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瑞典大满贯比赛在大家的欢呼声中结束了。
虽然林诗栋在男单输给了莫雷加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林诗栋这次的比赛,绝对是特别亮眼的。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比赛后,超级大满贯邓亚萍对林诗栋进行了犀利点评。
当然,邓亚萍的话,可以说是直指要害,精准剖析了林诗栋的败因......
要说这次林诗栋的总决赛,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孤军奋战了!
毕竟国乒男队这次的表现,真是差强人意,一共6个人参赛,最后却只有林诗栋1人打进16强。
不仅林高远、向鹏等人早早就出局,甚至梁靖崑也没走多远。所以就这么着,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林诗栋一个人身上。
对于林诗栋自己来说呢?今年才20岁,身兼3项比赛,前一日就经历了一日三赛。
在如此集中的赛程下,对自己体能的考验可不是一般大。
其实在半决赛,他对阵法国的西蒙·高茨时,林诗栋一度1-3落后,最终硬是连赢三局实现大逆转。
决赛就更不用说了,更是让大家心惊胆战的。
先说第一局,莫雷加德11-8先下一城,之后在第二局的时候,林诗栋11-8还以颜色,双方战成平手。
当然,要说最关键的,那一定是第三局,刚开始的时候,林诗栋原本8-4领先,但没想到结果被莫雷加德12-10逆转。
如果要是这一局要是拿下了,那可能整个局面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到了第4局,莫雷加德再次以11-8再胜,大比分3-1领先1。
可能当时球迷看完第四局,大家的心都觉得悬了,都想着林诗栋能不能再上演一次大逆转。
然而果不其然,林诗栋在第五局、第六局放手一搏,第五局以11-4的比分拿下。
第6局更刺激,双方打到10-10平,最后林诗栋13-11险胜,将比赛拖入决胜局。
所以,最紧张的就是决胜局,他们两个的比分可以说是你追我赶。
直到最后关键的时候,11-9拿下,从而以4-3的大比分获得冠军。
所以说,虽然没拿冠军,但林诗栋的表现可圈可点。他在1-3落后的情况下,连赢两局,将比赛拖入决胜局,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当然,“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当大家还在为林诗栋感到辛苦时,内行人邓亚萍已经指出林诗栋在比赛时的4个主要问题了。
首先,邓亚萍第一个点出的隐患,就是林诗栋的“习惯性退台”。
什么叫习惯性退台?说白了就是接着接着球,不知不觉就退到远台去了。
可以对比一下邓亚萍当年打球,那真是钉在近台不动窝,像根钉子似的扎在台子前。
为什么不能习惯性退台,是因为近台才能抢节奏,对面的球过来立马就能给你怼回去,让对方喘不过气来。
但是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林诗栋的打球方式,打着打着就退后了。这一退不打紧,正常节奏全丢了。
所以说,乒乓球台就那么点大,退一步根本不是海阔天空,而是退一步万丈深渊。
当然除了“习惯性退台”这个问题,林诗栋的第二个问题更关键,那就是特长技术不够“狠”。
众所周知,每个顶尖球员都有自己的杀手锏,比如马琳的台内球、王皓的直板横打、张继科的逆旋转发球等等。
那林诗栋的特长是什么?说实话,好像啥都会点,但又没啥一招致命的绝活。
所以,乒乓球打到顶尖水平,光靠全面是不够的,必须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本事。
除了前两点以外,邓亚萍第三点说得更不客气,说林诗栋胆识不足。
虽然邓亚萍这话,听着很难听,但话糙理不糙。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关键分的时候,林诗栋打得那叫一个犹豫,该发力时不敢发力,该搏杀时不敢搏杀。
反观邓亚萍大比赛的时候呢?那真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了。
1992年在巴塞罗最后决赛,比分落后时照样敢打敢拼,所以这才叫大心脏。
而要说邓亚萍说的最后一点,就是是前三板问题。
乒乓球有句老话:“得前三板者得天下”。并且在邓亚萍那个时代,咱们中国队就是靠前三板打遍天下无敌手。
那就好比下象棋,开局就走错了,中局再厉害也难挽败局,所以归根结底,如果说乒乓球台就是战场,那么前三板就是制高点。
现在再看邓亚萍说林诗栋这4个隐患,那真的是每个都说到点子上了。
当然,林诗栋今年才20岁,以后还有很多路要去走。这次比赛对他来说是十分宝贵的经验。
虽然邓亚萍对林诗栋的指点虽然犀利,却是出于对师弟的关心和爱护。
并且有句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话虽然重了点,但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与此同时,也希望小林子能够虚心接受批评,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
毕竟,中国乒乓球的以后,还需要这些年轻人来扛旗。
所以说,邓亚萍的“手术刀式”指引才是真财富。
只要林诗栋肯对着问题死磕,把短板补成钢板,那么以后的领奖台迟早有他一席之位。
毕竟天才的锋芒,都是被挫折磨出来的。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