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百强县,甘肃如何打赢“百强冲刺”攻坚战?

最近,甘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GDP为9970.2亿元,同比增长6.1%,连续15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甘肃进一步缩小了与黑龙江和吉林的差距,今年人均GDP超越黑龙江也是确定的事件。

而过去的几年,甘肃发展的关键就是县域经济的突破,此前2024年西部百强县榜单揭晓之后,甘肃仍仅有玉门一根“独苗”连续五年上榜,目前甘肃只有城关区一个全国百强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金川区、肃州区和凉州区6个西部百强区,折射出甘肃县域经济这一“强省之基”的短板。


因此,在甘肃发展的关键时刻,甘肃需要出台自己的百强县攻坚行动,助推更多的县域冲刺西部甚至全国百强县,从根本上提升甘肃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01

作为承载甘肃全省过半人口与经济总量的基本单元,县域的发展能级,直接决定着甘肃在西部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从其他中西部省份的情况来看,其实就是1+3+20格局,即一个极强的省会,3个左右的副中心,再加20个左右的强县,构成了支撑一个省份发展的基本盘。

在“四强行动”纵深推进的关键期,《甘肃省强县域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勾勒的“46个百亿县、12个三百亿县”蓝图正加速落地,但是甘肃在强省会的同时,需要推动15个左右的潜力县域为先锋,全力冲刺西部甚至全国百强县。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对于快速发展的甘肃来说,都需要更多的百强县。从目前来看,甘肃需要推进更多的县域冲刺西部百强县,要用县域经济的整体跃升来促进甘肃的高质量发展,因此甘肃需要重点培育10-15个县域冲刺西部百强县。

从现状出发,除了玉门,甘肃应该推进榆中、永登、皋兰、瓜州、敦煌、金塔、庆城、环县、宁县、高台、民勤、陇西、华亭、灵台和成县等县域冲刺西部百强县。

与此同时,甘肃还需要考虑新区与皋兰融合发展,全力冲刺甘肃第一个全国百强县。2024年兰州新区+皋兰县的经济总量达到了522.1亿元,而全国百强县的最后一名涟水县的GDP为801.95亿元,差距为279.85亿元,对于接下来新区与皋兰的目标来说,就是用3-5年的时间,冲刺甘肃第一个全国百强县。

甘肃县域经济的差距,本质是资源禀赋转化能力与发展动能的系统性失衡。从“2021年24个百亿县”到“2024年40个百亿县”的跨越虽显著,但与西部百强县动辄千亿的经济体量相比,仍存在质的差距,这种差距背后藏着深层次的发展梗阻。

02

从甘肃县域的经济数据来看,甘肃多数县域仍未摆脱“资源初级开发”的路径依赖,大部分县域缺乏像玉门绿色化工、瓜州新能源那样的集群效应。反观西部百强县,多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而甘肃县域经济“天花板”偏低,2024年瓜州GDP突破200亿即跻身全省前三,远低于西部百强县门槛。

同时,甘肃县域发展的政策资源碎片化问题同样突出,农业、商务等部门资金分散投放,难以形成攻坚合力,让县域陷入“要素流失—发展滞后”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人才流失再加上县域间“各自为战”现象显著,部分农业县扎堆发展枸杞、蜜瓜产业,陷入同质化竞争。

多数县域未能有效承接中心城市辐射,除榆中依托兰州生态创新城实现GDP突破200亿外 ,其余县域与都市圈的产业联动基本空白。这种“碎片化”发展,使得甘肃难以形成像川渝县域集群那样的规模效应,制约了整体竞争力提升。

当然,强县域不是“千县一面”的复制,而是“各展所长”的精准突破。甘肃立足五大县域类型,构建“核心引领、带圈发展、梯次冲刺”的战略体系,将15个示范县城与重点县城列为冲刺先锋,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科教文卫等多个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全力冲刺,用县域经济的整体跃升,带动甘肃的发展。

此前,甘肃省发改委明确将86个县域划分为工业主导型、城市服务型等五类,避免“一刀切”发展。在资源配置上,省级20亿元能源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向重点县域倾斜,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全面推广,年度评价结果直接与建设用地指标、干部考核挂钩 ,形成“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

笔者认为,针对15个冲刺县域,更是建立“一县一专班”制度,例如皋兰、永登、庆城、宁县等纳入兰白核心圈与陇东南经济带重点县城,享受政策、资金、项目优先配置。

而玉门的持续领跑和榆中的快速崛起,都为“百强冲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印证了强县域行动的可行性。玉门的“工业强县”路径最为典型,通过6轮营商环境改革,培育起绿色化工产业集群,2024年GDP稳步增长的同时,带动上下游产值超300亿元,其“聚焦主导产业、强化集群效应”的做法,成为工业县冲刺百强的范本。

而榆中的“都市圈融合”模式极具借鉴价值,依托兰州大学等高校资源,孵化出3家“瞪羚企业”,低空经济试验区与顺丰合作开通无人机货运专线,实现“科创+产业+交通”的多维突破,2025年一季度GDP增速达8.1%,位列兰州县区第一。

03

目前,甘肃县域并非缺乏潜力,而是需要找准路径,工业县可学玉门的集群化发展,卫星县可复制榆中的都市圈融入模式,文旅县能借鉴敦煌的IP化运营。只要将甘肃县域的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就能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对于甘肃县域冲刺西部百强县,更多的还是从产业寻找机会,要推动每个县域主攻1-2个主导产业。例如:玉门引入陕煤、巨化等项目,将化工产业链延伸至精细化工领域,2024年人均GDP突破20万元;金塔依托核产业与航空航天配套,打造特色工业增长极。

在甘肃县域经济发展方面,酒泉的实践颇具示范,肃州风电装备、玉门化工、瓜州金塔新能源协同发展,5个县域GDP超百亿,印证了“园区兴则县域兴”的逻辑。

目前,甘肃到了需要从玉门的“一枝独秀”到15个县域的“多点突围”的时刻了,甘肃要用强县域改写甘肃县域经济的版图。这场“百强冲刺战”,考验的是“分类施策”的精准度,比拼的是“产业攻坚”的耐力,决胜的是“要素激活”的活力。

要让榆中的科创动能,让宁县、庆城、环县、灵台等县域的资源优势,瓜州、敦煌、金塔、高台和民勤的新能源潜力、陇西的中医药价值得到充分释放,当更多县域突破百亿、迈向三百亿,甘肃不仅能实现西部百强县的数量突破,更能筑牢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县域根基。

县域经济的崛起,从来不是朝夕之功。总之,甘肃要加快推出自己的百强县培育行动,围绕10个西部百强县的目标,把支持更多县域冲刺西部乃至全国百强县,作为甘肃省和各个市州的政治责任。

从要素、资源、精力“三集中”倾斜冲刺百强县的县域,研究支持重点扶持县域的系统政策,重点支持加快补上工业短板,把农业做强,把城乡做旺。同时,被培育的县域也要明确每年干成几件大事,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全力助推更多的县域冲刺百强县。

甘肃县域经济,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财经   攻坚战   甘肃   玉门   榆中   西部   皋兰   金塔   宁县   全国   重点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