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这是趁火打劫吗?”
在中美贸易战北京下,美国用大豆卡我们脖子,我们转身选择了巴西、阿根廷等国的便宜大豆。
可不知道怎么的,近日,巴西大豆的报价越来越高,甚至比美国都高出一截!
中国买家见状集体不买了!
作为咱们第一大豆进口来源国,巴西为啥突然抬高价格?中国买家停购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应对策略?
10月17日当天,巴西大豆对华的报价飙到每蒲式耳2.8-2.9美元,而美国大豆同期到岸溢价仅1.7美元,1.1美元的价差把30年历史纪录拉高了70%。
这个价格差直接让国内豆油公司陷入亏损泥潭。
按当前报价核算,加上每吨80美元的海运费和3%关税,国内油厂加工一吨巴西大豆的成本比售价高出200多元。
短短一周内,北方港口的大豆到港量骤降40%,多家油厂只能暂停采购生产线。
巴西大豆的价格暴涨并非偶然。
今年8月,巴西北部核心产区马托格罗索州遭遇连续20天暴雨,200万公顷大豆田被洪水浸泡,早熟品种减产幅度达到15%。
刚缓过暴雨影响,9月南部里奥格兰德州又出现持续干旱,大豆灌浆期水分不足导致单产下降8%。
气候灾害还没消化,圣埃斯皮里图州港口工人从9月15日开始罢工,要求薪资从3800雷亚尔涨至5000雷亚尔,14天的罢工让80万吨大豆堵在港口,物流成本每吨凭空增加15美元。
多重压力下,巴西贸易商借着中国暂停进口美豆的供需缺口,直接把成本压力转嫁给买家,甚至出现头部贸易商暂停报价、囤积货源的惜售现象。
但中国市场的停购并非被动妥协,而是在等待两个关键的时机。
第一个扭转局势的时机,锁定在巴西新豆上市的供应高峰。
美国农业部10月《全球油籽报告》给出明确信号:巴西2025/26年度大豆种植面积扩至4820万公顷,比上一年多了230万公顷,预计产量能达到1.776亿吨,创下历史峰值。
每年1月底到2月初是巴西新豆集中上市的窗口期,届时海量新豆涌入市场,价格必然承压下行。
而且巴西大豆出口的70%依赖中国,2024年对华出口额380亿美元,要是持续高价把中国买家逼向其他渠道,巴西国内庞大的库存将让贸易商陷入抛售困境。
第二个关键时机,藏在中美贸易谈判的进程里。
目前美国大豆库存已经堆到2000万吨,是近五年最高水平,中西部农场主的粮仓储量告急。
美国大豆协会近期三次致函政府,催促在第五轮中美贸易谈判中优先解决大豆出口问题,要知道2017年中国曾买走美国3200万吨大豆,占其出口量的60%。
而特朗普政府的农业补贴也快扛不住了,上一财年补贴花了380亿美元,要是库存问题拖到明年,补贴金额可能突破400亿美元。
财政压力下美国大豆极可能在谈判中给出价格让步,一旦恢复对华出口,巴西的价格垄断马上会被打破。
不过,我国并非只从巴西和美国进口大豆。
今年9月从阿根廷进口大豆130万吨,同比增幅45%,阿根廷为抢订单还专门开通对华运输“绿色通道”。
俄罗斯通过远东港口实现每月20万吨稳定供应,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也开始向中国出口非转基因大豆。
更重要的是国家储备的托底,国家有4500万吨的储备库存,若按日均30万吨消费量计算,能支撑三个多月,只要市场价格继续非理性上涨,储备投放就能快速平抑行情。
国内产业端的调整也在削弱大豆进口的紧迫性。
今年饲料企业通过配方升级,把菜籽粕、棉籽粕在蛋白原料中的占比从12%提至18%,豆粕添加比例从20%降到15%以下,仅此一项全年就能少用900万吨豆粕,相当于间接减少1100万吨大豆进口。
这种替代技术的突破,让中国在大豆贸易中不再被动受价格牵制,有了更多缓冲空间。
巴西贸易商当下的涨价逻辑,本质是对短期供需缺口的过度透支。
但中国市场的反应已经说明,单一供应国想靠垄断“趁火打劫”的时代结束了。
等待巴西新豆上市稀释价格,或是中美贸易谈判带来新供应源,中国买家手里握着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应对筹码。
这场大豆价格博弈的核心,早已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重新洗牌。
只有回归合理定价和互利共赢,供应国才能守住中国这个最大市场,任何短期的价格投机,最终只会让自己失去长期合作的根基。
中华粮网——2025-10-18《巴西大豆高溢价 中国买家暂缓采购》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