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span或将成为中美港口费“对峙战”最大输家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海运经纪)

随着中美将于10月14日互对驶往对方港口的船舶加征额外港口费用,全球最大集装箱船东塞斯潘(Seaspan)因股权结构问题,面临中美“双重征费”的困境,恐成贸易博弈中的最大受害者。航运专家指出,中国反制措施采用与美国高度对称的规则,不仅波及美国航运企业,也可能影响以星航运等航企。尽管整体冲击有限,但费用负担将蔓延至亚欧等全球航线,全球航运成本与贸易稳定性面临新挑战。

10月14日起,中美将相互针对驶往本国港口的对方国籍船舶加征额外费用,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东塞斯潘(Seaspan),正面临双重夹击,恐成这场贸易博弈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航运咨询机构Vespucci Maritime首席执行官、知名集装箱航运分析师拉斯·延森(Lars Jensen)表示:“这一举措可能带来深远影响,因为塞斯潘正陷入夹缝之中。其旗下逾百艘船舶已出租给几乎所有主流集装箱航运公司,这些船舶在进入中国港口时将面临额外费用。更关键的是,这些在中国建造的船舶早已被美国方面列入收费名单。”

中国出台反制措施细节

上周五,中国正式公布对特朗普政府此前针对中国籍船舶征收港口费的反制方案。新规明确,以下四类船舶在进入中国港口时将被征收费用:美国籍船舶、在美国建造的船舶、由美国公司拥有和运营的船舶。

其中,“拥有”或“运营”的判定标准为:若相关实体超过25%的所有权、投票权或董事会席位位于美国,则视为符合征费条件。拉斯·延森指出,这一细节直接波及塞斯潘——其主要控股方Poseidon Aquamarine的25%股权由美国实体持有,因此其旗下船舶将被纳入收费范围。

据拉斯·延森分析,此次反制不仅影响塞斯潘,还将波及美森轮船(Matson)、马士基美国航运公司(Maersk Line Limited)以及美国总统轮船(APL)等美国航运企业。此外,以色列以星航运(Zim)也可能“中招”,因其“似乎有超过25%的股份由美国投资者持有”。

影响或蔓延至全球贸易网络

长期以来,业界关注焦点集中于美国港口收费政策对中美航线货运成本的影响。然而,随着中方反制措施落地,其影响正向全球供应链扩散。

拉斯·延森认为,这一点值得高度警惕。尽管中国新规名义上针对美国,但实际影响将波及更广泛的国际航线。举例而言,一艘由塞斯潘拥有、租给欧洲航运公司的船舶,即便与美国毫无关联,只要其所有权结构符合‘美国控制’标准,在进入中国港口时也必须缴费。”

尽管拉斯·延森认为整体冲击可能有限,但此类费用无疑将“转嫁至部分企业,成为实实在在的运营负担”。

目前来看,美国并未表现出立即调整港口费立场的迹象。因此,他预计中美在船舶港口费问题上的“相互征费”局面或将持续一段时间。拉斯·延森强调,中国的反制方案在结构和逻辑上几乎完全复制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原有做法。

根据规定,凡属美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须按每净吨400元人民币(约合56美元)缴纳费用。路透社报道称,该政策已于周五获中国国务院批准,将于10月14日正式生效。随着10月14日临近,这场港口费“对峙战”不仅考验着中美两国的政策定力,也将对全球航运格局与贸易成本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财经   中美   输家   港口   美国   航运   船舶   反制   中国   费用   贸易   集装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