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乌克兰2025年全年经济赤字将创下历史新高。总统泽连斯基在9月18日公开表示,若冲突持续至2026年,乌克兰将不得不筹集高达12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乌克兰融资纪录,也让全球金融市场和地缘政治格局为之一震。
预算赤字的“警报红线”
基辅议会大楼的灯光彻夜未熄,焦虑正在蔓延。2025年9月18日,泽连斯基与欧洲议会主席梅措拉站在闪光灯下,公布这组令人倒吸一口冷气的数据。1200亿美元的年度预算,乌克兰财政只能自筹一半。600亿美元缺口,成了国家机器能否正常运转的最大变数。
乌克兰总理尤利娅·斯维里坚科早前已警告,2026年预算草案的全部假设,都是基于“战事还在继续”。这意味着,任何对停火的乐观预计都被现实击碎。外部援助不再是“备胎”,而成了乌克兰政府无法回避的生死线。
外援“输血”模式的持续与隐忧
在乌克兰最高拉达的闭门会议上,“人民公仆党”议员马祖拉舒强调:600亿美元的缺口,只能通过海外渠道解决。自2022年冲突升级以来,外援一直是乌克兰财政的“生命线”。从美欧提供的军事援助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急贷款,每一项都被精确计算、精确分配。
但2024年以来,西方对乌援助逐渐趋于“疲软”。美国国会数次就援助额度争论不休,欧盟内部也面临预算压力。2025年IMF公布数据:乌克兰当年外部援助已较上一年下降12%。而且,这些资金大多是贷款,未来偿还压力堪比“二次冲击波”。
军费优先级不断压缩民生预算。基辅市区一所公立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已习惯临时停课,因为资金首先要保障前线。教育、医疗、社会福利都成了“次要选项”,民众的生活信心正被一刀刀削弱。
财政困局与经济自主性的流失
乌克兰财政长期处于“极限压力测试”状态。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预算赤字将突破800亿美元,是GDP的近一半。财政部公开承认,政府收入仅够覆盖军事采购、军队薪酬和战场后勤,其他领域全靠外援“续命”。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9月中旬下调乌克兰主权信用评级至“高度投机级”,理由是“偿债能力极度依赖外部支持”。2025年9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泽连斯基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外部贷款,国家将无法维持正常运作。”
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乌克兰累计新增外债超过900亿美元。西方大部分支持以贷款形式发放,极少有无偿赠款。乌克兰前总理阿扎罗夫警示:“若无持续贷款,乌克兰将面临默认风险,国家运行难以为继。”
地缘困境下的“生存博弈”
冲突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让预算编制变得极其复杂。2025年9月,乌克兰议会通过的预算草案,假定战事持续到2026年,经济增长预期再度下调至1.2%。国际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乌克兰财政已进入“高风险区间”。
资金缺口如何弥补?政府试图通过多元化外援渠道分散风险,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美国总统拜登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宣称,将继续支持乌克兰,但未公布新的援助额度。欧盟方面,德国和法国因自身经济压力,对追加援助持更为谨慎态度。
国际舆论对乌克兰能否“熬过”下一阶段普遍持观望态度。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若国际援助无法持续,乌克兰或将面临“硬着陆”风险。与此同时,国内外投资者信心大幅下降,乌克兰格里夫纳汇率波动加剧,资本外流现象恶化。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