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亿投资,竟成一纸空文?茅台镇污水厂风波,撕开了政商合作中一道触目惊心的裂痕。
2022年6月10日,贵州仁怀,赤水河畔。63岁的海归工程师唐显策,眼睁睁看着自己投资8.2亿建成的白酒污水处理厂,被一群身着雨衣的不速之客强行闯入。员工被大巴车集体拉走,厂房大门被铁链紧锁,这位项目负责人连踏入自己心血筑成的厂区都成了奢望。这起被冠以“PPP项目”的纠纷,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划开了契约精神那层脆弱的表皮。
茅台镇,然而,每一斤醇厚酱香的背后,都潜藏着十斤工业废水的沉重代价。2017年,仁怀市毅然破局,推出安龙场污水处理厂PPP项目。此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高达1.5万吨,旨在为1045家酒企排忧解难,化解排污难题,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重庆泰克环保公司独具慧眼,敏锐捕捉到这片市场蓝海蕴含的巨大潜力。其联合国企参与投标并成功中标,顺利斩获长达30年的特许经营权,开启崭新发展篇章。8.2亿总投资,其中超7亿由重庆泰克融资而来。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贵州省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本该是政企共赢的典范,却最终沦为一场噩梦。
突袭,来得猝不及防。2022年6月10日上午9点,总工程师还在调试设备,一纸紧急会议通知便将所有管理人员调离。待他们返回,厂区已易主。仁怀市环保局、茅台镇政府组成的接管小组,以“公共利益”为由,宣布全面接管。唐显策的团队,如同被拔掉电源的机器,瞬间瘫痪。
矛盾的核心,是那笔悬而未决的污水处理费。按照协议,处理费应由政府向酒企收取,再支付给项目公司。仁怀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事后辩解称,在过去几年间始终就退出事宜进行商谈,并作出承诺,会按照规定支付应给予的款项,“政府该付给你多少就付给你多少”。可这“温和”的表态,与现场强硬的接管形成了荒诞的对比。
更深的隐情,藏在茅台镇“退村进园”的产业升级棋局中。仁怀市规划了新的仁怀名酒工业园区,配套建设了更现代化的中枢污水处理厂。一边是8亿投资的沉没成本,一边是拖欠的8亿服务费,重庆泰克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
这起纠纷,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PPP模式在中国的现实困境。国务院2025年8月专门发文,三令五申要求地方政府“按合同依法履约,不得拖延付费”。仁怀市在舆论发酵后成立调查组,但人们不禁要问:若没有媒体的聚光灯,这8亿投资的命运,是否早已注定?
唐显策站在山坡上,望着自己亲手建起的厂房,那句“猪刚养肥就被人牵走”的叹息,道尽了多少投资者的心酸与无奈。营商环境,从来不是悬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烙印在合同里的每一个字,是兑现承诺的每一个日夜。当地方政府可以轻易撕毁契约,再多的政策红利,也抵不过企业家心头那刺骨的寒意。这起纠纷的最终结果固然重要,但比结果更珍贵的,是让所有市场主体重拾一个信念:在法治的阳光下,合同不是废纸,投资不会白流。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