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章可循” 四字,看似寻常,实则藏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治世智慧。“章” 者,非仅刻板条文,乃是社群运行的准绳、家国存续的根基。回溯史河,治世必以 “章” 立,乱局多因 “章” 废。从周公制礼到汉唐律典,从失序乱世到治世兴邦,“有章可循” 的哲理,在历史浮沉中愈发清晰。

一、周公制礼:“章” 之滥觞
西周初年,殷纣失德的教训犹在眼前。周公旦摒弃殷商神权乱政的旧习,以 “礼” 为 “章”,定君臣之仪、嫡庶之序、乡邻之规。这套 “章” 以伦理为骨,将 “敬天保民” 的理念融入日常:诸侯朝觐有典,百姓耕作有制,连祭祀宴饮皆有定则。成康之治时,四十年 “刑错不用”,正是 “有章可循” 的初效 —— 当规范内化为共识,秩序便无需暴力维系。此 “章” 非束缚,而是为天下人划定了安身立命的坐标。

二、秦律汉承:“章” 的守正与革新
战国纷争终结于秦,商鞅变法以 “律” 为 “章”,至秦统一,《秦律》细及田亩、户籍、徭役,首次以成文法统摄大国。这 “章” 让 “车同轨、书同文” 有了刚性支撑,却因过于严苛、不知变通,终致民怨沸腾。汉承秦制,先以 “约法三章” 安抚民心,后编《汉律》六十篇,删繁就简、兼顾情理。可见 “有章” 易,“可循” 难 ——“章” 需有刚性框架,更需有柔性温度,方能长久。

三、五代失章:乱局的镜鉴
五代十国,是 “无章可循” 的乱世标本。将帅废立如儿戏,后唐李存勖弃祖制宠伶人;君臣相残成常态,后晋石敬瑭割燕云谋私利。此时 “礼义崩、法度废”,百姓流离失所,政权更迭频繁。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叹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道破 “失章” 之祸:无章则无矩,无矩则无信,无信则天下倾覆。这乱世,恰是对 “有章可循” 重要性的反面印证。

观史可知,“有章可循” 从来不是被动遵循,而是主动建构与修缮。周公之 “章” 在立德,秦之 “章” 在立制,汉之 “章” 在平衡,皆为求 “治” 而设。今日之法治,亦是新时代的 “章”,其要义在 “有章” 更在 “章公”,“可循” 更在 “循公”。历史早已昭示:唯有以民为本、与时俱进的 “章”,方能撑起文明的长治久安。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