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妖怪目击事件


龙斗僵尸


看瓜地的老翁在夜间看到有女人经过,每天半夜三更时出现,身着红衣绿裙,天快亮时就回返,尾随而去,发现这个女人走到了破庙里,而白天到庙里去看,却一无所获,想到村中多有儿童暴毙的事件发生,老翁便疑心这是鬼魅。正逢天降暴雨,一条龙飞到破庙前,有一浑身白毛的怪物站在破庙的屋脊上,口中喷火,与这条龙大战,龙败走,后来天降霹雳,才将怪物击倒。众人到庙中去看,发现神座下有一口棺材,棺中有一女子僵卧,浑身衣服都烧成了灰烬,正是刚才所见的怪物,也正是老翁在夜间看到的女子,原来是个僵尸,人们把僵尸焚化了,村中才得以安宁。


在明清时期的僵尸故事中,僵尸的种类名目繁多,袁枚《子不语》中提到的僵尸有紫僵、白僵、绿僵、黑僵等,真是花色繁多。僵尸还有不同的等级,新死者为僵尸,其后变为旱魃,再然后变为犼,“犼有神通,口吐烟火,能与龙斗”。《点石斋画报》里的《龙斗僵尸》,恐怕就是袁枚说的犼,



铳击巨蛛


虞城某大户家有一栋鬼屋,虽然依山临水,风光秀美,却无人敢来居住,据说这是狐仙出没之地。偏偏有一老者不信邪,自愿前来除妖。原来该老者喜欢放火铳,因而胆大。火铳即火枪,是以火药触发金属弹丸的热兵器。老者住进鬼屋,夜间有巨大的蜘蛛从房梁上悬丝而下,腹大如牛,浑身红色,这老者也真有胆量,不慌不忙放了一枪,巨响之后,蜘蛛无影无踪。从此鬼屋恢复了平静,并无异象出现。


作者的结论是“阳能克阴”,认为妖怪多是阴物,而火器属阳,并列举了古人用爆竹惊退山魈的例子。其时正是晚清,火铳在民间已有了普及,而蜘蛛精又是旧时志怪故事中常见的角色,故事的主人公以新式武器击退了旧式的妖怪,可谓老妖怪遇到了新问题。



水怪博人


某君在焦山读书,夜里趁着酒力,在山上演练铜鞭。这时江中跳出一个怪物,朝岸上奔来。这个怪物长着鱼头,人的身子,手像蒲扇,高约丈余,腿像柱子。某君大惊,忙用铜鞭去打怪物的头,打中了鼻子,怪物吱吱大叫,伸开臂膀来抓某君,某君见怪物的腿是直的,不能弯折,便矮着身子突进,用铜鞭打它的腰和胯,怪物愈发恼怒,某君力不能支,躲进了御碑亭,怪物高大,被挡在亭子外,便抓了亭子上的瓦朝亭中掷去,两手摇动亭子,眼看就要倒塌。这时一生鸡叫,天亮了,怪物忽然惊觉,忙跳进长江,某君才得以脱身,从此夜里不敢开山门。


这种鱼头人身的怪物,最早见于《揭钵图》,是人鱼的一种。焦山位于江苏镇江东北,长江中的一座山岛,东汉隐士焦光曾在这里隐居,因此得名。南朝时有人在此埋葬了一只鹤,并作摩崖石刻,即闻名遐迩的《瘗鹤铭》。焦山往西十里有金山,《白蛇传》中“水漫金山”便是这里。



鼠精作祟


奉贤县有一监生任某,家财丰厚。家中有鼠为患,设法捕捉,杀死老鼠无数。这天任某在家睡觉,忽见有几位壮士从床下走出,每人身高仅一尺有余,衣着华丽,眼光炯炯,嘴里说着一种听不懂的语言。其中一壮士抽刀跳上床,掀开被子,猛刺任某。任某赶紧用枕头扔过去,没能打中。众壮士一齐冲上来,任某喊来了仆人,拿着棍棒驱逐,众壮士不见踪影。人们都认为这是鼠精作怪,奇怪的是,老鼠胆子最小,成精之后却勇猛异常,简直是猖狂到了极点。


老鼠精在《西游记》中有出现过,是金鼻白毛老鼠精,又称地涌夫人。而在十九世纪末的中国乡村,老鼠是常见之物,其害甚大,故而时有老鼠成精之说。



避雨遇鬼


江宁府(今南京)有一人为人跑腿送信,风雨无阻,从不误事。有一次送信去镇江,半路上下雨了,仗着道路熟悉,便冒雨前往。雨越下越大,他想起前面有个土地庙可以避雨。土地庙已经荒废,刚进去就听到有窸窣之声,急忙藏在佛龛后,只见电光一闪,有一个毛茸茸的怪物边跳边叫,眼中有亮光跟雷电相互激荡,原来是个僵尸。这是附近人家寄存在庙里的灵柩。快要天亮时,僵尸返回棺材,他赶紧出门,到了镇子上,口吃不能说话,原来是惊魂未定,面如死灰,当时真是心胆俱裂。


