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即将到来,高温高湿的天气便成了主旋律。
《黄帝内经》中记载 “湿气通于脾”,小暑时节湿热交蒸,湿邪最易困脾。
尤其对中老年人而言,脾胃本就虚弱,若被湿邪侵扰,便易出现食欲不振、肢体困重等症。古人早有“顺时而食”的养生智慧,不妨多食着4种“黄金菜”,以食为药,健脾祛湿,安然度夏。
01冬瓜:伏天祛湿“消肿瓜”
冬瓜在《滇南本草》中被称为 “治水肿胀满之要药”,其含水量高达 96%,每 100 克仅含 12 大卡热量,堪称 “天然利尿剂”。
现代研究表明,冬瓜中富含的葫芦巴碱能促进新陈代谢,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而钾元素(每 100 克含 130mg)能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缓解水肿。
1.湿气重的三大信号:
晨起眼皮浮肿,按压脚踝皮肤回弹缓慢
舌苔厚腻发白,大便黏马桶难以冲净
四肢沉重如灌铅,动则气喘吁吁
2.推荐食疗方:冬瓜薏仁老鸭汤
食材:冬瓜 500 克(带皮切块)、薏仁 30 克(提前浸泡)、老鸭半只(焯水去血沫)
做法:砂锅内加水煮沸,放入食材文火炖 90 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薏仁健脾利湿,老鸭滋阴补虚,冬瓜皮利水消肿,三者搭配适合脾虚湿盛人群。
02丝瓜:清热通络 “绿色药”
丝瓜在《本草纲目》中被赞为 “除风化痰,凉血解毒”,其含有的皂甙类物质具有天然抗炎作用,维生素 B 族(每 100 克含 0.04mg 维生素 B1)可维护神经系统健康,预防暑热引起的神经炎。
值得一提的是,丝瓜络常用于中药通络,现代研究发现其膳食纤维结构能吸附肠道毒素,促进排便。
1.暑湿伤络的身体预警:
手指关节屈伸不利,握物时刺痛感明显
晨起喉咙有黏痰,咳不出咽不下
皮肤莫名出现淤青,消退速度慢于平时
2.推荐食疗方:丝瓜虾仁蛋羹
食材:丝瓜 1 根(去皮切薄片)、虾仁 50 克(去虾线)、鸡蛋 2 个(打散加水 1:1)
做法:蛋液过筛蒸 8 分钟,放入丝瓜和虾仁再蒸 5 分钟,淋香油提味。
功效:虾仁补蛋白质,鸡蛋滋阴润燥,丝瓜清热化痰,适合湿热体质者。
03红豆:补血祛湿“赤豆粮”
《神农本草经》中将红豆列为 “上品”,古人用其 “治下水气,排痈肿脓血”。
现代营养学显示,每 100 克红豆含 8.6 克膳食纤维、7.4mg 铁元素,铁含量是菠菜的 2 倍,且其特有的多酚类物质能抑制肠道对油脂的吸收。
1.血虚湿困的典型表现:
面色萎黄无光泽,嘴唇颜色偏淡
蹲下站起时眼前发黑,指甲出现竖纹
月经量少色淡,经期伴随水肿加重
2.推荐食疗方:三豆祛湿粥
食材:红豆 30 克、绿豆 30 克、黑豆 20 克(提前浸泡 4 小时),红枣 5 颗
做法:所有食材入锅煮至豆烂,可加少量红糖调味。
功效:红豆补血,绿豆清热,黑豆补肾,红枣健脾,适合气血两虚兼湿热者。
04山药:健脾固肾 “土人参”
山药在《本草正》中被称为 “补脾胃之虚,滋肺肾之阴”,其含有的黏蛋白能在胃黏膜形成保护膜(类似黏液厚度约 0.02 毫米),多酚氧化酶可增强脾胃消化功能。
研究表明,山药中的薯蓣皂苷元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能缓解中老年女性因湿热导致的更年期不适,且钾含量(每 100 克含 213mg)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
1.脾虚湿盛的调理关键:
吃凉食后腹泻,大便中可见未消化食物
食欲减退,闻到油腻味恶心
腰部酸软无力,晨起眼睑浮肿
2.推荐食疗方:山药莲子茯苓糕
食材:山药 200 克(蒸熟压泥)、莲子粉 50 克、茯苓粉 30 克、糯米粉 20 克
做法:混合食材揉成面团,蒸 20 分钟后切块,可蘸蜂蜜食用。
功效:莲子养心安神,茯苓健脾祛湿,山药固肾益精,适合脾胃虚弱的中老年人。
【小暑饮食黄金原则】
以清补为主:避免辛辣烧烤,多吃蒸煮炖菜品
午间喝汤水:冬瓜汤、丝瓜蛋汤等可补充电解质
湿气最怕酸:烹饪时加少许陈醋,增强脾胃运化
睡前三不吃:不吃西瓜(伤脾阳)、不吃冰品(凝滞气血)、不吃油腻(加重胃肠负担)
小贴士:湿热体质者可在晨起喝一杯 “生姜红枣茶”(3 片姜 + 2 颗红枣煮 10 分钟),借姜的辛温驱散体表湿气,但需注意夜间不宜饮用。
中老年人若出现持续舌苔黄厚、发热恶寒等症状,建议及时咨询中医师辨证调理,让这个夏天过得清爽又健康。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