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要强”的上海,在这条赛道从没输过

在上海久了,相信十之八九的年轻人都和我有过一样的经历:

走,排队去抢首发!

新天地阿嬷手作的第一杯奶茶,

周董的machi machi,成了很多人心中“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的具象化,

星巴克的亚洲首家臻选烘焙工坊,坐在里面闻着现烘咖啡豆的香气,

又或者打卡一场“LV×村上隆”全球首发限时空间。。。

图源上海静安官微

首店,首发,首秀...

从十几二十元的奶茶,到几百甚至上千的谷子,再到奢侈品联名、展会甚至产业、技术。

可以永远相信这座城市天生就有一种魔力,能在某个点上戳中你的喜好,让人无法克制。

而藏在这背后的,并非杂乱无章的商业出牌,是首店经济在这座城市深根10年甚至更久的延续与继承。

随着去年,国家对首发经济做出战略上的提升并不断加码后,上海用10年打下的赛道样本,即将在全国各大城市疯狂复制。


01

从首店到首发,上海一骑绝尘


首发经济的最初形态,源于首店经济。

而上海在这个赛道上,大规模的“敢为先”甚至可以追溯到10年前。

2015年,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彼时风头无二的维密秀带着维多利亚的秘密首次来到中国,首家门店就择址人民广场来福士。

那一年,始祖鸟的风潮吹向国内,全国首家品牌体验馆在淮海中路上的香港广场开幕。

广义上说,上海首店经济的爆发元年可以追溯到2015年。

我简单梳理了一下当年上海所开业的全国/大陆首店。

顺便也看看,这里有没有你的青春记忆。

数据来源:中商数据

据统计,在这一年首次进驻上海的74个品牌中,有43家是首次进入中国或者大陆的,占比高达58.1%。

这里插一句,同年在上海还开业了不少“最大旗舰店”,诸如全球最大的迪士尼旗舰店和innisfress,大陆最大的MUJI旗舰店。

某种意义上说也具有“首店经济”的概念。

从那之后的上海仿佛开挂一样,每年都涌入大量各类型的首店。

2016年,在全国的品牌首开店中,选择上海的占比高达37%,位居第一。

而这个Top1的势头也延续至今。

根据机构公开的数据整理,2020年至2023年的4年间,唯有上海常年雄踞第一的位置,占比份额商一直高居30%以上。

第2、3名则在北京、深圳甚至杭州之间流转。

仅今年Q1,上海就开出82家首店,其中30家为全国首店,依然是全国“首店”浓度最高额度区域。

不仅数量上绝对取胜,在质量上,上海的首店含金量也极高。

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份研究表明,自2015年至今,上海一共引进的首店数量多达1.2万家,其中全球或者亚洲级别的数量高达17%,领先全国。

不仅首店如此,首发经济体下涵盖的其他分支,诸如首展、首站等等,上海稳定在了遥遥领先的位置。

就在3月,意大利奢牌Loro Piana把自家100周年的全球首展落位在上海,此外如宜家、100%哆啦A梦&FRIENDS、TuttoPizza披萨展亚洲首秀等等也都将择址上海。

不难看出上海早已通过10年时间,形成了一套稳定且市场反馈度极高的“首发经济”模板。

这为接下来自身的进化和全国推广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02

为什么都在加码首发经济


为何去年开始,全国自上而下都在强调“首发经济”?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直觉冒出来的第一个原因:刺激消费。

上海3月的社零继续呈负增长,源上海统计局

当买房这类大宗消费的热情退却时,新的消费增长引擎就变得很重要。

首发经济的确被寄予了厚望。

我们进一步理解首发经济,借一句上海话来形容,就是“老稀奇了”!

没错,一定程度上说,首发经济背后很大的驱动能力就是尝鲜,猎奇,以及对个性的彰显。

那么顺着这个思路来,哪类人群对这样的新鲜事物最感兴趣,对鲜明个性的保留最为在意?

