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大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广播电视局、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红果短剧承办。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崧,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郝常伟,省政府副秘书长赵学东,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庄建球,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三秋,抖音集团副总编辑柳进宇,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以及省直单位、部门领导出席大会,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新博主持大会开幕式。
为了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共同打造的“非遗美食文化展”作为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的特别环节,隆重亮相。
非遗美食 舌尖上的文化盛宴
现场,来自须水邓记、二合馆、豆状元、海底捞、晨曦有礼·非遗花馍、非遗柿霜糖、郑州官窑陶瓷裂变釉技艺、梦祥银、掐丝珐琅、花馍、一涵汴绣、李赛皮影戏等优秀非遗项目各展风采。
在非遗美食展区,须水邓记的叫化鸡吸引了众多与会者驻足。这家始于1998年的餐饮老字号,如今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须水邓记是集传统美食传承与现代化餐饮运营于一体的中餐连锁企业,以叫化鸡与五香猪蹄两大卤味著称。品牌秉承“以诚为本、以信立身”理念,融合祖传秘方与现代标准化生产,建成中心厨房,年产能2200吨,致力打造中式卤味标杆品牌与连锁典范。
豆状元:传统豆腐的现代演绎
豆状元是郑州新农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拥有六十余项专利。采用国内领先熟浆工艺,豆腐制品天然豆香、健康安全,荣获“中国豆制品行业质量安全示范单位”等多项认证。产品通过ISO及绿色食品认证,服务海底捞、巴奴等五千余家餐饮伙伴,成为中国健康豆腐的领先代表。
“豆腐虽寻常,却是千年饮食智慧的结晶,”豆状元现场负责人表示,“我们坚持将古法点浆与现代化生产相融合,正是为了让传统美味穿越时空,持续滋养当代人的生活。”
晨曦有礼·非遗花馍:指尖上的面塑艺术
在众多非遗美食中,花馍无疑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品”。它远不止是食物,更是融合了雕塑、绘画、民俗于一体的民间面塑艺术。大会现场,一个个造型生动、色彩绚丽的花馍吸引了无数镜头——有寓意长寿的“寿桃篮”,有象征吉祥的“瑞兽”,有展现丰收的“花果篮”,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荥阳霜糖:鲁迅称赞的百年凉甜
柿霜糖是河南省级非遗项目,以荥阳柿饼外表天然霜粉为原料,纯手工古法制作,无任何添加。柿霜糖质地细腻、入口即化、甘凉爽口,具清热润燥、化痰止咳功效,久存不坏。
非遗柿霜糖传承人车乘风介绍道:“鲁迅先生对荥阳霜糖极为称赞,他在《华盖集续编》里写道:‘打开包来看时……却是圆圆的小薄片,黄棕色,吃起来又凉又细腻,确是好东西。’”
中华厨艺绝技表演
为宣传郑州本土非遗美食文化,擦亮叫响“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郑州市特打造“功夫·功夫”非遗美食品牌,在省市多项重要活动中亮相推广。
来自二合馆的邵亚彬表演了【气球上切肉丝】,以轻盈的气球作案板,软韧的里脊肉在厨师手起刀落间被切成粗细均匀的肉丝。
来自海底捞的陈依航为嘉宾们带来【非遗变脸】,精彩展现了川剧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
来自二合馆的王宇铎表演【太极拉面】,面条拉至头发丝一样细,可以几根面同时穿针,遇火即燃,遇水即溶。
现场,非遗传承人及技艺大师,轮番登台,展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烹饪技艺,得到了现场嘉宾和新闻媒体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郑州官窑陶瓷裂变釉技艺、梦祥银、掐丝珐琅、花馍、一涵汴绣、李赛皮影戏等优秀非遗项目各展风采。
在郑州官窑陶瓷展区,“得一老子尊”、“五福葫芦”、“只此青绿”养生茶具系列等作品不仅工艺精湛,更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引发与会代表争相收藏。梦祥银的银饰工艺品、掐丝珐琅的文创产品、一涵汴绣的精美作品,以及花样繁多的中式花馍,无不展现非遗技艺的时代活力。李赛皮影戏的现场表演更是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掌声不断。
中国联通、数字郑州研究院带来的“非遗碰一碰AI技术”成为展会一大亮点。这项技术通过数字手段赋予传统非遗新的表现形式,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真正实现了科技为文化赋能。
创新融合:微短剧成为非遗传播新载体
郑州市文化市场协会会长娄保民向参观的领导及嘉宾重点介绍了郑州官窑陶瓷研究院为大会定制的“五葫送福”陶瓷艺术品。这件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寄托了福、禄、寿、喜、财的美好祝愿,象征着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
郑州市文旅局非遗处处长陈万进表示:“传统非遗与微短剧的结合,是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相互融合。通过微短剧这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非遗技术乘着短剧文化‘活’起来、‘潮’起来,伴着数字技术赋能,实现非遗跨界合作与融合发展。”
未来发展:数字技术赋能非遗传承
本次大会不仅展示了非遗与微短剧融合的已有成果,更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微短剧平台可以利用算法推荐,精准触达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用户群体;互动技术可以让用户“云体验”非遗制作过程;区块链技术可以为非遗作品提供版权保护与溯源服务。这些技术创新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全新可能。
同时,微短剧创作者可以从非遗文化中汲取灵感,将传统技艺、故事、美学融入作品创作,既提升内容的文化内涵,又为非遗传播开辟新路径。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有望形成文化传承与内容创新的良性循环。
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非遗展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进入新阶段。在政府、企业、传承人与创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非遗文化正以崭新姿态走入现代生活,微短剧行业也因注入文化内涵而更具深度与价值。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