路上,没少被伪满警察拦截。这一路,冯志刚和王钧的部队也遭到不小损失——毕竟,战斗就意味着必然减员。并且,在行军路上,军事方面的负责人冯志刚也牺牲了。
冯志刚牺牲以后,日本人利用飞机对着王钧领导下的这支骑兵部队不断撒传单。
日本人也估计出来:这支清一色都是骑兵的抗联,必然是抗联精锐。所以日本人承诺,如果王钧这些抗联军官投降,立马收编到伪满军队里。而士兵则给予买断经费。
当然王钧的队伍没有接受日本人的劝降。
王钧率领余下的队伍,想要抵达热河,还有很远的路途。
王钧盘算,认为队伍继续南下,很可能没到热河,就折损光。于是王钧带部队抵达伪满和红色蒙古的边界,打算借红色蒙古的地盘借道躲避日伪军的追杀。
王钧担心抗联队伍如果贸然进入红色蒙古境内,很可能被蒙古军队狙击,于是王钧派人进入红色蒙古境内恳求蒙古方面借道。但是很多天过去,事情没有下文。就在这期间,日本军队出动不少精锐来围堵王钧的部队。
王钧眼看不能继续坐等——因为继续坐等下去,等日本人的包围圈形成,王钧旗下的几十个战士,只怕都得折损进去。
因此本着保存革命火种的想法,王钧决定:于是率领参与部队,返回呼伦贝尔地区
1940年3月,王钧率领部下返回呼伦贝尔地区。抗联这次准备前往热河联系八路军的行动没能成功。
但是,王钧等人这一路的战斗,也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士气,这一意义是重大的。也因为意义重大,所以日本人才出动那么多部队进行拦截追杀。
1955年,王钧被授予大校军衔。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