答案显而易见:年轻人,及处于最能接触到新奇事物区域的人。

我们再具体来看。

根据麦肯锡发布《2024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报告,下图是对不同能级的城市、年龄群体做了一个调查。

图源《2024中国消费趋势调研》

图表看着有些复杂,我简单解释一下。

在这张图中,用深蓝色框框起来的区域,是最为乐观的群体,压力最小

用红色框起来的位置,则是压力高位区。

这群天性乐观的人群,最大范围出现的地方,就在第一列——

除农村外,所有城市中18-25周岁的年轻人。

有趣的是,他们的乐观和收入高低并无直接关系。

而在首发经济中,有相当一部分品牌打造的方式和产品类型,都奔着这群年轻人去的。

我们来举个例子。

上海南京东路上的百联ZX创趣场。

2023年刚开业时,在当时入驻的商家中,首店比例超6成,到目前这个比例上升到7成!

带来的成效怎样?

仅1.1万方的商业面积,创下单日破9万人次的最高客流量。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我们拿不远处,客流量常年位居上海前列的静安大悦城对比。

去年国庆期间,商场曾创下单日客流量11.5万次的最高纪录。

而根据公开的数据,静安大悦城一二期的商业建筑面积约在17万方,是百联ZX创趣场的近17倍。

再看撬动的销售额,2024年百联ZX创趣场大约在4.3亿元,也相当可观。

而当下除了年轻人,还有一个刺激点也尤为突出:情绪消费。

在麦肯锡的报告中就曾提及一点:当下约“64%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费”。

而当首发经济被赋予情绪价值时,其魔力不容小觑。

比如——

117只蓝胖子空降静安嘉里中心——“100%哆啦A梦&FRIENDS巡回特展”,作为大陆首秀,其轰动效应也完美的印证了“当首发经济被赋予情绪”的现实版。

图源网络

而这仅仅首发经济在消费层面的触角。

延伸它的妙处,还有其二:招商引资。

近年来企业的境况,我们只看下面一张增速走势图,就已无需多言。

那么,补充新的商业及产业增量就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首发的模式,既可以增强城市品牌在国际的发声提升口碑,也从另一个层面吸引了增量的商业及产业,还能提振消费。

堪称一举N得。

为此各地都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上海自然也不甘其后。

信息源于上海商务官微

不管怎样,首发经济正作为一个多方位的抓手,将新的消费需求、行业、增量资金甚至城市品牌,进行全新融合。



03

上海首发经济的“头牌区”


这一题,相信不用卖关子大家也会立刻想到,没错,静安和黄浦

静安麾下:梅泰恒、张园、太古汇、苏河湾...

仅2024年,静安区共吸引了234家首店,这当中全球级为6家,亚洲级3家,全国首店33家,其规模全市第一(数据来源:新闻联播官微)

仅1.8平方公里的南京西路商圈,就汇聚2000多个知名品牌,天然具备了各能级品牌的首发优势。

其次,由于黄浦也自带外滩、人民广场、新天地、淮海中路等高流量城市IP,也成为了首发经济的不错选择。

根据中商数据显示,仅去年下半年,黄浦新增各类型首店84家,增长势头强劲。

而这样的增速,上海沉淀了远不止10年。

写到这里,突然就莫名哼起了一句飘荡在儿时记忆里的歌词: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

带着我所有的情怀,

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

90年代的上海,源网络

1998年,全国首家宜家在上海徐汇开业了。

在那个老一辈人还喜欢用“赶时髦”来形容新潮的时候,上海一直是那个时代里的“弄潮儿”。

这种根植在城市血脉里的“首”字基因,并不是因为某个政策或者环境变化带来的一蹴而就,更多是城市和这里的人们内心所认同、向往的城市文明方向。


转自一房一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3

标签:美食   赛道   要强   上海   从没   经济   静安   城市   全国   黄浦   品牌   亚洲   数据   客流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