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12颗太空计算卫星送入轨道。这是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批组网卫星,标志着算力正式从地面走向太空。

每颗卫星算力达到744TOPS,整组星座总算力为5POPS,相当于每秒完成5000万亿次运算,星间激光通信速率突破100Gbps,实现了算力上天、在轨组网和模型部署三大技术突破。
太空算力简单说就是给卫星装上“大脑”,过去的卫星如同“搬运工”,用摄像头拍下海量照片后,需花费数小时将原始数据全部传回地球,再由地面计算中心处理。

而现在卫星变身为一台“太空电脑”,拍摄照片后,直接通过自身搭载的高性能芯片在太空中实时分析,仅用几分钟就能识别出“哪里着火了”“哪条道路拥堵了”,最终只将简洁的分析结论发回地球,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数据处理的核心环节从地面转移到了太空。
太空算力之所以引发全球关注,是因为它直击地面算力的三大瓶颈。

首先是能源,太空太阳能发电效率是地面的五倍以上,且能24小时不间断供电。
其次是散热,太空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让散热能耗降低90%,
第三是响应速度,传统天感地算模式需要将数据传回地面,而太空算力可直接在轨道处理,将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缩到秒级。

中国的太空算力布局已进入快速组网阶段,由国星宇航推动的“星算计划”计划部署2800颗算力卫星,与地面超100个算力中心互联。
按照规划2026年将部署超过50颗卫星,2030年前实现1000颗卫星组网,总算力目标1000POPS,相当于在太空中建设了一个“数字三峡”。

与此同时美国科技企业也在积极布局,英伟达于2025年11月2日发射了搭载H100芯片的卫星,谷歌在11月5日公布了“太阳捕手计划”,预计2027年初发射原型卫星,SpaceX的星链V3计划则着眼于构建太空供电网络,不过这些项目目前仍处于技术验证阶段。
从应用角度看,太空算力正在改变多个行业,有实测数据显示,原本需要3小时处理的数据,现在借助太空算力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同时还能节省90%的带宽成本。

在AI训练、灾害预警、自动驾驶和远程医疗等领域,这种低延迟、高能效的特性正在创造新的可能。
中美在太空算力领域的不同进展,反映了两种创新模式的差异。

中国采取了国家战略引导、科研机构协同、产业应用跟进的整体推进方式,美国则延续了企业主导、资本驱动的传统路径,虽然技术实力雄厚,但缺乏统一协调。
简单来说,在太空算力这场竞赛里,中国已经“上菜”了,凭借快速的工程实现和商业化能力,大家都能动筷子尝到实实在在的成果;而美国呢,手里虽然有顶尖的“厨具”(高性能芯片)和精美的“菜谱”(宏大构想),但整桌“盛宴”还停留在菜单阶段,什么时候能端上桌,还是个未知数。

当然这一新兴领域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卫星制造成本、轨道资源分配、太空垃圾管理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太空算力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升级,更在于重构信息处理的基本范式,未来谁能主导太空数据与算力,谁就能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
从北斗导航到天和空间站,从嫦娥探月到三体计算星座,中国航天正在形成体系化能力,太空算力竞赛刚刚拉开帷幕,这场关乎未来科技格局的竞争,值得持续关注。

对于中国"三体计算星座"的成功发射,网友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这12颗卫星单星算力744TOPS,总算力5POPS,相当于3000台高性能笔记本,这技术突破确实厉害,关键是实现了'在轨计算',传统卫星数据传回地面处理要几小时,现在秒级响应,对灾害监测、城市治理太实用了。"
"太空算力解决了地面数据中心耗电、散热、空间三大痛点,太空太阳能发电效率是地面5倍,零下270℃真空环境天然散热,这成本优势太明显了,而且年底要部署超50颗,2030年前干到1000颗,这规模效应一旦形成,商业价值不可估量。"
"美国那边英伟达、谷歌、马斯克都在布局,但都还在技术验证阶段,谷歌的'太阳捕手计划'第一颗原型卫星要等到2027年,中国这次不仅技术领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国家战略意志+科研联动+产业赋能'的组合拳,从0到1的突破最难,我们走在了前面。"
"技术突破值得骄傲,但也要看到挑战,卫星造价、轨道资源协调、轨道垃圾控制、网络安全防护都是实际问题,而且美国企业虽然起步晚,但资本实力和技术积累都不容小觑,不能掉以轻心。"
"希望这些技术能早点用上,比如森林火灾监测能秒级响应,交通拥堵能实时优化,这才是真正惠及民生的科技,别光在太空搞,要接地气。"
您认为太空算力最可能率先在哪个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是智慧城市、应急救灾、还是深空探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信源:新华社、央视新闻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