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京东宣布上线“京东外卖”,正式打响了这场持续至今的外卖大战。此后,阿里迅速应战,以“淘宝闪购”加入战局,并在7月2日抛出500亿元补贴计划,原本由美团主导的外卖市场就此进入“三国混战”阶段,三方僵持,谁都不敢先停手?
从用户角度看,这场竞争丰厚了自己的钱包。“0元购”这样的恶性补贴活动频频登场,消费者的实惠在不断增加。但这场补贴大战并没有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反而成了亏本买卖,平台之间的价格战让整个行业陷入了恶性循环。
美团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虽然营收同比增长11.7%,但经调整溢利净额14.93亿元,同比下滑89%。京东收入虽高于预期,达3566.6亿元,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79%。阿里也没好到哪里去,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同比下滑18%。
这些数字说明,平台在大量补贴用户的同时,自己也在承受巨额亏损。
不仅如此,商家也成为了这场价格战的受害者。许多中小餐饮企业在被动参与的同时,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甚至影响了日常运营。
随着补贴大战不断升级,外卖行业越来越像是陷入了“囚徒困境”。平台为了吸引商家和消费者,不得不继续进行补贴,商家成了被迫参与的角色,而消费者表面上得到的“实惠”背后,是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伤害。
每一个平台都意识到,这场战斗如果继续下去,最终可能会伤及整个行业的长远利益。但同时,每个玩家也都不敢先停手,因为一旦停下,可能就会失去市场份额。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CEO王莆中在采访中直言:“我们不想卷,但不能不反击。”这句话道出了真实的处境。这不是自愿竞争,而是被动应战。
哈耶克曾将市场竞争比喻为“发现过程”,即谁能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那么现在的外卖大战显然已经背离了这一方向,变成了“谁更能烧钱”的比拼。
不过,这场局面并非完全不可改变。随着补贴战愈演愈烈,监管机构开始逐步介入。9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卖平台进行约谈,并要求平台企业规范补贴行为,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平台也纷纷表态响应。美团强调将重启品质外卖服务,京东表示坚决抵制“0元购”,饿了么也提出主动规范补贴行为。
218天过去,平台之间的这场“三国杀”还在继续。表面看是互不相让,但其实每家都在寻找“体面收场”的机会。这场补贴战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它终究会让位于更加理性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让平台、商家、骑手和消费者都能在更健康的生态中受益。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