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到24日,两天时间里,全球地缘舞台上的两件事撞在了一起。
美国联合盟友要升级对俄制裁,俄罗斯直接拉出了战略核力量搞演习。
一边是财政部长的呼吁,一边是导弹的轰鸣,这场博弈的火药味一下浓了起来。

##制裁砸向能源脉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先开了口。
他在电视专访里说得很直接,单边限制没用,得拉上七国集团、欧洲这些盟友一起上。
目标很明确,直指俄罗斯的能源核心,被盯上的是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

这两家企业支撑着俄罗斯近一半的原油出口,贝森特放出话,要让俄罗斯为拒绝停火付出代价。
这已经不是象征性敲打了,直接冲着对方的经济命脉去的,欧盟很快跟上了节奏。
第十九轮对俄限制方案达成了共识。

方案里把原油价格上限压到了每桶47.6美元,还禁止了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入境。
加密货币平台也被拉进了黑名单,看得出来,想把经济通道全堵上。
本来想觉得西方能统一行动,但后来发现内部分歧挺明显。

欧洲国家心里犯嘀咕,这么激进的措施,自己的经济扛得住吗?能源供应一断,冬天的取暖费就得涨,普通民众的不满会被点燃。
这种顾虑,让所谓的“联合行动”打了折扣,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表态。
他对着媒体说这是“巨大”的制裁,一副等了很久的样子,但话锋一转,又盼着制裁别持续太久。

搞不清他到底是想施压还是怕引火烧身,毕竟美国国内的油价涨一点,选票都可能受影响。
制裁的消息刚传出,莫斯科那边就给出了回应,回应不是新闻发布会,而是实打实的导弹发射。
2025年10月24日,俄罗斯搞了场战略核力量联合演习,普京亲自在克里姆林宫指挥,全程盯着。

一枚“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升空。
这枚导弹能飞一万一千公里,还能带着多个核弹头,精准落在了堪察加半岛的靶场。
巴伦支海里的核潜艇也没闲着,“深蓝”弹道导弹被发射出去,图-95MS轰炸机在空中配合,巡航导弹顺利命中目标。

普京说这是“例行训练”,但谁都明白其中的意思,你用经济手段围堵我,我就用战略力量展示底气。
这种回应方式比任何声明都有分量,直接把威慑力摆到了台面上,几乎同时,乌克兰向美国求购“战斧”巡航导弹。
但特朗普直接否认了这个请求,他说操作这种导弹得训练半年到一年,美军没打算教。

北约秘书长吕特在旁边连连点头,说这个决定完全正确,这背后的考量不难猜。
美国不想把更多资源砸进乌克兰这个“无底洞”,更怕真的把俄罗斯惹急了。
俄罗斯的导弹演习,显然起到了震慑效果。

一边是加码的限制,一边是强硬的回应,这场博弈很快陷入了僵局,双方都在算自己的账,谁也不肯先让步。
俄罗斯早就想好了退路,它和印度信实工业签了笔大单子,是两国迄今最大的原油供应协议。
从2025年1月开始,俄罗斯每月要给印度送8万吨到10万吨原油,还有30万吨燃料油。

这笔供应占了俄罗斯海运原油出口的一半,印度现在已经是俄罗斯原油最大的进口国。
这些原油被送到印度的炼油基地,加工成各种产品后,再卖到世界各地,西方的市场被堵上,俄罗斯转身就找到了新买家。
如此看来,想靠制裁彻底卡死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基本不可能,美国的算盘更复杂。

特朗普前脚取消了和普京在布达佩斯的会晤,理由是“时机不对”,后脚又说自己随时准备见面。
这种反复,暴露了他的纠结,既想靠制裁逼俄罗斯让步,又怕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国内经济。
欧洲的处境更尴尬了,禁令是自己签的,但代价得自己扛。

俄罗斯的油卖不出去可以转去亚洲,欧洲买不到便宜油,只能花更高的价钱找替代。
所谓的“团结制裁”,慢慢变成了自我消耗,毫无疑问,这种僵局对全球都没好处。
国际油价跟着波动,消费者要花更多钱加油,外交对话的空间被压缩,大家都靠“秀肌肉”说话,和平的窗口越来越小。

这场博弈就像一场没有裁判的拔河,美欧拽着经济绳子,俄罗斯拽着战略绳子,谁都不肯松手。
但僵持下去,消耗的是所有人的精力和资源,和平的突破口,恐怕还得回到对话桌上,毕竟靠制裁和导弹,永远解不开死结。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