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大地的经济版图上,一场静悄悄的代际更迭正在发生。
2025年8月28日,“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揭晓,来自河南新乡的卫华集团有限公司以289.16亿元营收首次跻身榜单,位列第469位。
更引人注目的是,这家新乡第一大民企的掌舵者,是一位刚过不惑之年的80后——韩红安。
这家从3亩地、6名工人起步的村办小厂,如何用37年时间成长为营收近300亿的行业巨头?背后是一场跨越两代人的艰苦创业与智慧传承。
1957年1月,韩宪保出生在河南长垣一个普通乡村。贫穷是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初中毕业就不得不辍学谋生。
1973年,16岁的韩宪保开始做米花团生意,利润按分计算。后来他卖铁钉、贩角料,一步步积累原始资本。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88年。31岁的韩宪保拿出全部积蓄,加上从亲朋好友处东拼西凑的20万元,在村里的3亩土地上建起了“新乡市起重机厂”。
当时全厂只有6名工人,谁也没想到这个简陋的厂房会成为日后中国起重行业的摇篮。韩宪保的创业经历堪称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
从1995年引进整机生产线,到1998年贷款300万扩大生产规模;从2001年成立郑州子公司,到2004年组建卫华集团有限公司,每一步都踏准了中国工业化的节奏。
2005年至2010年,卫华集团销售收入从7.3亿元跃升至36.2亿元,年均增长率接近40%。2012年,集团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跻身河南民营企业20强。
2018年,卫华成为百亿级企业,韩宪保也因此被业界誉为起重机行业的“教父级”人物。
2012年12月,卫华集团迎来历史性时刻。55岁的韩宪保将指挥棒交到时年30岁的长子韩红安手中,完成了企业的代际交接。
但这位老练的企业家并没有完全放手,在新的管理团队安排中,韩宪保保留了集团党委书记职务,体现了“扶上马、保一程”的辅佐思路。
韩红安是典型的企二代,1982年12月出生于河南长垣,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拥有研究生学历。
与父辈不同,他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对企业管理有着更为现代化的理解。在接任董事长前,他已经在集团多个岗位历练,熟悉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爱企查数据显示,韩红安不仅担任卫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还是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恒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的股东和高管。
他的社会头衔包括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等,构建了广泛的商业网络。
这种代际传承模式在中国民营企业中颇具代表性。第一代创业者打下江山,第二代接班人凭借更好的教育背景和国际视野,推动企业现代化转型和产业升级。
韩红安接手后的卫华集团,正是沿着这条路径发展壮大。
卫华集团能够以289.16亿元营收首次跻身民企500强,背后是三大战略的协同发力:
第一是产能与订单双增长是首要推动力。2023-2024年,卫华集团先后投产长垣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江苏盐城基地等4个智能工厂,新增高端起重装备产能30万吨以上。
公司紧抓风电、核电、港口自动化等下游投资高峰,2024年新增订单突破300亿元,带动营收两年复合增速超过25%。
第二是产品高端化战略显著提升盈利能力。卫华集团的桥式、门式起重机产销量连续19年全国第一,并推出600t以上超大型门机、智能无人化集装箱岸桥等高端机型。
高毛利产品占比从35%提升至55%,单台均价提高18%。智能立体仓库、AGV等整体解决方案收入在2024年首次突破40亿元,成为新的增长极。
第三是劳效提升与成本控制增强了竞争力。通过全流程数字化设计和70%的焊接机器人替代率,人均产值从190万元提升至260万元,期间费用率下降2.3个百分点。
自备热轧钢材、电机、减速机三大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延伸,关键件自制率升至80%,综合毛利率提升3.1个百分点。
今天的卫华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以起重机为主业,涵盖港口机械、建筑塔机、减速机等多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
公司下设20多家子公司,包括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宏岸起重装备有限公司等。在起重装备制造领域,卫华打造了行业内门类最齐全、品种最丰富的起重产品序列。
公司不仅是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还为奥运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杭州湾跨海大桥、新一代核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设备支持。
作为国内四大卫星发射基地起重装备承制单位,卫华产品助力神舟系列飞船、长征系列火箭、天宫系列探测器成功飞天。
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领域,卫华集设计、施工、EPC总承包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于一体,业务覆盖房屋建筑、市政工程、防腐施工、装饰装修、钢结构五大系列工程。
公司先后承建国家保障房、安置区、商业区、学校、道路、车库等工程,服务于机械、冶金、铁路、石油、化工、军工等领域。
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中国制造”的起重设备走向全球。
卫华集团的崛起与所在地新乡的发展密不可分。新乡作为河南省辖地级市,地处河南省北部,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也是豫北的经济、教育、交通中心,更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新乡市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卫华集团等本土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配套。
卫华的成功也反哺了地方经济,带动了当地就业和产业链发展,形成了良性的产城互动关系。
卫华集团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随着内陆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政策的倾斜,传统产业基础较好的中部地区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卫华作为新乡第一大民企,正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尽管取得了亮眼成绩,但韩红安领导的卫华集团仍面临诸多挑战。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起重机械行业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
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业绩稳定增长,是管理层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行业竞争加剧也是严峻挑战。随着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和外资企业加大中国市场投入,起重机械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卫华需要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品质,才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要求带来新压力。
随着工业4.0和双碳战略推进,起重机械行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升级的双重任务。这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战略眼光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际化拓展仍需加强。虽然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卫华集团的国际业务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如何更好地布局全球市场,构建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和营销网络,是企业长远发展必须解决的课题。
结语:卫华集团的崛起诠释了中国县域民营经济的顽强生命力。从长垣小城走出的这家“隐形冠军”,不仅成功破解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代际传承的双重难题,
更探索出“专注主业+持续创新”的特色发展路径。其从6人小厂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蜕变历程,为中国内陆地区民营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范本。
站在289亿元的新起点,卫华正朝着“中国智造”和全球品牌的新目标迈进,其发展轨迹正是中国制造业从量变到质变的最佳注脚。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