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荻:死前摔跤,遗言仅一语,遗体告别时张学良突失控大喊一声

2000年6月,88岁的赵一荻从床上跌落。

十天后,她说出生命中最后11个字。

百岁张学良握着她的手,整整一小时不肯松开。

这个陪伴了72年的女人走了,一年后,张学良追随而去。

从床跌落——死亡序曲中的最后十天

夏威夷的6月,阳光依旧灿烂,赵一荻从床上摔了下来。

没人知道那一刻发生了什么。88岁的身体在重力作用下坠落,撞击声惊动了张学良。

老人从轮椅上挣扎着想站起来,儿子张闾琳赶紧扶住父亲。

检查结果显示:无大碍,医生的判断让所有人松了口气。

可谁都没想到,这次看似平常的跌倒,成了死亡的序曲。

跌倒后的赵一荻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起初只是轻微的气喘,几天后变得越来越严重。

她的胸口像压着一块巨石,每一次呼吸都要用尽全力。

张学良每天坐着轮椅守在妻子身边。

他看着赵一荻的脸色一天天变得苍白,那双曾经明亮的眼睛渐渐失去光泽。

6月22日清晨,情况急转直下,上午8点45分,张学良坐着轮椅被推进病房。

他伸出手,握住了赵一荻的手。那双手已经冰凉,失去了温度。

"咪咪。"

张学良轻声呼唤着赵一荻的昵称。这个称呼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从年轻时叫到白头。

赵一荻艰难地睁开眼睛,看着眼前这个百岁老人。她想说话,嘴唇微微颤动,却发不出声音。

医生拔掉了氧气管,注射了镇静剂。这意味着,医学已经放弃了抢救。

剩下的时间,只能让他们夫妻俩度过最后的时光。

上午11点11分,监视脉搏跳动的仪器显示出一条直线。

赵一荻走了。

牧师带领亲友开始祷告,病房里响起低沉的祈祷声。张学良依然紧紧握着妻子的手,一动不动。

"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生命最后的11个字

那句话是在什么时候说出来的,没人记得清楚。

可能是医生拔掉氧气管之前,可能是注射镇静剂之后的短暂清醒。

赵一荻用尽最后的力气,对张学良说出了生命中最后一句话:"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十一个字。

不是对儿子的叮嘱,不是对亲人的告别,只是对这个陪伴了72年的男人的担忧。

张学良听到这句话,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这个活了100岁的老人,经历过枪林弹雨,经历过50年幽禁,在这一刻彻底崩溃了。

他嚎啕大哭,儿女们从未见过父亲这样失态。

张学良的哭声在病房里回荡,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悲痛,是对72年陪伴即将结束的不甘,是对欠债太多的懊悔。

"我一生欠她太多。"

这是张学良后来对子女说的话。欠了什么?

欠她一个名分等了36年,欠她一生自由被幽禁了半个世纪,欠她一个完整的家庭——儿子15年没见过母亲。

赵一荻的手在张学良手中渐渐失去温度。

从上午11点11分到12点10分,整整一个小时。张学良握着妻子的手,始终不肯松开。子女们劝说了多次,他才在众人的搀扶下回到家中。

回家路上,张学良一言不发。

他坐在轮椅上,望着车窗外夏威夷的阳光,眼泪无声地流淌。

那个从16岁就跟着自己的女孩,那个在最困难时刻从未离开的女人,那个把一生都给了自己的妻子,永远地走了。

台湾的一位记者后来写道:"赵四小姐走了,一个民国早期笙歌繁华的时代消逝了。"

可对张学良来说,走的不是一个时代,走的是他的后半生,走的是他活下去的理由。

轮椅上的诀别——遗体告别仪式的沉默

几天后,夏威夷第一中华基督教会,举行了赵一荻的遗体告别仪式。

清晨的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洒进教堂。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白色的百合花环绕着紫铜棺。

赵一荻静静地躺在里面,脸上覆盖着白色的丝绸。

轮椅的滚动声打破了教堂的寂静。

张学良来了,他坐在轮椅上,被儿子张闾琳推着缓缓进入灵堂。

100岁的张学良头发已经全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可最让人心痛的,是他脸上那种空洞的表情。

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帅,曾经叱咤风云的东北军统帅,此刻只是一个失去妻子的孤独老人。

他的眼睛里没有了光,脸上仅有的一点血色也消失了。

张学良看着棺材里的赵一荻,嘴唇微微颤动。

"小妹。"

他轻声说出了这两个字。这是赵一荻生前最喜欢听到的称呼。

因为于凤至被称作"大姐",所以张学良一直叫赵一荻"小妹"。

现场所有人都听到了这两个字。亲友们的眼泪再也忍不住,纷纷低头拭泪。

张学良在轮椅上坐了很久,久到让人以为他睡着了。

其实他只是在看着赵一荻。看她年轻时的模样,看她陪着自己度过幽禁岁月的身影,看她在井上温泉养鸡养鸭的日子,看她学密码、译电文时认真的神情。

72年的画面在脑海里闪过。

从16岁的天津舞会,到88岁的夏威夷病房,整整72年。

台湾记者在追悼文章中写道:"赵四小姐走了,象征一个情义坚持、沉默幽居的时代逝去了,一个迟来的自在、自由的日子落幕了。"

可对张学良来说,落幕的不止是一个时代,还有他活下去的意义。

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张学良被推出教堂。夏威夷的阳光刺眼,他闭上了眼睛。从这一天起,这个百岁老人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神殿谷的合葬——一年后的重逢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夏威夷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消息传回国内,中共中央立即派驻美大使飞往夏威夷,向张学良子女转交唁电和花篮。

唁电中写道:

"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10月23日,张学良的葬礼,在檀香山博斯威克殡仪馆举行。

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亲朋故旧前来送行。

因为张学良的葬礼,海峡两岸的人第一次聚在同一个地方。

棺木被运往神殿谷墓园,这是张学良和赵一荻生前一起选定的地方。

一年前,赵一荻就葬在这里,张学良特意在妻子墓旁留了一个空穴。

墓地位于半山腰,背靠青山,面朝大海。最特别的是,墓地的方向朝向东北。

张学良临终前留下遗嘱:"不要把我葬在东北或台湾,就葬在神殿谷墓园,与我太太一起。"

墓碑上刻着两个人的名字和生卒年份。

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后来说:

"大伯走了,带着遗憾走的。他这一辈子,很多事情都没踩到点上。晚年想回东北看看,直到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故土,却因诸般因素,始终未能回大陆一趟。"

可对张学良来说,能和赵一荻葬在一起,或许就是最好的归宿。

72年的陪伴,1年的分离,最终在神殿谷重逢。

两个人静静地躺在一起,面朝东北方向,遥望着那片再也回不去的故土。


参考信息:

《赵四小姐:年轻追随张学良 无怨无悔共白发》·中国新闻网·2009年5月14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历史   遗言   遗体   摔跤   张学良   夏威夷   轮椅   妻子   神殿   老人   台湾   唁电   脸上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