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直接腰斩,市值眨眼没了300亿美元,Fiserv这波操作让整个华尔街都愣住了。你可能没听过它的名字,但它家的支付系统Clover,全美多少小餐馆、便利店都在用。结果呢?一场管理层的“内耗”闹剧,硬生生把一家老牌金融科技公司推到了悬崖边上。

事情真正炸开是在本周三,新CEO Mike Lyons站出来,一句“目标完不成了”,全场哗然。原本预计全年每股赚10块出头,现在直接砍到8块5,营收增长也从10%砍到只剩3.5%。市场哪受得了这个?当天股价暴跌44%,创了这家1984年就上市的公司近四十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第二天接着跌,盘中又砸了快7%。年初到现在,股价已经跌掉66%,几乎是脚踝斩。

表面看是业绩暴雷,可根子早就烂了。前任CEO Frank Bisignano在任时,喊着“全速前进不踩刹车”,把Clover当成印钞机猛推。2023年,公司强制把20万还在用老系统Payeezy的商户全迁到Clover上,顺便加了一堆增值服务费。商户们直呼被割韭菜,纷纷转投Block的Square、Toast这些便宜又灵活的对手。Clover的收入增速一度比交易量快一截,这就不正常了——钱收上来了,活儿没多干,显然是靠收费撑起来的虚假繁荣。
Lyons今年1月进来,5月正式接班,一查账才发现问题大了。金融解决方案部门本该是压舱石,给几千家银行做底层系统,结果三季度营收下滑3%,利润率掉到42.5%,比去年掉了5个百分点。更离谱的是,这个部门前阵子还出过技术故障,客户体验雪上加霜。他在电话会上说得挺实诚:“这局面,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靠执行能救回来的。”审查发现,过去为了冲季度目标,成本砍得太狠,服务跟上了,客户早跑了。
华尔街那边骂声一片。BTIG说财报“糟糕透顶”,Jefferies的分析师直呼下调幅度“难以理解”。倒是Mizuho的Dan Dolev还留了点情面,说这就像病人进了急诊室,器官都快衰竭了,但只要命还在,就有救。
现在Fiserv开始自救了。Clover的收费政策撤了,新技术路线也提上日程。管理层大换血:年底起,COO Takis Georgakopoulos和前Optum CFO Dhivya Suryadevara要一起当联席总裁,新CFO是前Global Payments的Paul Todd,连董事长都换成了加拿大皇家银行前掌门Gordon Nixon。
有意思的是,Bisignano从5月到7月,一口气卖了超5.58亿美元股票,均价170美元,几乎是现在70.6美元股价的两倍多。这时间点,你说巧不巧?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