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言论
文章由沈言论头条原创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是安踏入演艺圈的时间点,对现在的年轻观众来说可能有点“远古”了,那是在1997年,他出演了电视剧《高一新生》。
想想看,1997年互联网在国内才刚起步不久,在那个年代,演员的成名路径和现在完全不同,没有选秀,没有流量,更没有社交媒体一夜爆红的可能,他就是在这样跟现在比起来相对“原始”的环境里,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
是安的起点其实不算低,进入演艺圈没过几年,他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被大导演尤小刚看中,接连出演了“秘史系列”电视剧,这个系列在当时可是相当有分量的制作。
他在里面饰演的角色,虽然不是绝对的主角,但戏份也相当重要,合作的都是当时红极一时的演员,像马景涛、陈德容、邬倩倩、钟汉良这些名字,在当年都是响当当的,按理说,搭上这样的“快车”,应该能很快被观众记住脸才对。
但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是安陷入了“戏红人不红”的怪圈,戏一部接一部地拍,是安的脸在荧幕上出现的频率并不低,但观众似乎就是记不住他。
他自己后来也调侃过,觉得可能自己长得太“普通”了,没有特别强烈的个人标签,所以观众才记不住他这个人。
这其实道出了一个挺残酷的现实,在影视圈,有时候光有演技还不够,辨识度、运气、甚至某种难以言说的观众缘,都缺一不可,是安似乎就卡在了这个“观众脸熟却叫不上名”的尴尬地带。
不过这也让他他渐渐成了导演和制片人口中那种“好用”的演员,演技扎实,态度认真,不挑角色,片酬也相对合理,他开始在各种热门剧集里频繁出现,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配角”和“剧抛脸”。
在赵丽颖主演的年代创业剧《风吹半夏》里,他是苏医生,这个角色温柔、体贴、默默守护,被很多观众称为“暖男天花板”,他演出了那种知识分子特有的儒雅和深情,让观众对这个配角好感度爆棚。
到了白百何、佟大为主演的都市情感剧《我们的婚姻》里,他又摇身一变,成了全职奶爸李宇文。
这个角色颠覆了传统观念,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支持妻子的职业发展,是安演出了这个角色的细腻、隐忍和对家庭的担当,让“全职爸爸”的形象立体可信。
在雷佳音和张子枫主演的《天才基本法》里,他又成了在教室后门“暗中观察”的张叔平张老师,这个角色带着点古板,又藏着对学生的关心,是安把那种老师的威严和背后的温情把握得恰到好处。
这些角色跨度很大,从年代剧到现代都市剧再到校园剧,是安都能稳稳接住,赋予角色灵魂。
但问题又来了,剧火的时候,大家讨论剧情,讨论主角,他演的角色可能也被津津乐道一阵子,可剧集热度一过,观众记住的是“苏医生”、“李宇文”、“张老师”,而演员“是安”这个名字,依然没有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核心。
虽然是安自嘲长相不够突出,但说实话他还是挺帅的,有颜值也有演技,但为什么就是一直没演上主角呢?
对于这个问题,是安的身高因素确实被多次提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影视圈对男一号有着不成文的身高期待,普遍认为高大挺拔的形象更符合“男主角”的气场。
是安178cm的身高在现实生活中绝对够用,但在追求视觉冲击力的镜头前,有时就显得不那么“突出”,这就像一道无形的门槛,可能让他在竞争某些核心主角角色时处于劣势。
但这并没有成为他停滞不前的借口,反而成了他磨炼演技的催化剂,既然当不了靠“气势”压人的主角,那就深耕角色本身,靠“内功”取胜,他接的角色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有挑战性。
他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而且每次都砌得稳稳当当,他不断地在尝试、在突破,把每一个配角都当作一次重要的创作,这种“剧抛式”的演技,背后是对不同人物性格、背景、心理的深度揣摩和精准表达,他不在乎角色大小,只在乎是否演得“真”,演得“透”。
也是因为事业一直没有太过突出的起色,是安一直在拼事业,从而忽略了感情问题,一直到父母和朋友都催他去相亲,是安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不年轻了。
为了让父母安心,是安也只能按他们的意思去相亲,不得不说,是安英俊的长相在相亲的时候是非常能赢取对方的好感的,但可惜的是每一次相亲总是会以失败告终。
是安将这个情况归结于自己单身太久了,已经习惯了单身的生活,想要“脱单”反而更难脱单,还不如顺其自然,他的精力依旧是主要放在作为演员的工作当中的。
这种长达数十年的积累和沉淀,终于在《以法之名》里得到了一个极具爆发力的出口,乔振兴这个角色戏份极少,开场就“领了盒饭”,但正是这短短的亮相,尤其是那段震撼的“认罪录像”,让是安积蓄多年的演技能量得到了完美的释放。
观众被那复杂的眼神、充满张力的表演瞬间击中,也终于牢牢地记住了演员是安这个名字。
所以,当我们惊叹于他在《以法之名》里那20秒的“封神”演技时,千万别忘了,那是他将近三十年演艺生涯,在无数个或大或小的角色里摸爬滚打、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真功夫。
没有前面那些默默无闻却扎实无比的配角岁月,就不会有今天这个让观众念念不忘的乔振兴。
他的经历恰恰印证了,在演员这条路上,有时候“慢”就是“快”,持续的耕耘,终会在合适的时机结出最耀眼的果实,他的故事,比那些一夜成名的“传奇”,更加耐人寻味。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钱江晚报,2025-07-04,《《人民的名义》2.0,今年最敢拍的国产剧《以法之名》你追了吗》
#夏日生活打卡季#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