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哭诉家人遭网暴,威胁与沈腾终止合作

5月3日,演员马丽在《水饺皇后》路演中情绪崩溃,揭露因“沈马CP”被过度炒作,其与沈腾的家人遭受长达10年的网络暴力,包括造谣婚变、攻击孩子及跟踪私生活。

她甚至“威胁”若暴力持续,将终止与沈腾的合作。

娱乐工业正在通过“营业”策略刻意模糊角色与演员边界。

从《夏洛特烦恼》到《抓娃娃》,剧组通过“扫楼”、直播、综艺互动等手段,将沈腾与马丽的默契包装成“工业糖精”,诱导观众将角色情感投射至现实。

资本深谙“角色滤镜”的威力,通过剪辑、花絮、营销号造势,将“眼神拉丝”“同框即撒糖”等碎片化内容转化为流量密码。

这种流水线式造梦,本质是利用人性弱点将观众困于信息茧房,使其将虚拟关系视为真实存在。

而隐私权的让渡并未换来预期的“共情红利”。

当沈腾与王琦结婚、马丽与许文赫组建家庭后,部分极端粉丝因现实与幻想落差,转而实施报复性攻击。

这种行为背后,是“情感占有欲”的极端化——粉丝将角色CP视为私有财产,任何偏离预设轨迹的行为都会引发“背叛感”,进而演变为对艺人及其家人的暴力

网友在王琦社交平台下留言

这种虚拟投射的极端化,已演变为对现实人际关系的暴力干预。

部分艺人工作室默许私生送礼、贩卖见面名额,模糊职业边界。

马丽在路演中的哭诉引发部分网友反感,被指责“既享受CP红利又抱怨代价”。

这种指责暴露出饭圈文化的霸权逻辑:粉丝认为艺人应无条件承受炒作带来的后果,却忽视其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

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背后,是资本将艺人异化为“情感消费品”的必然结果——当艺人被包装成满足粉丝幻想的工具时,其隐私权与人格尊严便被悄然剥夺。

马丽的泪水,折射出整个娱乐工业的生存悖论:

当“磕CP”成为流量密码,艺人便沦为资本与粉丝共同围猎的猎物;

当隐私权成为可交易的筹码,艺术创作便异化为满足窥私欲的表演。

或许正如郭德纲所言:“你这票里面有一半是挨骂的钱。”

但真正的艺术,不应建立在对他人的伤害之上。

唯有重建边界、尊重隐私、回归创作本质,才能让娱乐工业走出“以爱为名”的暴力循环,让演员真正成为“用作品说话”的艺术家。

-END-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娱乐   家人   马丽   艺人   暴力   粉丝   角色   边界   工业   隐私权   演员   红利   资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