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可能影响血糖!再三提醒:大暑已至,糖友“三不要”得牢记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大暑到,很多人只关注怎么降温、怎么吃得清凉,唯独对血糖这件事反应迟钝

实际上,每年七月,北半球多国糖尿病急诊量都会出现一次突增,美国疾控中心(CDC)发布的2022年季节性血糖波动报告中指出:

在夏季尤其是高温极端天气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事件频率上升了18%,胰岛素使用者的住院率上升22%。这是个长期被低估的问题。

温度对药效、胰岛素吸收速度、甚至对机体细胞葡萄糖转运能力的干扰,都不是线性的变化。

一项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指出,当环境温度超过32℃时,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后吸收速度提升31%,但持续时间缩短18%。

这就意味着:药效来的快,退得也快,留给机体调节的空间被压缩,反而容易形成波动性更强的血糖曲线。

这个变化在临床上常被误判为“药量不够”或“饮食不当”,从而导致错误加药。

天气热,还有一个“隐身杀手”是脱水。

高温下出汗多,肾脏过滤率下降,体内电解质平衡被破坏。

糖尿病患者的渗透性利尿反应本身就比正常人强,在缺水状态下,葡萄糖难以正常代谢,被迫通过尿液排出,同时带走更多水分和钠离子。

英国《Diabetes Care》刊登的一项跨国研究显示:体内缺水状态维持超过48小时的糖尿病患者,其空腹血糖均值上升12%,而且口服降糖药的反应性降低了14%。

这不是药失效,是基础代谢环境被改写了。

更糟的是,大多数患者根本不觉得自己“脱水”,因为并没有口渴感,这是神经末梢敏感性下降的结果。

除了生理层面,大暑还通过行为干预改变糖尿病管理的稳定性。这一变化看似合理,实则危险。

静坐时间延长,会降低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哪怕饭量减少,也难以形成良好的代谢状态。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2021年的一项横断面分析显示:

在日均气温超过30℃的月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异度增加了26%,而每日静坐时间超过8小时的人群中,这个数字升高至41%。

也就是说,热本身不一定引发糖尿病恶化,是它带来的行为变化造成了系统性风险。

很多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夏天减少运动,这个建议的原意是防止中暑。

但问题在于,这种建议被理解为“可以不动”,进而演化成“完全不动”。问题并不是运动强度,而是肌肉状态。

人类的胰岛素受体主要分布在肌肉细胞上,肌肉不工作,胰岛素就没有作用目标。

反过来,即使运动量小,只要是规律、持续、低强度的,依然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糖利用率

挪威卑尔根大学2020年通过对比80组糖尿病患者发现,即便每天仅散步20分钟,连续一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可达0.5%。

而那些完全不动的人,哪怕药量加倍,也未必有同等效果。

再看另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冷饮对糖尿病并不只是“含糖量”的挑战。

很多糖友看标签选无糖饮料,以为就安全。结果却发现血糖依旧不稳,甚至波动更大。这背后的核心在于——人工甜味剂在高温状态下的吸收路径不同。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2023年初发布的研究指出,在环境温度超过30℃的条件下,肠道内的某些甜味受体表达量发生改变,导致人工甜味剂在回肠部位激活了异常的葡萄糖转运机制,间接引发胰岛素释放。

这种反应与摄入的热量无关,却足以扰乱整个血糖系统。

而这类问题,在体检中是无法识别的,血糖曲线就像被隐形人手动推了一下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一个习惯:天热吃得少,以为少吃就是好。

但这里面有个大坑。少吃并不能等于营养结构合理,尤其是在高温下,蛋白质摄入不足,会直接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修复能力。

瑞士洛桑大学医学院2021年的临床实验中发现,连续两周每日蛋白质摄入不足0.6g/kg体重的糖尿病患者,其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超过15%。

在这个实验中,控制组维持在0.8g/kg,没有出现功能下降。

这说明,在夏天减少进食的同时,必须精准补充关键营养素,否则就是“饿坏了”胰岛

更深一层的问题,是对热的理解出了错。

热不只是环境现象,它在生理上是一个应激源,会调动交感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这一机制在非糖尿病人群中是正常调节手段,但在糖尿病人群中,会激活更多的升糖通路。《这种体内机制的偏差,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根源。

最后,要说一个完全被忽视的关联问题:血糖波动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隐性联系。

在高温天,这种联系变得更紧密。哈佛公共卫生学院2023年公布的一项认知与代谢联合研究结果显示,血糖日内波动超过50mg/dl的人群,其短时记忆与逻辑判断能力在高温暴露后下降幅度高于正常组23%。

而这种变化不容易被患者本人感知,只能通过专业测试反映出来。

这一发现正在改变糖尿病管理的关注重心——不仅要控平均血糖,更要控波动。

因为,控制不好的人,不仅血糖乱,大脑也慢。

热天并不是血糖失控的直接原因,但它改变了人体的调节机制,也改变了糖友的行为方式。

最可怕的是,它让很多本该注意的细节被忽视。

天气只是一个外部条件,真正拉响警报的,是那些本不该犯的操作。

糖尿病不是靠一个药、一个饮食计划、一个运动方案就能控制好的病,它是一整套生活系统的慢性博弈。

谁在这个博弈中偷懒,谁就离并发症更近一步。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刘宇,王彬.糖尿病患者饮食参考[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2,(05):6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养生   大暑   血糖   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   高温   葡萄糖   大学   胰岛   机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