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永辉超市宜宾南溪钻石城店宣布停业。
这家2015年1月开业、陪伴南溪人十余年的超市,将于11月30日正式关停。

随着这家门店的谢幕,曾在宜宾布局多家门店的永辉超市,彻底退出了这座城市的商业舞台。
从2015年首次入驻银龙广场,到如今最后一家门店落幕,永辉在宜宾的十年征程,终究没能抗住市场浪潮的冲刷。

永辉的撤离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一场“一年半关停5家店”的加速退场。
时间线清晰地勾勒出其收缩轨迹:
2024年6月30日,宜宾万达永辉超市率先闭店;
仅一个月后的7月31日,临港新天地店也宣布停业,标志着永辉退出宜宾主城区;
2025年6月13日江安店关停;
7月25日长宁店闭店;
直到11月南溪店也撤离。
算上2016年早早撤场的银龙广场店,永辉在宜宾先后有6家门店走向终结。
不少市民在社交平台感慨:“曾经靠永辉撑起烟火气的商圈,以后再也见不到熟悉的绿白招牌了”。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谁“赶走”了永辉?
永辉在宜宾的溃败,首先是自身经营出了问题,相当于自己把路走窄了。
从全国大环境看,永辉这些年日子并不好过,一直在亏损,只能靠关店“节流”。
小编查到相关数据:永辉超市2024年亏了14亿多,不仅在宜宾,在全国范围内一年都关了两三百家店;
2025年上半年又亏了2亿多,即便想学“胖东来”搞改革,也没改出效果。

总部兜里没钱,自然顾不上偏远地区的门店,宜宾这些业绩差的店,就成了优先砍掉的“包袱”。
落到宜宾的门店里,问题更是肉眼可见。
常去的市民都有感觉,后期的永辉货架经常填不满;
商品结构也老套,跟不上年轻人喜欢的新潮品。
就拿临港新天地店来说,为了拉客,搞过“免费停车3小时”的福利,但架不住超市里没东西可买,终究留不住人。

这种“摆烂式”运营,自然慢慢耗光了市民的好感。

如果说自身问题是“内因”,那外部的冲击就是压垮永辉的“最后一根稻草”,一边是本土商超的精准打击,一边是消费习惯的彻底改变。
宜宾本土的绿源、蓉戎、万家福这些超市,早就把永辉的“饭碗”抢得差不多了,它们赢就赢在“接地气”和“反应快”。

蓉戎从柏溪的小批发部起家,20多年就摸清了宜宾人爱吃新鲜菜的习惯。
它家门店的生鲜区能占一半面积,蔬菜、肉品大多是直接从乐山、云南这些基地拉来的,一天补三次货,早上刚摘的菜中午就能上货架。
比如宜宾人常吃的藤藤菜、豌豆尖,蓉戎能保证当天到店。
更贴心的是,它还开了专门的“蓉戎生鲜”社区店,就盯准居民的厨房需求,下楼走几步就能买到新鲜肉菜,谁还愿意大老远跑永辉?
疫情的时候,蓉戎连夜组织员工送了10多万份物资包到居民手里,这份人情牌也让宜宾人更认它。

绿源是本土老牌子,最擅长“贴身战”。
永辉关了万达店,绿源立马接盘旧址重新开业,无缝衔接抢客源;
在全市开了78家店,从大卖场到社区店全覆盖;
尤其是“绿源道”社区店,早上7点就开门,晚上11点才关门,比永辉营业时间长了近4小时。
这些社区店不光卖东西,还能充公交卡、缴水电费,甚至有免费充电、休息的地方,完全把超市做成了社区的“便民站”。
不过绿源也不是没有掉链子的时候,其他超市出现的问题,它基本都出现过。
但总的来说,绿源还是更懂宜宾人。
永辉的退场,其实是给所有商家上了一课。
本土商超能赢,关键在于它们的经营结构踩准了市场的“痛点”,这正是永辉没做到的。
如今,永辉曾经的门店旧址上,绿源的促销海报已然挂起;
那些承载着市民记忆的货架,正被蓉戎的新鲜蔬果填满。
永辉的离开,与其说是被“赶走”,不如说它既没跟上时代的脚步,又没干过比它更懂市场的对手。
这场退场留给所有人的启示很简单:在宜宾人的消费观里,没有“巨头光环”,只有“适者生存”。
来源:看见宜宾YIBIN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