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泾县文史资料》第一辑(1985年8月),作者叶维章,原标题《解放旌德亲历记》
正文
我是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底十二月初进入皖南游击区的。我来后不久,皖南游击区路西工委改为绩工委,委任我为工委书记,委员是汪树芝,一九四八年九月,增加委员许家璜。从一九四八年起,恢复了黄东工委,建立行政办事处和总队。到一九四九年四月,为了迎接解放大军渡江,皖南地委对各县干部作了安排,我的工作确定在旌德,并委我为旌德县委书记兼县长,活动范围指定在绩旌边界的版书、南关、五百坦、百坑、厚儒里一带。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深夜,我在百坑接到皖南地委书记胡明同志派人送来的指示信,命令我率部队在拂晓时赶到旌德城附近的南关等候吴文瑞同志,详情由吴面告。吴带的是总队第一连,我带的是第二连,连长潘日行,副连长汪传贞,指导员徐兴仁。吴从绩溪八都上庄出发,拂晓前我俩在南关会合,见了面,吴将保五旅起义的具体情况告诉了我。
有关保五旅与我党的联系,我事先并不知道。有一次,我同汪传贞同志在版书附近抓了保五旅的一个副官,胡明同志知道后,指示说:关于保五旅的行动,你们不要随便干涉。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保五旅与我党早有联系。
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五旅,原驻皖北,旅长王汉昭,对国民党统治不满,抗战以后就与我党有联系。一九四九年一月底,保五旅由江北渡江南撤,经芜湖、当涂转到绩溪县驻防。该旅下辖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团,四千多人,其中十五团驻旌德县内。
四月二十一日,我解放大军开始渡江,二十二日,皖南地委书记胡明通知王汉昭参加地委会议,会议决定保五旅二十四日通电起义,我们进城的任务就是接收十五团。该团团长宋佩儒,与陈大镛是同学。陈原为泾县县长,是保五旅上校参议。对国民党省政府主席李品仙不满,与我党也早有联系,被李革职。陈是被我党委派到旌德城内做宋工作的。
四月二十四日拂晓,我与吴率部进了旌德县南门,陈大镛领了一个班出城迎接。我部进城前,国民党县自卫队一个连,大部被起义部队缴械俘虏,只有一个班出西门向三溪方向逃跑,被我们发觉,火速追击,还未到达三溪,就被缴了械。进城后,接管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国民党旌德县最后一任才临政几个月的县长张靖六被迫交出了县政府全部财产、文件、档案和关押犯人,还捧出了一枚铜制的国民党县政府大印交给了我。在旌德统治三十几年的国民党政权宣告彻底完蛋。
旌德县解放了,为徽州地区第一个先行解放的县。一张张安民告示张贴在街头,布告由吴文瑞同志起草,曹诚复同志书写(原布告已失),宣传了党的政策,公布了旌德县人民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叶维章,副县长朱明亮。朱是旌德三都人,青年时就倾向革命,后来为我党做了不少工作。委任党外人士为副县长,这不仅在徽州地区,就是在皖南地区也是先例。留在城里的一些旧军政人员,除少数顽固派已逃跑的外,其他人员都做了临时性的安排,如,当时县参议员俞村乡的喻昌书,就连省参议员江养吾当时也未镇压,暂时留用,这样稳定了绝大多数的伪职人员的情绪。旌德城内,商店照常营业,学生照常上课……,整个旌德城沉浸在和平、安定的气氛中。
交接工作结束以后,遵照胡明政委的指示,吴文瑞同志部和保五旅起义人员携带武器弹药撤离旌德城到绩溪旺川整编。我被留在旌德任县长。
