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捕朱枫的国民党特务沈之岳,晚年来大陆,为何却也受到了礼遇?

一个曾在延安潜伏、亲手抓捕我党烈士朱枫的国民党特务头目,晚年患病来北京治疗,住在钓鱼台国宾馆。

大陆高层安排昔日对手张爱萍将军与其会面。

这场跨越海峡的相逢,背后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

舟山海岸,距离大陆只有一步之遥

舟山沈家门的拘留室里,朱枫从皮衣夹缝中剥出金链和金镯。

两两多重的黄金,分四次吞下。

特务们发现得很快。送到医院,取出这些金属物件,押回台湾。

这位我党的女情报员,最终没能跨过那最后一步距离。而策划这场抓捕的人,叫沈之岳。

吴石将军为朱枫签发了特别通行证。从台湾飞往舟山,原本只需要再搭一条船,就能回到大陆。

线索断在一个叛徒的供词上。

蒋介石震怒,下令搜查吴石寓所,找到了那份通行证的书面材料。

沈之岳接到密令时,正担任保密局浙江站站长。

他在舟山沿海布下天罗地网,对四五十万军民进行地毯式筛查。

朱枫被找到时,神情依然镇定。

法庭上她穿着淡绿色碎花旗袍,外罩深蓝色毛线上衣。双手揣在一起,放松地倚靠在栏杆上。

全副武装的法警站满法庭,恐怖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她的态度从容得像在自家客厅。

这场抓捕让沈之岳在蒋氏父子面前立了大功。

吴石将军送出的那批情报,包括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舟山群岛和大小金门的海防阵地兵力配备图、台湾海峡海流资料、空军机场机群分布。

还包括一份关键文件:国民党在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

这些情报曾经送到毛主席案头。

沈之岳破获这个案子,切断了我党在台湾最重要的情报线。

从此,蒋介石父子对沈之岳的信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沈之岳的履历上,也又添了浓重的一笔。

延安窑洞前,那张没赴约的烟纸

时间倒回十多年前,延安的窑洞前有棵老榆树。

沈之岳发现树下有个标记——一张折叠的烟盒纸,上面用暗语写着两行字。

约定次日中午,去甘泉县杜甫祠堂会面。

沈之岳拿着这张纸,一整晚没合眼。

这个标记是潜伏前和毛人凤定下的联络方式。突然出现,必定有重要任务交代。去,还是不去?

天亮了,沈之岳做出决定:不去。

延安的保卫工作远比想象中严密。到处都是警觉的眼睛。

这个时候贸然去接头,风险太大。沈之岳相信自己的直觉。

几天后,消息传来。边区保卫处在延安附近抓获了一个可疑的僧人。顺着这条线,破获了整个"汉训班"案件,三十多名特务落网。

那个约他见面的同伙,也在其中。

沈之岳背后冒出冷汗。一张烟纸,救了他的命。

他进入延安的过程算得上顺利,化名"沈辉",以教授助手身份随访问团而来。

在延安表现积极,熟读马列著作,劳动、交朋友,人缘极好。

康生认为沈之岳很出色,当着罗瑞卿的面表扬,要求同志们改变对国统区进步青年的偏见。

就这样,沈之岳加入了共产党。

戴笠给沈之岳定下两个目标:潜伏到共产党核心搜集情报。

延安的保卫力量让沈之岳无从下手。中央警卫营成立后,防护更加严密。

沈之岳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机关担任收发工作。时间很短,也无缘深入。

后来沈被派往浙江敌后工作。途中金蝉脱壳,用化名"李国栋"到汉中与军统干将程慕颐会面。

离开延安前,沈之岳明白一件事:这里的土地,不属于他。

戴笠对沈之岳依然信任。毕竟能在延安潜伏这么久还全身而退的特务,少之又少。

沈之岳的特务生涯,转向另一个战场。

大陈岛上,一份特殊的照片礼物

大陈岛的风很咸,沈之岳站在海岛上,担任政治部主任。

蒋经国也在岛上,两人知道,解放军的进攻只是时间问题。

沈之岳想到了一件事。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老家奉化的祖坟。母亲葬在那里,故居还在那里。每每想起,蒋介石都郁郁寡欢。

