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露营致10死,五个家庭天塌了,野景点自己去的,羊倌曾提醒过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编辑 乐乐

露营之行化身夺命之旅。

10人遇难,2人失联。

网友却纷纷怒斥遇难者“活该”?

当游客把牧民善意的提醒当成“耳边风”。

当扑面而来的黑色水墙瞬间吞噬了帐篷与车辆。

这几个游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血色河道,山洪夜袭夺命露营

2025年8月16日。

内蒙古某河道旁的一处平地上,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他们是来自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某医院的13名职工及家属。

五个家庭趁着暑假和周末相约一起到这里露营。

干涸的河床上,篝火摇曳,欢声笑语刺破草原的宁静。

却不知百米外一道黑色水墙正撕裂夜幕,咆哮而来。

当晚22时左右,露营地的夜色被一声巨响撕裂。

一道三米高的洪峰如巨兽般扑向沟底露营的13人。

轰隆隆的巨响和扑面而来的黑色水墙瞬间吞噬了帐篷与车辆。

强大的水流轻易地将人和车卷走。

惊恐的呼喊声在山谷中回荡,却很快被洪水的轰鸣声所掩盖。

晚上10点47分,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当地 110 指挥中心响起。

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求救声。

东乌盖沟上游突发山洪,多名游客被洪水围困,生死未卜。

险情就是命令。

消防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

5辆满载救援装备的消防车划破夜色,朝着事发山谷疾驰而去。

时间在紧张的搜救中一分一秒流逝。

直到次日凌晨0点30分,河道深处传来了微弱的回音。

救援人员在浑浊的积水中艰难穿行。

终于在一处相对凸起的礁石旁,发现了一名蜷缩的女孩。

她浑身湿透,沾满淤泥,眼神里满是惊魂未定的恐惧。

救援人员立刻上前为她披上保暖衣物,小心翼翼地将她转移到安全地带。

随后用急救车紧急送往医院。​

经过医生检查,女孩虽有外伤和惊吓,但生命体征平稳,算是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条命。

可当更多细节被披露,这份 “幸运” 背后的沉重更让人揪心。

这个刚满 19 岁的姑娘,前不久才结束高考。

正满心期待着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

可这场突如其来的山洪。

不仅冲毁了她的露营之旅,更在她本该明媚的青春记忆里,刻下了一道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具具遇难者的遗体被陆续找到。

截至17日21时许,已有10人确定遇难,仍有2人下落不明。

事情经过媒体传到网络上以后。

网友们纷纷发声为遇难者哀悼。

可看了几人扎帐篷的位置,以及当地牧民的发声后。

部分网友的看法却两极分化了。

认为他们“不值得同情”的声音也逐渐冒了出来。

“牧民劝过、预警发过、牌子立过,还带老人孩子去泄洪沟,这不是找死吗?”

社交媒体上,这条高赞评论道出了汹涌舆情。

愤怒舆情:不值得同情的血色教训

事发的河道名叫东乌盖沟。

这条发源于阴山山脉滚吉拉格山顶的河道。

在牧民口中有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名字——“棺材山”。

57公里的沟道如同潜伏的巨蟒。

456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在暴雨中化身死亡泄洪通道。

然而8月16日傍晚。

来自巴彦淖尔市的13名游客,却将帐篷扎进了这条“石棺材”的沟底。

他们并非误入歧途。

当地牧民曾当面劝阻:“沟底不能久留,雨大了要出事!”

然而,这些游客却没有把牧民的警告当回事。

或许他们觉得自己运气不会那么差,或许是被眼前美丽的风景冲昏了头脑。

依然选择在此处露营。

更讽刺的是,早在当天下午,气象部门已发布预警。

22时20分,山洪黄色预警再度鸣响。

可手机里的预警信息,却被这些游客给忽略了。

22时30分,洪水突至。

幸存女孩回忆,“水墙”毫无征兆,裹挟泥沙与碎石席卷营地。

汽车被拧成麻花,帐篷消失于淤泥,欢声笑语的营地瞬间沦为坟场。

一位网友愤怒地表示:

“明知有危险还不听劝,真的是自己把自己往绝路上逼,这能怪谁呢?”

