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48小时:一场产业大会即将召开。
就在刚刚的消息,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小猎豹看了一下这次的规模,那是真的大。
这不仅是一场科技界的盛宴,更是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行业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转折点。
出了消息面的影响,那么站在2025年中,为什么要看人形机器人?
答案是:人形机器人,资金开始从“故事”转向“订单”。
就在7月,大摩发布一份《2025年下半年,什么将推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的报告,里面直接预测在2025年下半年人形机器人将于中国“被广泛采用”。而且大摩还直接预测接下来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将愈发占据优势,跟老美的实力会将逐步拉开。
建议大家自己看一下这一份报告,以下是小猎豹阅读之后的一些个人感受,分享出来。
2025年下半年,什么将推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报告原文
特别声明:以下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真正的商业化,不是在CES上“秀肌肉”,而是出现在甲方的年度资本开支预算里。
而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
这些客户有几个共同点:
场景封闭、流程固定、ROI可算。
一句话总结:当机器人从“研发费用”变成“资本支出”,故事才算落地。
2024年,一台人形机器人BOM成本约7.5万美元,比一辆Model 3还贵。
2025年7月25日,宇树新一代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价格3.99万元。多么夸张,大家可以看一下之前宇树的G1曾因9.9万元人民币的起售价,让特斯拉当场傻眼了。
看了视频时候,小猎豹很激动
这不是技术迭代,是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优势在降本。
伺服电机:国产化率从40%飙到72%,单价腰斩;
行星滚柱丝杠:规模量产,价格打7折;
边缘算力:华为昇腾、地平线杀疯了,芯片价格直接“买一斤送半斤”。
翻译成人话:以前机器人是奢侈品,现在能拼团了。
阶段一(2025–2026):硬件为王,订单驱动为主(还看不到业绩)
阶段二(2027–2028):软件为王,有部分是否业绩(这个阶段后续要根据阶段一的订单实时改变,这里就不展开。)
阶段三(2028+):出海复制,第二曲线(同理,这个阶段后续要根据阶段一、二的订单实时改变,这里就不展开。)
所以,短期我们只要关注上游减速器、力度传感器、灵动手等公司,这里主要关注三类:
最后
8月8日的亦创会展中心,一定会很热闹。会有机器人跳舞、倒水、写毛笔字,甚至讲段子。
但请记住:资本市场只看订单,技术,业绩。
大家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