沈之岳派人悄悄潜回大陆,这次行动风险极大,需要穿越封锁线,潜入浙江内陆。

执行任务的人员带着照相机,来到奉化溪口。蒋母墓、丰镐房、报本堂、雪窦寺,一处处拍下来。

照片洗出来,厚厚一沓,沈之岳把照片送到蒋介石面前。

蒋介石一张张翻看,眼眶湿润。

从那以后,蒋介石父子对沈之岳的信任,又深了一层。

解放军的进攻很快到来。张爱萍担任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制定了作战方案。

一江山岛战役打响,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这是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次。

国军守岛指挥官王生明阵亡,副指挥官王辅弼被俘。

大陈岛成了孤岛,美国介入了。

通过苏联向中方提出,暂停攻击,由美军派军舰将岛上军民撤走,大陈列岛所辖十六个岛屿交还我方。

为了避免伤及无辜平民,我方同意了这个方案。

沈之岳和蒋经国,就这样撤离了大陈岛。

钓鱼台宾馆,一场跨越海峡的会面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深秋,沈之岳和妻子徐露住进这里。

前列腺癌已经扩散到肺部,他需要治疗,费用全部自己承担。

大陆方面曾表示可以提供帮助,沈之岳婉拒了:"我来北京就是看病,不为别的。"

张爱萍将军夫妇来见沈之岳。

双方此前并不认识,见面是有关方面安排的。

坐下后,沈之岳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来感谢不杀之恩。

张爱萍笑了。

"那你要感谢毛主席,要是我,就不会放过你。"

大陈岛战役的往事,成了这场会面的开场白。

两个曾经的对手,在北京的深秋相逢,一个是解放军的战役总指挥,一个是当年岛上驻防的高级特务。

张爱萍特意安排了李时珍的后人为沈之岳治病,还到宾馆来陪沈之岳聊天。

话题很广,从战争到和平,从过去到现在。

外界对这场会面有很多猜测。

有人说张爱萍为沈之岳写过挽联:"智勇双全,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边无伤。"

后来张爱萍将军的夫人李幼兰出面澄清,张将军从未写过这样的挽联。

罗青长之子罗振也明确否认,父亲和张爱萍都否认沈之岳是"两面间谍"的身份。

真相也许永远成谜,沈之岳在大陆接受治疗期间,态度始终低调。

不接受采访,不发表言论,只是安静地治病。

这个曾经双手沾满我党烈士鲜血的特务头目,为什么能够在北京得到礼遇?

有人说,这体现了我党对历史的客观态度。

各为其主,敌对归敌对,历史归历史,也有人说,这背后涉及更复杂的两岸关系考量。

公安部长王芳曾经披露一个细节。

沈之岳在澳门设立特务机关时,曾试图进行更高层的活动。

消息泄露后,我方曾有机会通过澳门警方生擒沈之岳,最终没有这样做。

如果沈之岳真的是从延安叛变的"叛徒",对待会更加严厉。

我党对叛徒从不留情。对沈之岳相对客气的态度,某种程度上承认了一个事实:各为其主。

敌人可以是要消灭的目标,也可以是要争取的对象。叛徒,只有消灭一途。

第二年,沈之岳在台北病逝,享年八十一岁。

这个在国共隐蔽战线上活跃了大半辈子的人物,从此走进历史。

朱枫烈士当年在法庭上的从容神情,或许早已给出答案。

真正的信仰,无需用敌人的态度来证明。

沈之岳晚年来大陆治病所受的礼遇,恰恰反映出新中国的自信和从容。

这场跨越海峡的会面,比任何评价都更有力量。


参考信息:

1. 《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 你们的功勋永垂不朽》·银河悦读·2021年

2. 《国民党第二代谍王沈之岳》·参考网·2009年

3. 《沈之岳:国共潜伏阵营的"最大谜题"》·同舟共进·2013年

4. 《一掬丹心 虎穴忠魂——记"密使一号"吴石将军》·炎黄纵横·2018年

5. 《揭秘:潜伏在毛泽东身边的军统特务》·人民网台湾频道·2013年

6. 《驳斥"毛泽东身边最强国民党特工"这一谎言》·红歌会网·2021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历史   礼遇   特务   晚年   国民党   大陆   延安   舟山   蒋介石   钓鱼台   台湾   将军   我党   北京   叛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