还有网友指出:“外出游玩,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回顾近期,因游客缺乏安全意识和对大自然敬畏之心而引发的悲剧并非个例。

就在半个月前,广州的一个景区,也发生过一个类似的惨剧。

类似悲剧频发:不听劝告自食恶果

2025年8月1日清晨。

六名平均年龄仅21岁的青年从东莞、香港等地出发。

驱车前往网友热推的“秘境”爱心潭。

这片未开发水域因俯瞰呈心形得名,被博主包装成“玻璃水仙境”。

却对暗藏的山洪风险只字未提。

出发前,手机已频繁弹出惠东县气象台的暴雨蓝色预警。

朋友圈也被“雷雨局部暴雨”的提醒刷屏。

团队中有人犹豫:“要不要取消行程?”

但多数人一笑置之:“小雨更有意境!”“气象台总爱小题大做。”

他们甚至在路上晒出“水清见底”的滤镜美照,全然不知死神已悄然逼近。

下午2点,六人抵达爱心潭。

彼时水面平静,他们嬉笑着踏入冰凉潭水。

殊不知,危险正从二十公里外的上游汇聚。

白马河下游集雨面积达50平方公里。

一旦上游暴雨,洪峰半小时内便会咆哮而至。

傍晚8点,天色骤暗。

幸存者阮某回忆:“突然听到火车轰鸣般的巨响!”

村民熟知这是山洪警报,但游客们茫然无措。

顷刻间,河水暴涨,五人被卷入暗流。

阮某拼死抓住礁石爬上孤岛,眼睁睁看着同伴消失在浑浊的浪涛中。

他颤抖着拨通报警电话,信号断断续续:“救…救我们!人都被冲走了!”

当地有关部门接到报警后连夜集结1300余人次,顶着暴雨展开搜救。

但未开发的水域暗流漩涡密布,青苔湿滑致消防员多次坠水呛伤。

无人机热成像因水体温度干扰失效,声呐设备在复杂暗流中难以定位。

持续强降雨让水位反复上涨,搜救被迫中断多次。

48小时后,这些游客的遗体陆续在乱石堆中被找到。

最小的一个甚至还未满十八岁,青春永远凝固在冰冷的潭水中。

悲剧被报道后瞬间引爆网络,但舆论并非一边倒的哀悼。

网友发现爱心潭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类似的意外。

当地路边也的立着警示牌。

可牌子再多,也挡不住打卡滤镜的诱惑!

8月13日,在杭州钱塘江畔,也发生了类似的一幕。

当天傍晚,一对夫妻带着一对儿女在江滨公园游玩。

此时突然潮水上涨,喊潮员第一时间放声嘶吼疏散游客。

可就在此时,一家四口却翻越护栏在禁区漫步。

结果被汹涌而至的潮水瞬间冲走。

若非一根浮木救命,怕是早已葬身怒涛。

求生密码:如何打破“作死”循环?

综合这些事件,我们不难发现。

类似悲剧频发的原因主要就是部分游客安全意识淡薄。

他们在出行前,往往没有对目的地进行充分的了解。

不了解当地的天气变化、地形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选择露营地或进行徒步等活动时,仅凭个人喜好和感觉,盲目地进入一些危险区域。

在面对当地人的提醒时,一些游客还存在侥幸心理。

总认为危险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殊不知在意外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为了避免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游客自身要提升安全意识。

在进行户外活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目的地的详细信息。

选择正规的景区或露营地,避免前往危险区域。

在遇到危险时,要保持冷静,及时求救,不要盲目行动。

另外,相关部门应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宣传户外活动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同时,在危险区域周边设置安全提示牌,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再者,加强监管力度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景区和户外活动场所的巡查力度。

及时发现和制止游客的不安全行为。

对于擅自进入危险区域、破坏生态环境、挑衅野生动物等行为。

要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最后,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营造安全、文明的出游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景时,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避免悲剧的再次降临。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野外露营,13人失联!8人已被确认遇难,仅1人获救.鲁中晨报.2025-08-17

广东惠东县通报:白马山失联5人均已遇难.广州日报.2025-08-0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0

标签:旅游   野景   羊倌   家庭   游客   山洪   牧民   危险   河道   网友   帐篷   暴雨   悲剧   惠东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