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运动会,不如说是科技展。
还有3个月就要到来的广州十五运,那真是值得期待呀!据最近官方放出的新消息——18 项“元宇宙+全运”“科技大礼包”,真让人眼前一亮。
以前看运动会,要么挤在天河体育中心人堆里,踮着脚还看不清;要么在家守着电视,少了点现场的热闹劲儿。
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问题已经迎刃而解。这次十五运的 “全息直播” ,就完全解决了这些烦恼,我上周跟朋友去珠江新城的体验点试了——戴的是华为提供的AR眼镜,一开机就像“坐”在足球场贵宾席,球员跑过来时,连球衣上的汗渍都看得清,旁边虚拟观众的欢呼声、加油声,跟现场录的一模一样,一点不违和。
更有意思的是,“虚拟观众席”用手机就能捏3D形象,我选了件红色广州队球衣,还加了个“煲仔饭” 的小挂件当配饰。远在深圳的朋友也捏了个形象,我俩“坐”在一起看测试赛,进球时还能互相击掌,我送了朵电子木棉花给运动员,没过几秒就显示“已投射到现场大屏”,感觉跟真的在给运动员加油似的。
负责技术的工程师说,这次的“多视角切换”是真下了功夫,看篮球比赛时,点一下眼镜侧面的按钮,就能切到“球员第一视角”,连教练在场边喊的战术都能听清;切到“战术板视角”时,球员的跑位路线会用虚线标出来,比解说员讲得还清楚。而且不用自己买设备,比赛时天河体育中心、大学城体育中心这些场馆,都有免费租借点,押金500元,赛后还回去就退。
除了观众,这些黑科技对运动员来说,更是 “刚需”。
我认识省田径队的一个朋友,他说之前去肇庆体育中心备赛,得提前一周过去适应场地,现在戴个VR设备就能“身临其境”——设备是跟Pico合作的,模拟出的跑道硬度、风向,甚至观众席的噪音分贝,都跟实地测量的一样,连中午12点阳光照在跑道上的反光角度都精准。
“以前去外地比赛,总担心场地不适应,现在在家就能练,省了不少时间和差旅费。”他说。
“元宇宙全运村”也不是噱头,目前已经搭建了基本框架,运动员用身份证登录就能创建虚拟形象 “入住”。能提前看餐厅的菜单(连粤式早茶的虾饺供应量都标了),查班车时刻表,甚至能跟其他队的选手约“线上训练”。省击剑队的教练开玩笑:“以后想摸底对手,说不定能在元宇宙里先‘比划’两招,看看对方的新战术。”
为迎十五运广州举办的马拉松
最实在的,是这些为全运搞的科技,赛后可直接服务日常。
拿“智慧交通调度”来说,赛后如果你在体育西路换乘公交,就能查到哪节车厢人少。这项功能现在已经在测试阶段——比赛时,系统会根据观众离场数据,实时加开地铁3号线、APM 线的班次,避免扎堆。等比赛结束,这套系统会接入广州交通大数据,以后早高峰在体育西路换乘,手机会提前推送“往机场南方向,3号车厢人少”的提示,再也不用挤得跟“沙丁鱼”似的。
还有“数字孪生场馆”,天河体育中心的虚拟模型已经基本完成,赛后会对市民开放。点开小程序就能“逛场馆”,查羽毛球馆、游泳馆的实时人流,比如显示“现在泳池有23人,推荐1小时后前往”,还能直接在线预约场地。住在附近的张阿姨说:“以后带孙子去游泳,先在线上看看更衣室要不要排队,省得白跑一趟,太方便了。”
不过,面对这些时新玩意,不少街坊可能担心“元宇宙”太复杂,老年人玩不转。
但其实,这些顾虑官方早考虑到了,除了AR眼镜租借,手机也能下载简化版“全运观赛”APP,不用注册就能看“虚拟观众席” 直播,还能发弹幕跟其他观众互动。有位阿姨试了一次,说“跟看普通直播差不多,就是能看到更多角度,还挺新鲜”。所以,使用并无门槛。
从事智慧城市研究的华南理工大学李教授分析:“广州这次是借全运做‘科技试验’,智慧交通、数字场馆这些技术,本来就是城市发展要搞的,现在提前落地,既给比赛添了亮点,又让市民早受益,一举两得。”
离十五运还有3个月,现在“穗好办”APP 上,AR观赛、数字场馆体验已经能预约了,每天限量200 个名额。有街坊调侃:“先去试试虚拟看比赛,万一到时候真能跟苏炳添‘在线击掌’,也算圆了追星梦!”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