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詹姆斯·戴维·万斯在今年5月23日的一次公开讲话中,直白承认美国过去那种绝对主导全球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他把矛头指向中国和俄罗斯,说这些国家正从多个领域蚕食美国的优势。
这话一出,顿时在国际上搅起不小波澜,毕竟万斯作为特朗普政府的二把手,他的表态多少反映出美国高层对当前格局的焦虑。
回溯美国主导地位的形成,冷战后美国成了唯一超级大国,苏联解体,日本经济因为广场协议陷入低迷,海湾战争让美军名声大噪。
那时候,美军高效指挥、情报优势和精确打击,让全球各国服气,美国的影响力像一张大网覆盖全世界。
但万斯承认,现在这张网开始松动,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崛起,让美国感到压力山大。
我国不是在挑战谁的主导地位,而是专注自身发展,比如在商业船舶制造上产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这直接影响全球贸易格局。
美国过去靠军事和经济双轮驱动,现在供应链依赖中国制造的部分太多,一旦出问题,普通美国人买东西就得多掏腰包。
特朗普上台后,政策转向现实主义,不再搞那些没完没了的海外冲突,转而专注美国本土利益。万斯在讲话中提到,特朗普承诺结束开放式冲突,确保美军只在必要时出动。
这听起来务实,但实际操作中,美国对盟友的承诺开始打折,比如向韩国要更多军费,搞得像生意谈判。欧洲盟友也感受到压力,特朗普对欧盟挥关税大棒,要求增加能源采购,否则加税。
这让德国等国开始审视跟美国的绑定关系,转向多元化贸易。
我国继续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在拉美和非洲投资高铁和港口,影响力自然水涨船高。这不是什么阴谋,而是发展带来的正常结果,对当地人来说,多了一个选择,总比被一家垄断好。
万斯的讲话其实戳中了美国当下痛点:过去几十年,美国信用是金字招牌,盟约像北约那样牢靠。但特朗普时期,这些条约效力减弱,成了讨价还价的筹码。
结果,美国自己破坏了国际规则,贸易战一打,盟友也遭池鱼之殃。欧盟国家订单减少,工人就业不稳,中国企业则填补市场空白,电动车和5G出口增加。
这局面让美国主导地位更难维持,万斯说中俄想各个击破,但忽略了美国内部问题,比如通胀上升,家庭开支增加。
我国目标一直是自身繁荣,在国际事务中话语权增强,这是客观趋势,不会因为美国炒作就停下脚步。
从中长期看,这场博弈不是零和游戏。美国如果继续以维护主导为名搞霸凌,国际社会不会买账。中国在对外投资上稳中求进,2019年报告显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注重可持续发展,这为全球提供了更多机会。万斯承认格局变化,但把责任推给中俄,似乎想凝聚国内共识。
可美国人自己也知道,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炒作多了,反倒让大家觉得美国真不行了。
我国没意图取代谁,只是推动自身进步,在新能源和AI领域投资巨大,这对全球气候和科技都有益处。普通人关心的是生活改善,而不是谁主导。
万斯的讲话余波还在,美国继续施压中国在科技和贸易上,但中国企业适应力强,在非洲港口投资增加,船只进出频繁。美国本土通胀因关税持续,超市价格变动频繁。
这局面像一场拉锯战,美国想维持主导,但中国发展势头不减。万斯的话成了现实写照,美国需适应新格局,而不是一味对抗。对全球人来说,这关乎和平与发展,谁都不想看到冲突升级。
万斯的话让大家思考,谁主导不重要,合作才关键。
参考资料
美媒:中美基于不同“胜利理论”长期博弈 参考消息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