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残害我国30万同胞,虽然时隔多年,但如今再提此事,也让国人心头发凉,日本人虽然可恨。但当时30万同胞为何没有及时撤离呢?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其实当时遗留的30万百姓大多数都是底层民众,他们家庭条件,以及人脉关系都非常糟糕。而此前撤退的民众基本都是中上阶层,他们手上有钱,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早就发现苗头跟着国民政府来了一个大转移,他们大多数被安顿在了武汉,长沙,以及重庆等城市。
在战事吃紧之时,南京的人口从原来的100万之众,减少到55万左右,显然将近一半的民众都在撤退。
整体说起来,在南京保卫战打响之前,南京的百姓至少已经撤走了一大半,没有撤退的百姓几乎都是社会底层民众,他们即使想逃却不知道逃亡路线,即使想走,也不知道路从何来,到底从哪里撤退,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让他们无法撤退。
第一个原因,30万民众都是底层人物
说得难听一点,这30余万百姓都是穷人,收入非常有限,家庭条件清贫,他们不但买不起逃亡的车票,及船票,甚至连吃饭都非常吃力。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南京城当黄包车夫的民众来说,他们一个月的收入也不会超过10银元,有的甚至只有5个银元。
像这样的收入只够普通的生活成本,要知道当时从南京到武汉的船票就要40银元,对于黄包车夫来说,至少要干5个月才能买上一张“逃亡的船票”,但是家里还有其他人,不能不管不顾吧?怎么办呢?只能留下来。
在上海失守之后,南京到武汉的船票直接被黄毛杀到了200银元,这是什么概念,普通人干一年都还不一定能买上一张船票,更何况家里还有其他人。对于这部分底层民众来说,只能留在南京。
第二个原因,拖家带口撤退并不容易
当时的中国还不发达,而南京的百姓撤退,大多数都是拖家带口,他们不但需要携带衣物,还要带上干粮,当时有钱的人还会带着些许金钱。只不过像这样逃亡,很有可能在半道之上便被土匪抓住,运气好一点的,钱财被洗劫,运气差一点的,可能小命都不保了。
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当时不少民众在撤退的道之上病死,有的还被饿死,如此一来对于底层民众来说,还真不如直接留在南京城,至少免了身体上的折磨。
除上述原因之外,当时在南京被击溃前的军民,大部分都是在淞沪战场撤退下来的,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从沪、苏等地多次辗转撤退,根本没有精力再撤了。
而遗留下来的民众,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抱着侥幸的心理,他们认为日本军人会放过他们一马,不少底层百姓根本没有想过日本会丧心病狂,竟然下达了屠城的指令,这一点让不少民众没有料到。
第三个原因,老百姓思想已经麻木
在77事变之后,南京的民众其实就已经知道北方要打仗的讯息,只不过当时很多人根本没有当一回事儿,他们觉得日本打到南京来,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只不过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日本很快挑起了全国性的战争。
并没有像之前中国经历的战事一样,打打停停,最终割地赔款就结束了,因此当时很多民众根本没有心理准备,已经被社会搞麻木了。
直到37年的8月,国军精锐几乎损失殆尽,海军几乎阵亡,当时的南京民众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因此不少人才开始准备后路。
当然对于普通的底层民众来说,他们只能选择死守南京,因为他们的钱包不允许。其中有一部分人,可能还在幻想,国军会挡住日本的进攻,因此他们还是选择在当地继续生活,该拉车的就拉车,该上班的就上班。
只不过,现实很快来了,国军惨败,日本霸占南京的势头越见强盛。但此时不少南京民众才发现,自己辛苦多年攒下来的钱财,还买不到一张船票,一张车票,试问像这样的局面,对于他们这部分人来说,又当如何做呢?
除了上面三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南京卫戍司令官唐生智,为了表明决心下令将南京所有的船只损毁,如此一来老百姓如何撤退?只能被人当成活靶子了。
除此之外,在战事打响之时,不少乡村的民众都往城里逃,他们认为城里的城墙更加坚固,方便抵挡日军,只不过这一去就成了活人靶子,想躲掉就难。
或许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日本为了打败中国,竟然不顾形象,开起了残暴的扫射民众的大屠杀。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不管你是在乡村,还是在城里,都将面临被日军射杀的最终事实。
12月13日南京彻底沦陷,日本为了打垮中国的抗战意志,下达了一个重要指令,那就是直接对南京城的30万遗留百姓,进行疯狂射杀,有的日军还在相互竞争,看看谁斩杀的人头多,谁就获胜。像日本这种丧心病狂的指令,以及射杀行动,虽然如今过去数十年,但仍然无法被世人所遗忘,特别是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
所幸的是,当时约翰拉贝先生在南京城设立安全区,并且运用军队,让20多万国人免受屠杀之苦,但其他的数十万民众却惨遭日本的射杀。在江边,码头,到处都可以看到国人同胞的鲜血。这份血的代价,真的是太大了。
不少人都没有料到,日本竟然会下达屠城的指令,日本的行为不但是丧心病狂,而且也是反人类的行为,好好的一座南京城,就在日本的屠城指令之下,瞬间变成人间炼狱,南京城也彻底成为一片焦土,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可以轻松斩杀我国数十万百姓的真正原因。
最后,希望国人时刻谨记历史,不忘屈辱。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