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3002亿元!现在的宠物产业到底有多赚钱?

今年以来,合肥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宠物经济相关座谈会,李俊杰已经参加了3次。身为安徽欧莎宠物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明显感觉到合肥抢占“小宠物、大产业”风口的决心和诚心。

《徽商》全媒体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宠物经济处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宠物行业主体数量超过3.6万家,其中以宠物为主要业务的主体超5800家,涵盖了宠物用品生产销售、宠物诊疗、宠物美容、宠物交易、宠物寄养等多个领域,产业生态日益完善。

从合肥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首次将宠物经济纳入现代农业五大新赛道到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性地成立全国首个宠物经济处,从出台《合肥市促进宠物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到提出“宠物友好城市”建设,在这片千亿级的“新蓝海”上,合肥“科里科气”的成长逻辑若隐若现,用政策杠杆撬动技术攻坚,用制造底蕴托举情绪消费,试图在新消费趋势下复刻出另一片广阔天地。

硬科技+萌经济

6月5日,在安徽省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萌宠未来宠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技术人员正在配制宠物信息素类似物

情绪管理的风已经吹到了动物界。7月28日,在合肥市庐阳经开区兴庐科技产业园内,合肥萌宠未来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大臣正和研发人员一起调制用在狗身上的情绪调节产品,一旁的平板电脑页面上显示着一张涵盖十多种配料及配比的“独家秘方”。

而在此前,该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猫咪植萃信息素舒缓剂——通过模拟猫咪自体分泌的信息素,激活犁鼻器受体调节情绪中枢,从而增强猫咪的安全感,解决宠物应激管理难题,同时对人类没有直接影响。

周大臣轻轻按下喷雾瓶,淡黄色水雾弥漫中,一只焦躁的布偶猫逐渐平静下来。他介绍,这款产品在2024年上市仅四个月,销量便突破12.7万瓶,今年预计达200万瓶。

从一名外科医生跨界到宠物专家,周大臣进军宠物赛道的背后,源于他想要提高国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梦想,同时也是合肥生物医药助力宠物经济的一个缩影。

作为合肥“集终生智”重点产业中的一环,生物医药已在全市聚集链上企业800多家,上市公司9家,形成涵盖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精准医疗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雄厚的产业基础将硬科技嫁接到萌宠经济中去,令合肥宠物经济走出了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科里科气”的底色仍旧鲜明。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宠物经济处处长刘文红介绍,在宠物医药方面,合肥拥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家,年产值约1亿元,产品供应全国近2万家机构,出口率达60%,其中不乏安徽佰陆小动物骨科器械有限公司等国内技术标杆企业;药品生产企业3家,年总产值2.1亿元,省内唯一宠物疫苗生产企业——安徽爱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猫三联”疫苗打破美国硕腾垄断。

不仅如此,通过上游研发的破壁、中游智造的集群化和下游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合肥宠物经济产业链日渐完善。

宠物食品用品方面,以希德罗、欧莎、中龙国创为代表的宠物饲料、宠物用品生产商落户合肥;全市拥有宠物用品制造企业5家,1218家企业从事宠物用品生产、销售,宠物用品年产值约3.2亿元,其中智能用品占比30%,芭比杰智能喂食器已实现量产。

宠物服务方面,全市聚集全省的35.5%宠物诊疗机构,拥有宠物美容店2000家、寄养机构750家,并培育出吉雅琪、宠欣安等本土知名连锁机构。

此外,刘文红告诉《徽商》全媒体记者,“全市近年来也涌现出一批宠物友好型公园、宠物主题乐园等提供一站式宠物服务体验。”

“宠物友好城市”雏形已现。

市场需求与顶层设计同频共振

除了本土企业的培育,合肥宠物经济赛道上的“双招双引”同样强势推进。

早在十年前,在合肥尚未发力这一产业时,李俊杰便把公司从浙江迁至此地,并落户合肥新站高新区。

从创业之初只有6个人的小作坊到目前拥有400多名员工的规模化企业,李俊杰不仅见证了合肥宠物经济从无到有的发展脉络,也在这片沃土上将欧莎打造成在宠物用品行业全国排名前五、安徽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

