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阿姨刚拿到退休金,便兴冲冲去赶周末大集。摊位上姹紫嫣红的“名牌卫衣”吸引了她的注意,“三十元一件,还保证不掉色!”摊主拍着胸脯保证。孙阿姨心想自家孙子快开学了,买些便宜衣服正合适。
可三个月后,孩子身上竟经常起红疹,连夜瘙痒难安。医院皮肤科医生一问,发现这批衣服没有水洗标、厂址混乱,面料闻起来还有刺鼻的味道。
孙阿姨诧异:“衣服怎么会有毒?”医生摇头叹息:央视刚曝光,低价衣物很多环节以次充好,连染料和面料都大有问题。

许多消费者以为“只要洗洗就没事”,可真的是这样吗?这一连串问题背后,隐约露出健康风险的黑色警告。也许,你买的不是“实惠”,而是看不见的危险……
衣服只是贴在皮肤上的“外衣”?并不是。近年来,关于“黑心服装”的曝光屡见报端。2023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调查显示,抽检的50批次低价衣物中,有18批次被检测出游离甲醛超标、致癌芳香胺染料残留量高于安全线。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指出,甲醛含量超过75mg/kg的纺织品会刺激皮肤,引发过敏,长期接触还可能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甚至癌变风险。近年来,有关“快时尚品牌”、“网红爆款”假冒成风的新闻不绝于耳。
一些不法商家,为节约成本,有意采购来路不明的化工染料、劣质面料,甚至回收旧衣裁剪再加工。据《中国纺织品质量白皮书2022》显示,市面500余家杂牌服装抽检不合格率超过43%,问题多集中在颜色、甲醛、pH值偏离等。

更可怕的是,这些有害物质在清洗后也可能残留。儿童、孕妇及皮肤敏感者风险更高。一位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曾公开表示。
近年来接诊因穿新衣致皮炎人群显著增加,很多病例与有毒染料有关。面对琳琅满目的低价衣服,你真的会挑吗?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致癌芳香胺染料在常温环境下可缓慢释放,与皮肤接触后可渗入体内,提升膀胱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率,儿童风险最高。
游离甲醛作为衣物整理剂,摄入量超标后不仅会令皮肤瘙痒,严重可加重哮喘发作、诱发鼻腔及喉部肿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权威数据显示,甲醛超标纺织品使用半年内,使用者呼吸系统刺激症状发生率比普通用户高出27.8%。

还有一点常被忽视:劣质衣物pH值偏高,长期穿着易破坏皮肤屏障,让皮肤变得脆弱,抵抗力下降。
央视调查中提到,某些“黑心小作坊”还会非法添加荧光增白剂,这种成分在欧盟已被明令禁用。
综合近五年全国主要大中医院门诊数据,新衣服相关皮肤疾病诊疗量增幅达19.6%,而六成患者自述近期换穿了新买低价衣物。事实证明,“穿新衣”确实关乎健康——尤其是第3点你忽视了吗?洗完、晒干就安全吗?答案令人心惊。
正规合格衣物都有明确厂址、水洗标、成分详细信息。假冒伪劣大多无标签或者信息模糊。
新衣服若有刺鼻、辛辣气味,强烈建议勿买即退。气味难闻往往是甲醛含量超标或其它化学残留的信号。

购入新衣坚决做到首次穿着前高温浸泡(≥60℃)30分钟,反复漂洗。可大幅去除残留化学物质。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科学清洗能清除60%-80%的表面有害成分。
优先选择大型商超、品牌专柜及官方直销渠道购买。无证摊贩与网购“三无”产品风险极大。儿童、老人及过敏体质人群,应避免贴身穿着品牌不明的衣物,尤其是内衣、T恤等。
不妨选购浅色纯棉面料,购买时多问“是否有检测报告”,多看多比较,别因贪便宜得不偿失。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每周质量报告》2023年央视专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官方发布《有害染料人体危害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危害物专项数据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病门诊数据白皮书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