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为何李善德听到长安沦陷后,会边吃荔枝边痛哭?

故事的最后,岭南的荔枝运到了长安的果盘上,贵妃却一口未吃,费尽心力运送的荔枝使一家也被流放岭南。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久后,安史之乱爆发,在长安的贵人们身陷囹圄,而远在岭南的李善德却能悠闲的吃着荔枝。

这荔枝给他带来灾祸,也带他逃过灾祸!

明明自己逃过一劫,是件喜事,电影为何又要设计李善德一边吃荔枝一边哭的镜头呢?

今天小清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哭自己

李善德这一哭,哭的是自己!

一是哭信仰崩塌

曾经的他也是春风得意,少年及第,考上了体制内,也本想做出一番事业。

然而这一趟荔枝史的差事,让他的三观受到冲击,信仰也崩塌了。

他曾以为自己效忠的是明君,以为朝堂清明的。

然而在看到有人牺牲性命钱财,百姓流离失所,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仅仅只为了上位者吃一口新鲜荔枝时,他小到大建立的人生观就崩塌了。

上层人的话就是圣旨,而底层人的命不是命,人与人没有平等可言。

哭长安,也是哭自己。长安是毕生的梦想与信念,长安在信念就在。

现在信念崩塌了!也不知这辈子追求的是什么?!为了荔枝吗?为了前途?为了家国?都没了!

二是劫后余生的喜极而泣

他拼命运荔枝,就是为了活命,为了一家三口能和和美美的在一起。

本以为被贬到岭南,这辈子已经毁了。

但在看到长安沦陷,曾经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欺负他的同僚都四处逃窜时,心里也有一丝劫后余生的喜极而泣。

三是哭解脱煎熬

为了运荔枝,李善德看着阿僮的荔枝园尽毁,看着林邑奴活活将自己跑死,一路上被苛捐杂税折磨的百姓...

作为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他的心里说没有愧疚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才敢对右相直言不讳,落得如此结局。

而现在右相倒台,那些欺压百姓的权贵被赶下台,心里有一种大仇得报的畅快感。

此后彻底终结了那份依附于扭曲体制、让他身心俱疲、时刻处于恐惧与绝望边缘的生活。

再也不用做那些违心的事情,能过安心的日子了,那时时刻刻的煎熬终于解脱了。

这泪水,既是哀悼,也是告别。告别那个曾经让他窒息、异化、尊严尽失的长安。

哭国家

李善德这一哭,哭的是国家!

“位卑未敢忘忧国”李善德虽只是一个小小的监事,但心中亦有家国大义。

从他对右相的三问,就能看出他不赞同荔枝之事,宁愿不要升官发财,也要为百姓鸣不平。

企图唤醒右相的良知,让他及时醒悟,不要再作践百姓。

然而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正应了那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他哭的是长安,哭的是他的大唐,哭的是家国信仰逝去,百姓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哭百姓

李善德这一哭,哭的是百姓!

李善德是个底层小人物,这样的小人物最能和底层百姓共鸣。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长安沦陷,皇帝尚且还能带着贵妃逃走,那些底层的老百姓又有谁管呢?

曾经的长安虽然荒唐,但好歹还能保百姓一时平安,可是现如今长安一没,无数百姓将流离失所,丧命人间,他如何能不哭?

就如同他的好友杜少陵身在长安,至今生死未卜。

这一朝沦陷的长安,让他真的成为家国的浮萍,让万万百姓成为时代的浮萍……

李善德的哭里包含了太多,哭自己明明知道右相和宦官权倾朝野,迟早会让所有人都不好过,自己却无能为力;

哭自己年少一腔热血最终成空,也哭自己劫后余生,哭长安的亲朋,哭自己戏剧化的一生;

哭国破山河,百姓流离失所...

【博集】长安的荔枝 马伯庸见微系列 短篇历史小说 ¥2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2

标签:历史   长安   荔枝   李善德   百姓   岭南   劫后余生   底层   流离失所   喜极而泣   信念   灾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