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姑苏晚报】
本报讯(记者陆珏通讯员杨睿)新学期又要到了,此刻是满心期待,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是在书桌前挑灯夜战赶作业,还是已开始规律作息、准备就绪?为帮助孩子们主动调整进入更佳状态,苏州心理健康专家分享了一些小妙招。
苏州市广济医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治疗师权昕表示,面对开学,学生可能面临着不同的烦恼情况:作息紊乱,假期晚睡晚起,白天精神不佳;对自由自在的假期生活感到留恋与不舍,时不时就失落感袭上心头;对新课程、新老师、新同学的未知感到不安,焦虑感明显增加;有的同学一想到又要重新面对同学关系,社交压力倍增;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开始担心学业负担重,学习跟不上……
“种种以上这些开学前的不适感和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权昕说,孩子们此刻可以先从生理节奏调整做起。除了早睡早起,还需要制定“早餐唤醒计划”,每天坚持吃早餐,逐步提前早餐时间,帮助身体适应。早晨拉开窗帘接触自然光,晚上减少蓝光设备使用。如果要午睡,不超过30分钟,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在心理上,可以做好预期管理。权昕介绍了一个好方法——拿出一张白纸,画出你对新学期的期待、担忧和目标,试着给自己画一张“新学期画像”,让自己对新学期的目标感更加清晰与明确。
学习方面可以提前了解新学期课程大纲和重点,减少未知感。“每天逐渐增加静心学习时间,从25分钟开始逐步延长,清理书桌,准备新学期的学习用品,创造学习氛围。”她表示,孩子们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缓冲期:鼓励自己接受“需要1-2周适应期,不要求自己第一天就完美适应”,尝试每天与自己积极对话“我可以慢慢适应”“这是一个新的开始”。适应过程中,也需要家长们的耐心配合和鼓励。
开学前,孩子们可以尝试提前与比较要好的同学联系,交流假期生活和开学心情。“有些内向的孩子如有开学社交压力,可以为自己设定小目标,比如第一天主动与3个人打招呼,慢慢来。”这两天可准备几个假期有趣经历分享,避免见面无话的尴尬;积极参加开学前的清扫、布置教室等活动,提前融入环境。
权昕说,开学不是比赛的起点,而是探索的入口。“有了以上的一些心理预期和行动准备,不需要急于奔跑,而是允许自己先慢慢找回自己的节奏和方向。”初期即便有些不适应感,也并不是能力不行或退步的表现,而是在为新的成长所做的必要调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