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突然火了篇十年前的论文,说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其实是商朝的商汤,还说因为翻译问题把一家人认成外人。这事乍一听特别离谱,但翻翻论文内容,作者还真写了一大堆歪理。
作者先说汉谟拉比用的语言跟古汉语差不多,甚至怀疑汉谟拉比就是中国皇帝,因为英文翻译搞错了。然后他又翻出商汤打过苏萨城邦,说《汉谟拉比法典》其实是商汤让手下刻的《典宝》。就这么简单几笔,就把相隔三千公里、不同文明的人硬说成同一人。
其实稍微查查历史就能知道这根本站不住脚。汉谟拉比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国王,靠楔形文字记录;商汤是公元前16世纪中国的开国君主,文字是甲骨文。两人的年代差两三百年,一个在中东,一个在中国,语言和文化完全不同。论文里还只找了三条文献,根本没看过考古报告,结论全靠猜。
更奇怪的是这篇论文居然在《武汉科技学院学报》发表了。现在想想,当时的审核流程是不是走过场?现在有网友扒出该校学报现在叫《纺织服装学报》,八成是当时历史专业都没人把关。要是随便发这种文章,那期刊不就成了学术垃圾场?
这事现在被翻出来,可能和最近一些历史影视剧有关。比如前阵子有电影说古巴比伦和中国有联系,结果被历史系教授群嘲。但论文毕竟不是小说,得用证据说话。现在连2024年《Nature》杂志发的文章都要用基因检测和实物考证,十年前的文章就靠编故事,这差距也太大了。
有人问这种论文发出来影响大吗?其实普通人可能不在乎,但要是学生看了以为历史能随便编,那以后研究都乱套。比如考古队挖商朝遗址时,靠的都是严谨对比陶片纹路和文字,哪能凭空猜测?
现在网上都在问,当时的编辑和审稿人是不是拿了钱?就算没利益关系,这种低级错误怎么就没人指出?论文作者是真不懂还是故意胡扯?要我说,这事得彻查清楚,不然以后说不定还有人写黄帝和埃及法老是亲戚。
最后看看现在,很多大学都开始用AI查重,但要是连基本常识都不审,再先进的技术也没用。历史研究不能当游戏玩,想搞创新得先老老实实看资料,不然就是浪费公共资源。这事给所有期刊敲了警钟,但愿以后不会再出这种笑话说。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