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逆反最直接的体现,仍然是在成绩上,成绩下降,学习意愿下降,对于父母的管理开始抵触,而这个时期,往往集中发生在初二,同样这种逆反也基本不发生在学习优异的孩子身上,
表面上看逆反,就因为进入青春期,一些孩子具备自我意识,与父母的想法相冲突,然后变得不愿意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对于父母的好心不予理睬。
但实际上的逆反,是因为学习难度的增加,学习的获得感降低,产生挫败感情绪变得低落,而父母过高的期望值,以及对于当前学习效果的否定,导致父子之间的矛盾。
不是逆反导致成绩下降,而是成绩下降导致逆反。不是管理或者不管理孩子产生逆反,而是家长没有和孩子思想同频,缺乏沟通交流,各自站在自我角度思考,缺乏换位思考形成单纯的情绪对抗与消耗。
青春期应该是一个年龄段,而不应该是正好初二这一年,初二学习难度的提升,部分学生原有学习获得感的丧失,与家长过高期望值之间形成难以兼容的落差。
父母本身的换位思考能力,以及对于教育的认知,与孩子沟通的能力,反而是一个孩子是否容易出现逆反的关键,一些父母能够和孩子平等交流,但又会制定规矩,正向的引导而不是单纯的管理,这样的孩子就不容易发生逆反,即使出现学习压力的增加,父母也只会成为其助力,而不是压力。
相反一些从小严格管理,对于孩子舍得投入,但又有着明显功利心态,希望这种投入获得对应的成果的家庭,孩子就很容易出现逆反,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只是单纯的压力,一旦遇到挫折,原有的学习抗性和抵触情绪就会出现,而这个节点,最容易就是初二出现。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