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一滴神秘液体,在新酒里轻轻一搅,琥珀光泽瞬间浮现,一瓶“三十年陈酿”就这样诞生了,央视镜头揭露,这并非酿酒奇迹,而是刺破价值千亿的白酒骗局,用纯酒精兑水,生产年份都是噱头,价格更是离谱,白酒行业也能作假吗?
在真正的酿酒师眼中,时间是神圣的,一粒红高粱,要经历一整年的反复蒸煮、发酵,才能酿成最初的酒液,这酒液还要在陶坛里沉睡至少三年,才能褪去火气,变得醇厚,这叫坤沙酒,每一滴都是时间的杰作,成本一斤上百元。
但在另一些“聪明人”手里,时间是可以交易的,甚至是可以合成的,他们用成本极低的食用酒精,兑上一点点粮食酒,这叫“串酒”,新酒寡淡无色,怎么办?简单,滴几滴焦糖色素,再兑点陈酒浓缩液,颜色要多深有多深,年份要多长有多长。
于是,荒诞的一幕出现了:一家刚刚建厂五年的酒企,流水线上却赫然印着“窖藏三十年”的包装,那些沾满“岁月尘土”的酒瓶,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无声地嘲笑着每一个信以为真的人。
贵州仁怀市作为年产酱香酒的酒都,却成了重灾区,酒业车间里,负责人用滴管往新酒里滴入褐色添加剂,伪造出老酒的错觉。
是什么让造假者如此理直气壮?答案简单得可怕:钱,一瓶用串酒勾兑、色素调味的假年份酒,综合成本三四块钱,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一瓶矿泉水的价格。
可它卖多少钱?建议零售价动辄上千,在主播声嘶力竭的叫卖中,成交价一两百块,高达四十倍的利润,像一个巨大的黑洞,足以吞噬一切。
面对镜头,酒厂老板的逻辑坦诚得令人发毛:“我们用的是食用酒精,不是工业酒精,喝不死人,顶多就是上头、口干。”
“喝不死人”,这成了良知的底线,在这条线之上,健康可以被漠视,长期饮用这种勾兑酒导致的肝损伤、肾衰竭,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至于那些被查出甲醇超标,足以致人失明的“特供酒”,更是这场赌博中被彻底抛弃的代价。
数百万的罚款,在一个数十亿的黑色产业帝国面前,就像一块投入大海的石头,连个响声都听不见。
你可能会问,消费者就那么好骗吗?事实是,造假者为你精心修筑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墙,第一层是信息墙,普通人喝酒,凭的是口感和感觉,酒花、挂杯、粮香、酱香……这些玄之又玄的词汇,在精心勾兑的添加剂面前,早已失去了分辨意义。
骗子甚至会伪造一份以假乱真的检测报告,让你扫码验证,亲手为这瓶假酒盖上“正品”的印章。
第二层是维权墙,当你喝完感觉不对劲,想讨个说法时,一场“踢皮球”大赛就开始了,商家说这是主播的夸大宣传,主播说自己只是带货,平台则表示“正在核实”,高昂的鉴定费和时间成本,足以劝退绝大多数维权者。
最狡猾的,是第三层责任墙,一些酒厂干脆把自己变成了“罐装车间”,按经销商的要求定制生产,你要“三十年”的颜色,他就给你调。你要“特供”的包装,他就给你印,出了事,他两手一摊:“我只是个代工的。”
这堵墙,把无数消费者困在了“贪便宜”和“吃哑巴亏”的窘境里。
当谎言的泡沫吹得太大,最先感到寒意的,是那些真正用心酿酒的人,再这样下去,“劣币驱逐良币”,整个行业都将被拖入深渊,一场迟到的自救开始了。
贵州仁怀的一批头部酒企,成立了品质联盟,共同出资一亿元作为品质保证金,向社会承诺“假一赔十”,这不仅是金钱的担保,更是一种姿态,试图在崩塌的信任废墟上,重新插上一面旗帜。
技术,曾是造假的帮凶,如今也被用来构筑信任的桥梁,有的酒企开放VR参观,让你随时“走进”窖池,有的全程直播生产过程,让一切无可隐藏,还有的引入区块链技术,让每一瓶酒的来历都无法篡改。
他们开始学着用最“笨”的办法,把基酒的真实年份、勾兑比例,一五一十地标注在瓶身上,这些努力,就像在坚硬的墙上凿开一个个小孔,试图让光透进来。
这场战争里,最讽刺的画面,莫过于那家生产假年份酒的工厂,一边,工人们正娴熟地往酒里滴着色素,另一边,墙上醒目地贴着即将实施的酱香酒新国标,秩序与混沌,在同一条流水线上演。
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可以用来“一滴成陈酿”,也能用光谱检测瞬间识别真伪,它放大了人性的贪婪,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透明。
一位老酿酒师说得好:“粮食酿的酒,时间会给它味道。酒精兑的酒,市场会让它现形。”
央视网--《财经调查》 20250622 “年份酒”岂能凭空造2025-06-22 21:02
光明网--央视曝光高端酱香老酒竟是酒精勾兑!贵州仁怀通报2025-06-24 10:06
百度百科--2025年酒精勾兑酒乱象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