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国庆假期要到了,不少关注市场的朋友最近肯定有点纠结:国企利润突然从负转正,这到底是真回暖还是靠基数“凑数”?
AI赛道刚冒出来个过会速度飞快的GPU企业,现在往里冲会不会站岗?
一、先抓确定性机会
国庆前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工业企业利润的“翻身仗”,统计局刚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单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直接涨了20%。
就靠这一个月的发力,把1-7月还在负数区间的1-8月累计利润,硬生生拉到了0.9%的正增长。
肯定有人会犯嘀咕:这增长会不会是“昙花一现”?其实真不用过度焦虑,去年的基数确实低,去年8月受不少因素影响。
企业利润本来就处在低位,今年同期一对比,增幅自然显得突出,这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差效应”,没法回避。
更关键的是,过去一个季度的政策真的起了作用,上游做资源的大多是国企,之前主动压了部分产能,没想到反而把煤炭、钢铁这些黑色系产品的价格推上去了,而且价格涨的幅度,完全覆盖了产能收缩带来的影响。
说白了,这不是单纯玩数字游戏,是行业供需真的调整过来了,红利也是实实在在的,顺着资源品的逻辑再往下看,AI算力赛道里也藏着个大机会,就是最近火出圈的摩尔线程。
这家公司定位是“全功能GPU企业”,从6月30日科创板受理到9月26日过会,满打满算就88天。
你可能没概念,普通科创板企业审核,快的得6-8个月,慢的一年多都有可能,摩尔线程这速度,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赛道给了绿灯”。
可能有人会好奇,全功能GPU是什么?说直白点就是AI的“核心发动机”,不管是大模型训练还是并行计算,没这东西根本玩不转,属于现在最缺的“卡脖子”方向。
创始人在英伟达干了15年,最后做到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经理,其他联合创始人也都是英伟达出来的架构师、总监级别人才,对英伟达的技术路线、怎么打市场门儿清。
这种“赛道刚需+硬核团队”的组合,监管层自然愿意给机会。
不出意外的话,等摩尔线程真上市了,GPU产业链、AI算力赛道大概率会跟着热一波。
二、互联网得拼“未来感”
和资源、AI赛道的确定性不一样,互联网行业和加密领域现在是明显的“冰火两重天”,选对方向比瞎跟风重要多了。
互联网巨头的博弈,这里面藏着资本市场的偏好逻辑,挺有意思的,去年国庆的时候,全国景点导航次数同比涨了4倍,线下消费复苏的势头很明显。
最近高德(就是阿里旗下那个)推出了“扫街榜”,明摆着是要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再发力,这对美团的核心业务,比如到店、外卖,肯定会有冲击。
但更值得琢磨的是资本市场的态度:要是阿里说要拿300亿到500亿去做外卖,市场大概率不买账。
因为外卖行业早就是红海了,竞争激烈不说,利润还薄,翻来覆去就那点事儿,没什么“想象力”,可要是这笔钱投给云计算或者人工智能芯片,市场马上就愿意给更高的估值。
道理也简单:云计算、AI芯片是科技前沿,短期很难被证明“不行”,能给市场足够的想象空间,容易带动情绪,而外卖这种传统业务,增长的天花板一眼就能看到,很难让资本兴奋起来。
看互联网企业,别总盯着它的老业务,老业务再稳,也难有大突破。
重点得看它的新业务有没有“未来感”,比如腾讯的AI大模型、百度的智能驾驶,这些才是决定企业估值天花板的关键,也是咱们判断要不要关注的核心。
三、把握产业链延伸机会
从GPU赛道的热度不难看出,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机会还是挺值得我们关注的,摩尔线程的快速过会,不仅是单个企业的突破,更会带动国内GPU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上游来看,GPU芯片制造所需的高规格晶圆、先进封装材料等领域,将直接受益于头部企业的产能扩张需求。
中游的PCB电路板、散热模组等配套环节,也会因GPU出货量增长迎来订单增量。
下游的AI服务器厂商、云计算企业,在国产GPU突破后,有望降低对海外产品的依赖,进一步释放算力建设需求。
这些产业链环节的机会,既具备“国产替代”的政策红利,又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相比单纯追逐热门个股,布局产业链核心环节的确定性更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区分“真受益”和“蹭热度”的企业,优先关注那些已与GPU头部企业建立合作、或在技术上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标的,避免陷入概念炒作的陷阱。
资源板块关注供需格局稳定的龙头,GPU领域深挖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标的,互联网板块聚焦有“未来感”的科技转型业务,才能在复杂的市场中找到确定性机会。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