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唐大业,尽说大实话!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电商大促,大家最反感的是什么?
有人说是平台和商家那复杂的优惠满减政策,简直比奥数题还难算。
还有说是部分商品先涨价后降价的猫腻,毫无诚信可言。
然后,要说最令大家反感的还真不是这两样,而是怎么也阻止不了的APP弹窗广告。
毕竟这个问题,影响的不仅是买东西的消费者,而是大部分网民。
而就在最近,两起APP弹窗广告争议,彻底引发了大家的愤怒。
01
广州地铁APP乘车码频繁弹窗广告,回应很无语!
10月30日,有不少广州本地的网友反馈:居然连广州地铁APP这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
很多使用广州地铁APP乘车码进出站的用户发现,广州地铁APP乘车码功能频繁出现弹窗广告,尤其是“摇一摇”触发方式严重影响早晚高峰过闸效率。
这件事有多离谱呢?据网友反馈,明明打开了广州地铁APP的乘车码准备进站,可当手机触碰机器时却没了反应。

试了几次都不行把手机翻过来查看才发现,不是乘车码过期了,而是变成了某宝、某东、某团等电商平台的红包广告。
像广州这样的超一线城市,本来生活节奏就快,早晚通勤高峰期地铁人挤人,大家都赶着时间上下班,遇到这种事,你说气不气。
要知道,这种事耽误个十几秒,可能就会“完美”错过一班地铁导致迟到,弄不好最后还要被扣工资,打工人的天都塌了。
有用户就对此吐槽:“广州地铁你是穷疯了吗?你在过码软件上弄摇一摇跳转广告,每次翻转手机都会跳转到其他软件,你们自己的员工是从来没下载过这个地铁软件吗,能不能看一下,你们到底放了什么东西?你们就不要叫广州地铁了,叫广州广告吧……”
不久,这件事便冲上了热搜,引发了更为广泛的讨论。而广州地铁客服对此也很快做出了回应。
不过这个回应再一次震惊了大伙,见过大企业教育消费者的,地铁教育乘客还是第一次见。
这位客服表示:“市民如遇广告问题,可提供绑定手机号,由客服转交技术部门处理;对于网友整治广告频繁弹窗的诉求,客服称“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广告”,建议有困扰的用户单独反馈。”
好家伙,因为弹窗问题惹了众怒,不但没想着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反而以“部分人喜欢”为优劝用户和弹窗达成和解,这真是太令人无语了。

对此网友又开始了疯狂吐槽:
“整改:开vip后可以取消广告”
“客服喜欢,以后客服顶着广告两个字出门吧”
“这么说来,如果看广告的话,乘地铁应该免费才对”
“冷笑话:你要是想快速打开淘宝,请打开广州地铁App或是其他App,光速打开”
从这些评论来看,真不像客户服说的那样,“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广告”,而是绝大多数人不仅不喜欢,还相当反感。
毕竟这些电商平台早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必备,想用的话自己会去打开,谁想整天打开手机就看广告呢。
而广州地铁客服的回应,明显是不妥的。这就像李佳琦吐槽“哪李贵了”,让粉丝用户反思自己有没有努力工作,明摆着是制造矛盾,在地铁和用户间搞对立啊。

对于地铁APP弹窗广告的问题,监管部门的回应还是令人信服的。
广州市监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此类广告若属实或涉嫌违规。《广告法》明确规定,弹窗广告应具备显著关闭标志并确保一键关闭,违者将面临5000元至3万元罚款。监管部门建议,消费者可拨打12345投诉,相关部门将跟进调查。
02
宝宝巴士开屏跳转:很黄很暴力!
有人表示,除了微博、B站这些主流社交平台双十一期间疯狂跳转,用户无可奈何外。其他APP感觉还好,广州地铁APP的弹窗广告也许只是个例。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就在广州APP惹来争议前,另一款APP的弹窗问题,更是令人感到气愤。
10月29日,有网友反馈,他打开宝宝巴士旗下一款“宝宝巴士儿歌”APP时,非但没有听到纯真欢快的儿歌,反而不堪入目的画面映入眼帘。
原来这个名为“宝宝巴士儿歌”的APP在开屏时竟然跳转低俗广告,尽管画面里女性的穿着不算暴露,但表情姿态、文字却充满了暗示和诱导。

从截图可以看到,广告“女主”嘴里塞着红布,上方写着“三女共侍一夫,每月50万生活费,一周两天轮流陪休一天”,下方则是诱导点击第三方平台的按钮。
这样的广告,哪怕是成年人看了都会略显尴尬,居然出现在一款面向儿童启蒙教育的APP上,这次天塌下来的是家长。
而这些身为父母的家长,很多又同时是整天乘地铁的年轻打工人,真是上班和下班带娃都要被APP弹窗广告疯狂折磨。

更严重的是,即使儿童看不懂文字,这类广告上的图片也会对他们的身心和成长带来不良影响。讽刺的是“宝宝巴士儿歌”的介绍上却写着:“向儿童传递海量启蒙知识,家长省心更放心”。
对于这次争议,宝宝巴士的回应也亮了。他们致歉整改的同时表示,广告是第三方平台接入,锅甩得那叫一个干净利落。
纵然第三方广告平台有错,这也不是宝宝巴士甩锅的理由。
错误的根源仍然来自宝宝巴士的审核机制和企业价值观。
当一家企业抱着流量至上的理念去经营而疏于内容的审核监督,这些问题迟到要爆雷。
至此,笔者不得不说,在双十一的影响下,一夜之间,互联网被弹窗跳转攻陷!
而这一切,正是放纵大平台肆意跳转的结果,本来一些体量、规模小一些的垂直领域APP对于广告法还有所忌惮,可看到那些大平台怎么弹都没人管时开始纷纷效仿,整个行业的风气都乱了。
总而言之,唯有通过法律、技术、监管、自律的组合拳,才能有效治理弹窗广告,还用户一个清净、安全的网络环境。
可想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