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总结

一、总论与钱穆的方法

1、基本判断:钱穆不贴标签,也不简单“黑白化”评价。他主张在具体时代、具体社会的脉络中看制度:任何制度均有因时制宜的“得”,也会随环境变迁而暴露“失”。关键在于是否形成相互配套的整体,以及能否随社会经济与军政环境的变化而及时校正。

2、四个观察面向:钱穆以汉、唐、宋、明、清五代为主线,从四大制度域系统对比——政府组织(权力配置)取士用人(选举考试)赋税财政(经济制度)国防兵制(军事与边防)。他看制度的“得失”,更看其与社会结构的耦合度与可持续性。

3、判别逻辑:制度要有效,需满足三点:

反之,则会导致“强而任意”或“弱而无用”的失衡。


二、历代制度得失实例(25例,分代详析)

(一)汉代(5例)

1、皇权与相权的功能分设(汉)

2、察举孝廉与地方荐举(汉)

3、“轻徭薄赋”与盐铁专营(汉武帝后)

4、郡县制与刺史监督(汉)

5、编户齐民与徭役兵役(汉)

(二)唐代(5例)

1、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唐)

2、科举取士替代九品中正(唐)

3、租庸调与两税法(唐中晚期)

4、府兵制(唐初)

5、节度使与藩镇割据(唐)

(三)宋代(5例)

1、强干弱枝与文官集权(宋)

2、转运使与“三司”财政(宋)

3、科举极盛与资格民主(宋)

4、王安石新法(青苗、市易、方田、保甲等)(宋神宗)

5、纸币(交子)与海贸扩展(宋)

(四)明代(5例)

1、废相与内阁票拟(明)

2、卫所军户制(明初)

3、里甲黄册与赋役制度(明)

4、一条鞭法(张居正)

5、海禁与开放的摇摆(明中后期)

(五)清代(5例)

1、军机处与决策效率(清)

  1. 制度:雍正设军机处,简化流程、提高反应速度。
  2. :集中统一、战时与跨区事务处理迅速。
  3. :程序化审议被压缩,信息闭塞与“独断化”风险上升。
  4. 启示:效率机构需嵌入透明记录与异议机制,防止“快而错”。

2、地丁银并征与财政稳定(清)

  1. 制度:地税、人丁税合并,定额征银。
  2. :简化征收、抑制层层加派、稳定财政。
  3. :定额僵化、未能随经济结构调整动态优化,隐性摊派滋生。
  4. 启示:简税之后,要有“动态调参+公开预算法+绩效转移支付”。

3、旗民分治与八旗绿营(清)

4、捐纳制度与养廉银(清)

5、文字狱与思想钳制(清)


二、怎样的政治与经济体系会让国富民强


三、怎样的体系导致民众穷苦、国家失败


四、制度诊断与改革清单(可操作)


五、结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历史   得失   中国历代   政治   制度   启示   财政   军政   社会   税制   权力   边疆   赋役   战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