夏日炎炎,欧莎的车间同样火热开工,200多名员工分工合作,切板、打磨、缝合、固定、组装、质检,忙着赶制欧洲连锁超市历德超市30万套猫爬架的订单。仓库里满载着各式各样的猫爬架、狗窝等宠物用品,近10万套产品等待装箱远销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在距离原厂1公里外,4万平方米的二期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工,用于建设新型宠物用品产业链项目。

“力争今年产值能够达到2亿元,上市也纳入企业发展的计划中。”李俊杰介绍,每年近20%的业务增长趋势下,原先1.8万平方米的车间已经不够使用。同时,随着国内宠物经济的兴起,这家宠物用品外贸企业也开始将触角伸向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的产能规模亟需更多的物理空间承载。

放眼全国,《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犬猫数量突破1.2亿只,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3002亿元。

以合肥市场为例,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宠物经济处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宠物保有量41万只,年均增长17%,养宠消费规模22亿元。

刘文红表示,宠物经济是顺应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而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型消费形态。作为主打科创战略的城市,合肥在这一赛道上集中发力,基于市场趋势、科技基础和产业发展三层考量。

在消费端,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这部分群体对宠物的重视和情感消费日益增加,为宠物经济带来持续增长的动力。在产业端,宠物经济与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具有高度关联性,有助于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在科技端,宠物经济的科技属性与合肥发展战略一脉相承,且合肥具备完善的科研体系和人才优势,能够为宠物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两年来,“小宠物、大产业”的战略愿景从顶层设计端开始落地。合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壮大宠物经济等新兴赛道,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连续2年举办合肥市宠物经济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促进一系列项目签约落地;相继成立合肥宠物行业协会和宠物饲养和诊疗首席专家工作室……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不仅创新性地成立了全国首个宠物经济处,还于今年3月出台《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7年全市产业规模突破50亿元,打造一个百亿级宠物产业园区,培育5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宠物品牌,推动1—2家宠物企业进入上市后备库。

打造“人宠和谐”城市

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合肥市还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

刘文红介绍,从今年开始,合肥市产业政策首次将宠物经济发展纳入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奖补范围,涵盖园区建设、新兽药研发、电商发展等领域。

对宠物行业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创新活动并产生效益的,按照不超过投入经费的30%给予最高50万元奖补;对宠物产业电商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分档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支持宠物产业园区建设,对运营方、园区内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补;对获新兽药证书,给予单企最高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

他认为,在高速前进的同时仍要理性面对当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够,部分环节存在短板;品牌影响力不足,缺乏具有高曝光度的宠物品牌;专业人才短缺,制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等。

此外,相比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其他先发地区,合肥在宠物经济的市场规模、品牌影响力、产业链完善程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围绕“人宠和谐”城市的战略,做强做优宠物产业成了合肥当下的不二之选。

在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聚焦资源要素等供给保障能力,规划建设1—2家高端国际化宠物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知名宠物企业入驻,形成一园多业态的产业格局。

在品牌培育方面,支持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宠物品牌,鼓励企业、社团在合肥举办宠物行业展览、赛事、产业大会、宠物文化节,开设线下体验店等。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鼓励在肥院校根据行业技术要求,开设宠物相关专业课程,建立实训基地,定制化培养专业化人才,吸引国内外优秀宠物产业人才来合肥发展。

市场需求锐不可当,政策春风徐徐袭来,科技实力保驾护航,合肥这座以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闻名的城市,正试图以宠物经济赛道为支点,从传统消费范畴中撬动新消费市场,从而链接广阔的Z世代群体。


出品《徽商》全媒体

原载 | 《徽商》杂志第211期

文|邵梦

图 | 视觉安徽

责任编辑 | 孙书文


制作 | 吕品田

责任校对 | 张涛


一审 | 马园园

二审 | 梁爽

三审 | 鲍小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财经   宠物   去年   产业   合肥   经济   合肥市   宠物用品   企业   赛道   产业链   全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