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气温一升高,就有人觉得该“歇着”了。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身边总有这样的声音:天热,别乱动,心脏受不了;年纪大了,得静养,别操心,别走动,越安静越好。
于是很多人就真的坐在屋里,不出门,不活动,生活节奏像是被按了暂停键。
可问题是,真正对身体构成压力的,并不是动,而是“不动”。
所谓“静养”,在医学上,从来不是让人变成一个被动休眠的器官载体,而是让系统有节奏、有调控、有选择地运行。
而大多数中老年人过的“静养生活”,其实正是慢性病风险不断上升的温床。
明天开始初伏,夏季节气中的关键转折点,高温、高湿、高气压并行。
这个阶段气候对人体的挑战在于调节能力,而不是外界绝对温度。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排汗机制、血管舒缩、心肺供血、神经激活全都要重新调配。
年轻人还能扛,中老年人则容易陷入“代谢迟滞”。
这个时候如果过度静止不动,表面上是在省力,实际是在削弱身体所有调节机制。
长时间久坐不动,会致使血液循环减缓,下肢静脉回流遇阻,易诱发下肢水肿,严重时还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
更重要的是,活动减少让骨骼、肌肉、关节统统处于失用状态,时间一久,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粘连接踵而至。
哈佛医学院在2022年发布的一项老年健康跟踪研究指出,65岁以上人群中,日均静坐超过9小时者,其5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日均静坐6小时以下者高出42%。
研究同时指出,即使进行少量低强度活动,如室内行走、伸展操、缓步登梯等,也能有效降低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
可见,身体并不是怕夏天,而是怕被人为“封存”在高温环境中的惰性里。
很多中老年人认为,既然热,就要“避暑为先”,于是空调一开就是一天,门窗紧闭,水喝得少,空气流通差。
一天之内,身体几乎没有经历过自然调节,皮肤的温感传导功能被钝化,汗腺的功能被抑制。
这些本是维持体温平衡的重要机制,一旦长时间停摆,就会降低人体对热刺激的适应阈值。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于《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发表的系列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密闭空调环境下,会使皮肤热敏感度、心率变异性降低,血管内皮反应性也会下降。
简而言之,是变“娇气”了。一旦真正走到室外暴晒,身体根本反应不过来,热射病、心梗、中暑的风险急剧上升。
此外,不少人一进初伏就开始“节能模式”,吃得更清淡也没错,但极端控制饮食、减少蛋白摄入,却给身体带来另外一层隐患。
蛋白质摄入不足,意味着肌肉合成受限,而初伏正值代谢率变缓期,若再加上营养供给不够,肌肉分解速度将快于合成速度。
中老年人的肌肉储备本就有限,一旦开始流失,就难以逆转。
肌少症是导致跌倒、骨折、失能的核心因素,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数据显示,70岁以上人群中,肌少症发生率超过23%,而其中近六成病例与长期蛋白摄入不足和活动量不足有关。
更需要提防的是“精神性静止”。人在夏天容易情绪低落,尤其是初伏湿热重,易倦怠、烦躁、情绪压抑。
中老年人若再没有主动社交、认知刺激,长期宅在家里不出门,不说话不思考,就很容易陷入慢性低落状态,甚至引发老年抑郁。
这种状态对大脑的损害不亚于器质性病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系在2019年开展的一项脑成像研究显示,持续处于孤独与认知惰性状态下的老年人群,其海马体积显著小于正常组,同时记忆力下降速度更快。
这说明,所谓“静养”如果演变为感官封闭、认知迟钝、社交断裂,就已经不再是养生,而是慢性衰退的外壳。
那么,在初伏这种节气节点,中老年人该“少做”的到底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少做那些看似省力、实则消耗健康的习惯。第一,少久坐不动。
即便在家中,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也比连续坐2小时要强。
血液需要循环,关节需要润滑,神经需要激活,这些都不能靠躺着完成。
第二,少长时间吹空调不出门。
适当接受自然温度变化,是维持体温调节机制敏感性的必要过程。
可以选择早晚气温较低的时间段到户外缓步,哪怕只是小区楼下,也能产生明显的代谢激活效果。
第三,少极端控制饮食。
清淡饮食没错,但蛋白质、钾、镁、电解质这些夏天流失快的成分,必须从膳食中合理补充。
豆制品、鸡蛋、鱼类、绿叶蔬菜这些不能缺。
尤其是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如果一味追求“少吃”,结果就是营养不良、体力下滑。
第四,少回避社交与对话。人的精神系统也需要被使用。
日常与人聊天、下棋、读书、写字、做家务,都是维护神经系统活力的手段。
如果任由自己陷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的状态,反而是认知退化的开始。
中老年人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避开环境,而是提升系统适应能力。
而适应能力,不是靠休息得来的,是靠参与、靠调节、靠保持身体各层面有活性的运行模式建立起来的。
静是需要的,但不能成为借口。养是必须的,但必须基于行动。
谁能在最热的时候稳住身体节律,谁就在真正守住晚年的功能边界。
健康从来不是靠“守”出来的,而是靠“动中有节”的智慧维护出来的。
初伏开始,动一动,比什么保健品都更值。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1]宗桦,曹芷萌,周婷,等.夏季室内外环境差异对老年人使用室外空间的风险研究——以成都市晚霞养老机构为例[J].暖通空调,2023,53(S2):209-215.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