四月二十五日晚,吴文瑞从地委打电话告诉我,国民党部队192师溃退南撤,途经旌德县境。令我连夜撤出旌德城,让开一条路,放溃退南逃的敌军。我军已在皖浙边境做好歼敌部署。当晚,我遂率领部队及孙宗溶、陈大镛等眷属出南门经清潭里到达百坑。撤离时,为了迷惑敌人,在北门城楼上点起灯火,演了一出“空城计”。敌军绕城而过,城内未受骚扰。这一股敌军结果按我方预定的计划,在原定地点被我军解决。
四月二十六日,我们重返旌德城内,吴文瑞同志又从绩溪抵旌通知我,做好迎接“暂编二师”来旌起义投诚的准备。“暂编二师”即是国民党3843部队,原驻皖北。其实力是两个团,一个警卫营,师长陈瑞河,在皖北与我党县委书记程明远同志有过联系,程写信要他起义投诚。他接到信后,立即将部队带过长江,企图经绩溪、歙县至杭州往台湾,并无起义投诚心意。不巧在绩溪县境内丛山关一带遇到唐辉部队阻击,他为了保存实力,遂取出程明远同志的亲笔信以示他是前来起义投诚的,并要唐辉指定交涉地点。因旌德是徽州地区先行解放的县,唐遂指定旌德为交涉地点,并将接收陈瑞河部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唐辉知道我只有两个连的兵力,怕发生意外,便率部队尾随观察动向,抄小路到达南关清潭里隐蔽。
二十七日下午,陈瑞河率部队进旌德城,我们张贴了欢迎标语。师部和警卫营住南门一地主家里,一个团驻东门外瑞市桥马场一带,另一个团驻城西牛山一带。当晚,我以县长的名义与吴文瑞同志到陈的司令部,商讨起义有关事宜。陈见面只是寒暄了几句,只顾低头吃饭,一声不吭,只字不提起义之事。为避免僵局,吴给我递了眼色,示意离开师部。我俩回到县政府。我想:是否我的职务与师长交谈不相等,我要吴以别的名义与陈谈判。吴说问题并不在此,可能对我们不放心。事后从陈的一位副官那里得知:陈瑞河心中有难言之隐,蒋介石为了控制他,将他的家属扣在南京,而陈本人还想继续追随蒋介石,抱有“委其重任”的幻想,因此,内心矛盾重重,举棋不定。
四月二十八日中午,我以县长的名义在县政府设宴招待陈瑞河师长及正团级干部,但赴宴者除陈本人外其余均为副职。陈如临大敌一样,带了全副美式卡宾枪装备的一个连,列于室外,县政府小院墙外都架设了机枪,简直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为了防止陈的轻举妄动,我们事先也将部队作了部署。不过是内紧外松罢了。在宴席上,我方晓以大义,以诚相待,促其弃暗投明;而陈呢?滴酒未沾,六神无主,那些副官们也只举杯应酬而已。约半个小时,陈客套了几句要离席,吴表示同意,我即送客于大门外。送走后,我们立即派人观察动向,同时做好战斗准备。夜半时分,我方侦察到陈化装后带了一个副官、一个团长和一个营长从小西门遁逃。我即派人追击,其他人被俘,只有陈及一副官不知去向。原计划从南门解决师部和营部,再解决另两个团,陈瑞河一逃,部下便群龙无首成了乌合之众,中东门外马场一个团长放下了武器,宣布投诚,师部与警卫营的其他官兵也随即向我投诚。驻牛山的一个团与唐辉部队接上了火,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这个团居高临下,唐辉部队几次冲锋都被压了下来。解放军渡江先遣团接上级命令折回旌德参战,早上八、九点钟跑步赶到旌德,见了面,该团长自我介绍说姓“李”,全团武器装备齐整。奉命赶到牛山,一个猛冲胜利地结束了这场战斗,驻牛这个团除击毙的外,都成了俘虏,战斗结束后,人民解放军渡江先遣团随唐辉部队离旌前往歙县。
二十九日后,再无敌军来旌侵扰。约半月,人民解放南下工作队开进了旌德县城,这座美丽古老的山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资料来源:
《泾县文史资料》第一辑(1985年8月)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