旧时荒村野店多有怪异发生,妖魔的出现,即是人们对黑暗的恐惧。如今到处亮如白昼,连鬼怪也无处藏身了。



飞来佳偶


飞头獠生在岭南,夜间头颅能与身体分离,在分离之前,脖子上会出现一条红线,环绕脖颈一周,头颅就从红线处断开,然后这颗头颅就会用双耳为翅膀,飞到山中,去吃溪涧中的鱼虾,他躺在床上的身子就会有饱腹感。如果肢体移动,头颅飞回时便不能复原。《点石斋画报》中的飞头獠故事又有世俗意义上的发挥:有一个飞头獠在夜里把头颅飞出去,忽然看到自己的女儿和某氏之子的头颅飞在一处,在溪畔共吃了一条鱼,分别时难舍难离。回来之后,这个老飞头獠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某氏之子。这是飞头獠一族的爱情佳话。


飞头獠的传说还有很多,王嘉《拾遗记》中称飞头獠为解形之民:“汉武时,因墀南方有解形之民,能先使头飞南海,左手飞东海,右手飞西海,至暮,头还肩上,两手遇疾风,飘于海外。”《搜神记》中记东吴时将军朱桓有一婢女,“每夜卧,头辄飞去,将晓复还。”后来飞头獠的故事传到日本,衍生出了辘轳首等妖怪。



长舌鬼


长舌鬼多指搬弄是非之辈,在民间传说中,还真有一种长舌鬼,喜在人前卖弄自己的长舌,这种鬼几乎没什么法力可言,害处也有限,但也够恶心人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的无锡,在东街桥边有一个长舌鬼,深夜出来吓人,每见到人就吐出长舌让人看,见到的人无不惊走,回到家里就发病,只有回到原地焚烧纸钱,病才会好。有一个厨子胆气很壮,有一天晚上醉后过桥,遇到了长舌鬼,长舌鬼便问:“看我舌头长不长?”厨子假装惊讶,靠近了看,还问道:“有这么长吗,真是你的舌头吗?”趁鬼不备,一手握住了长舌,一手挥刀将其割断,鬼大叫着消失了。厨子回到家在灯下观看那截断舌,早已变作一片枯木,焚烧时腥臭扑鼻,从此以后,长舌鬼就销声匿迹了。


能战胜鬼怪的,一般是厨子、屠夫,都是些经常动刀的狠人,碰到这种角色,难缠的鬼怪也得退避三舍。对付“腥臭不可闻”的长舌鬼,还真不能姑息,要有些雷霆手段,忍一时腥臭,才能根治。



鳖怪迷人


美丽女子在一座大宅中出现,寄居在大宅中的书生还以为是主人的家眷。这一日书生见美女在临水的楼上凭窗而笑,衣着打扮却不是当时的风格,经询问才知那是一座空楼。当美女再次出现时,书生悄悄登楼梯偷看,见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美女的上半身是人,而下半身是大鳖。鳖怪见到有人来,从楼上跳到了池里。后来将池塘淘干,也没有找到这个妖怪,从此也未见其他怪异。宅院,红窗,池塘,书生,佳人,却未有故事发生。


鳖怪的出现,似乎就是为了展示其半人半鳖的独特造型,她因过时的装扮露出了破绽,一经窥破真身,随即消失,惊异的效果自有其魅力。



美人蛇


在遥远的交趾,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越南,有人头蛇神的妖怪,她上半身是美女的形象,肤白貌美,双臂如雪藕,十指如青葱,双乳高高隆起,腰部以下全都是蛇形,交趾当地人称之为美人蛇。画家吴友如将美女蛇置于森林之中,一只胳膊揽住树干,蛇尾盘曲,缠住了一只猛虎的咽喉。在远处的山坳中,隐隐还有两只美女蛇。


这本是一段奇闻,吴友如在题跋中写到,美女蛇是红粉佳人,实际上是妖魔,这在上海是司空见惯的,四马路和棋盘街都是她们的巢穴,人们“悦其上半截之美,而忘其下半截之毒”,这是对上海淫业的一种批评,同时也是劝世良言,借妖怪讽喻社会时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历史   晚清   妖怪   时期   事件   长舌   僵尸   怪物   头颅   厨子   美女   老鼠   壮士   腥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